返回 菜单

(转)鱼线知识

kxz8752014-12-22 12:25:37

【鱼线知识】

一、鱼线的选择

鱼线是垂钓时非常重要的工具之一,对于钓鱼人来讲,虽然断线跑鱼是一件最大的憾事,尽量降低断线跑鱼的机率是非常重要的,那这就跟鱼线的选择息息相关了。市面上线的品牌超过1000种之多,你不能光听店家推介,也不能一时冲动,应该挑选一个最合适的鱼线!

在鱼乐圈里,大家公认的一盘好线的标准是:主线:结节强度高,切水性好,柔软,低延展是最重要的四个标准。

子线:结节强度高,柔软,抗卷曲和稳定性是最重要的四个标准。

矶杆、海杆、路亚用线:结节强度高,切水性好,柔软度适中(太软的线必定是以牺牲耐磨度为代价),耐磨,低延展等等。 1.选择鱼线最便捷的方法: 有两个比较实用和便捷的办法,现在一般渔具店都有免费绑钩服务,很多钓友的主线和子线并不拿走,而是放到渔具店,需要的时候让渔具店绑好了再过来拿,你让老板把钓友们放那儿的线拿来看看,主要看用得最多的是什么牌子的线,相信大家的选择一般不会错,这是其一;其二,你得看渔具店老板是否钓鱼,如果他都不钓鱼,那给你推荐鱼线,建议你不要买,那多半是他利润最高的线,如果他也要钓鱼,你看看他的线是用的什么线,然后就买那个牌子的线,这两个方法下来,一般你都不会买错线的。

2.根据常用饵料来选线:

现在的钓法种类比较多,每个人的偏好也不一样,大致上分为台钓与传统钓,有的朋友喜欢用商品饵料,有的朋友喜欢用粮食类饵料或虫饵。钓法不同,用的饵料不同,线的选择就有差异。尤其是在冬天,用台钓钓商品饵料的时候,鱼的吃口是很轻的,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选线的时候一定要偏细一点,冬天野钓鲫鱼我认为主线一般在0.6-1.0子线一般在0.3-0.6之间比较合适。偏细的线鱼更容易吸食,更有利于反应信号!相反,如果你习惯用虫饵或粮食类饵料,不管你是用台钓和传统钓来钓,鱼在吃虫饵或粮食类饵料时吃口会大很多,信号很明确,这样我们就可以选择相对较大的线,主线可以用到1.0-1.5之间,子线可以用到0.6-1.2之间。

3.鱼线存在超标的问题

现在市面上的线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普遍超标,这一点或许很多刚钓鱼的朋友并不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们一个数据,70%的线都有超标的现象,一般来讲,正规大品牌的线一般都不会有这个问题,但是现在品牌太多,鱼龙混杂,超标的现象也确实非常严重。为什么会有超标线呢?其实很简单,很多人买线最看重的就是拉力值,小品牌,小厂家为了迎合大家的这一心理,于是就把大号的线包装成小号的线,比如包装上明明写的是0.6的线,结果可能是0.8或1.0的线,那这线自然就比较结实了,我看过最离谱的是标成0.8的线,实测却是2.0的线径。这样的线一般是劣质线,因为本身拉力值不达标,所以只有加大线径。这种线不好用不说,如果你是新手,不会遛鱼的话,遇到大鱼,就会大大增加断杆的机率。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鱼杆有质量问题。所以,你买线的时候一定要老板承诺如果是超标线就要退。

4.打结与绑钩的重要性

买到了好的鱼线,但是打结和绑钩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这两个问题处理不好的话,线再好也没用。子线与8字环连接的方法很多,这个大家可以在海峡搜索一下,找一个正确的方法学习,这一点很重要,不同的打结方式会让鱼线的结节强度有不同的表现。绑钩的话,如果你自己绑得好,建议自己手工绑钩,是最好的。如果自己不会绑,可以让渔具店代绑,但是一定要绑得好的才行,否则经常会出现鱼钩脱落和断线的情况。自己也可以用绑钩器绑钩,但是绑钩器如果你操作不好的话,会伤线,影响线的结节强度。

5.手风的问题

有的钓友提杆非常重,拉得鱼竿呼呼作响,这种钓友可能经常会遇到断子线或子线打卷的现象,这种情况除了线的因素外,就是手风的问题。怎么改善呢?有一个小方法,就是提杆的时候先提腕,然后抬手臂,会有很大的改善。当然,这个还需要慢慢去练习,如果实在是改不过来,可以选择抗卷曲较好的线,同时加长子线的长度,一般也会改善很多。

二、如何降低断线的几率

手竿野钓,主要用于钓鲫鱼等小型鱼类,兼钓3千克以下的大鱼,超过此重量,断线就没商量了。如果钓线(含子线)粗大结实,不断,那或许断的就是钓竿了。比赛用竿一般不轻易断,因为它是有针对性的用竿,钓对象鱼用鲫竿,钓混养用鲤竿、战斗竿或几H的极硬竿,鱼再大,不过是主线切了。但是野外水域垂钓会碰上多大的鱼,并没有预见性,因此中大鱼后断线跑鱼是常事,是休闲钓不可避免的一大憾事。然而,当钓上几千克重的大物后,线不是断在比主线小近一倍的子线上,不是断在8字环处,也不是断在竿尖软鞭梢与主线的连接处,而是断在固定浮漂座的上下4粒太空豆之间,不仅断线跑鱼,甚至连浮漂也搭上了,让人困惑。

在正常情况下,中大鱼后大多数断线跑鱼是在小于主线0.7倍左右的子线处(如主线1.5号,子线0.8~1号)。道理很简单:不同线径所能承受的拉力值不同,线径越粗,拉力值越大,越结实;反之,线径越细,拉力值越小,越容易断。由此推理,首先断的应该是子线,如果断的是主线,并非子线,只有两种可能:1.主线使用时间过长,严重老化;2.线体受损变形,拉力值减小。退一步说,即使是主线断,也应该是断在8字环或软鞭梢处。因为,这两处打了结.而打结处的抗拉强度变小了。但事实是,切钱是在紧锁漂座的太空豆处,其他处却安然无恙,怎么解释?

这是因为,8字环和软鞭梢打的结均在竿尖和子线两个反作用力的起始点,当两个反作用力做工(形成拔河式的对拉)时,力是往下传的,加之紧邻8字环的泄力环的启动和竿尖的弯曲,会对两末端打结处形成一定的缓冲(泄力),所以不会对主线构成太大的威胁。笔者曾在一段30厘米长的2号鱼线的两个末端处各打一个结,再在线的中间打一个结,然后卯足劲猛忳,线从中间打结处折了,两个末端的结无伤大体,连续做三次实验,结果都一样。而紧锁漂座的4粒太空豆(越小的太空豆勒线越紧)就像打了一个大死结,形成对作用力传递的阻截。

当两个反作用力做功时,两个作用力传至4粒太空豆处,力的传导受阻隔,于是两个反作用力的拉力点便集中在太空豆处,随着两个作用力的不断做功,夹在太空豆中间的线拉伸变形加重,其抗拉强度陡降至不及8字环、软鞭梢和子线,线就从固定漂座的地方断了。

造成主线被切,跑鱼又折漂的成因大致有三种:

1.野钓水域水底的岩石、残留的树桩(枝)、垃圾等导致的挂底,无奈之下缩竿强拉后,子线断了。当失而复得的主线重新换上同样长短的子线后抛钩,发现钓目涨了1~2目,这便是主线受到强力的拉拽后形成的延伸性所至(线的品质越差,其延伸性越大),下次再挂底,丢的仍会是子线。如果重复挂底多次,主线形成严重的拉伸变形,线径变瘪变细,其拉力值大打折扣,那么断的必然是主线了。

2.主线多次(且每次较长时间)遭到钓场水体漂浮的严重油污腐蚀,使线的老化时间大大提前,抗拉强度变小。

3.钓中大物后,造成断线、跑鱼又折漂的多发事件,主要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由于野钓是在不同水深的水域垂钓,每次都要下拉或上捋固定漂座的太空豆,有时下拉或上捋太空豆达1~2米之多。而有的人在选择太空豆时,忽略了号数的大小,粗线配钓小鱼的小号甚至是小小号太空豆,致使太空豆勒线过紧,移动困难,还自称是为了减少线组运动时的水阻。殊不知,太空豆勒线越紧,与线的摩擦系数越大,在调整水线时,移动太空豆(尤其是移动1~2米)时,贪图速度快,一次将两粒太空豆快速朝一个方向强拉,两次就搞定。本来太空豆勒线就紧,加上移动的速度越快,太空豆与线的摩擦力更大,直观的感觉就是钓线烫手,太空豆发热,也就是俗称的干烧,导致线体烧伤。如此反复多次,这一段钓线的烧伤度加重,线径变瘪变细,抗拉强度降至不及子线,中大物后,子线安然无恙,主线却被切了。

针对这一非正常的断主线而不切子线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是:

1.主线与子线的线号不能靠得太近,如2号主线,只能配1.5号以下的子线,免遭反复挂底后,由于主线拉伤的记忆增加,形成断主线而不切子线。

2.不在水体表层有油污漂浮的地方下竿,从而延长线的使用寿命。

3.太空豆与主线的搭配要合理,钓大鱼用大号太空豆,钓大鲫鱼(及1千克以下的大体型鱼)用中号太空豆,钓小鱼用小号或小小号太空豆。另外,钓者应该将钓线当消耗品对待,一副线的使用时间不能太长,要未雨绸缪,当换则换,不要因吝啬而酿成锥心之痛。

4.新到一个钓位时,调整水线的深浅应当先将钓线置于水中打湿,待线产生一定的润滑作用,再进行调整。每次上推或下拉太空豆移位时,动作要缓,速度要慢,且一次移位最好不超过50厘米,然后再将线打湿,接着进行下一次的移位。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来了解一下

很久以前

长知识学习啦!

很久以前

学习了,支持一下!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学习了

很久以前

很实用,不赖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支持支持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了。

很久以前

学习了,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谢谢楼主精彩分享

很久以前

很不错,学习一下。

很久以前

不错。学习了。

很久以前

长知识学习啦!

很久以前

不客气,学习你了

匿名用户

谢谢支持!

很久以前

不用客气 应该的

匿名用户

谢谢支持!

很久以前

相互学习嘛 不客气

匿名用户

谢谢支持!

很久以前

学习学习!

很久以前

学习学习 十分支持!

很久以前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