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养殖经历的人或者经常垂钓坑池的钓友都会经常遇到鱼儿在特殊天气情况下集体出水浮头,严重时泛塘泛池死亡的现象。一般发生在水体生态恶化,生物群落比例失调,鱼密度过高时的特殊天气条件下发生。在野外自然水域,发生鱼儿发生泛塘的例子极少。下面先发一张9月8号夜晚发生在四川乐至大庆水库的鱼儿泛塘死亡的例子,先看图片。

这是我师兄9月9日早上出钓此水面时,发现的现象,大面积水面出现水体中的各种鱼类泛塘死亡。死亡的鱼种有中上层的参子、翘壳、草鱼、鲢鱼以及中下层的鲤鱼、鲫鱼。
鱼儿死亡有几种原因,中毒死亡、缺氧死亡等,这里排除掉中毒死亡的可能性,应该属于缺氧死亡。
而自然水体中鱼儿对水体溶解氧的适应度较高,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能达到这种极致程度呢,一般灾难的发生总是由内外因综合所致,下面我们详细分析一下这个泛塘的内因和外因。
内因:其一,此库今年因气候原因,八月份重庆四川多降雨,造成水体水位上涨,岸边植被多淹没于水体腐烂。其二,现场死亡鱼种图片和从事后了解,此库改善生态的花白数量极少,从死亡鱼种中也能看到,死亡的鲢鱼没几条产。这种原因有二个:一是花白投放量较少,或者多年没投放,二是当地钓友大面积电网捕捞或者长期垂钓此库的花白鲢,造成密度过低。其三、过量腐烂的植被和稀少的花白鲢,造成水体中浮游藻类和浮游动物成倍增加,耗氧能力急增。
外因:进入白露之后,连续的降雨伴降温天气,昼夜的大温差,据了解进入9月后连续几次急降温,气温从26-35度急剧下降至25-18度。因为水体较肥,富营养状态,水温在气温急剧下降时出现了明显的滞后,在深夜低气温来临时,水体温度远远高于气温,造成水体热量加速向空气中倒排,同时也带走了本来就稀少的水体溶解氧,加剧了这个灾难的产生。
一般来说,按轻重程度来分,轻微缺氧,中上层鱼会浮于水表,先是参子、再是鳊草和花白,有经验的钓友都会根据这种情况,选择高氧区做为钓位。中度缺氧,中层鱼集体浮头不食,底层鱼上浮至水体中上层接近水表。鱼儿缺氧浮头,会通过加强呼吸改善自身系统进行调节,实验表明呼吸频率加高、心跳加快,所以鱼儿自然也会无心觅食,只会选择合适的稍高氧区和合适的时段觅食。高度缺氧,底层鱼上浮,甚至死亡。
所以,在这里建议,钓友们在野生自然水体垂钓时,如果钓到花白鲢,还请及时放流。花白鲢的主要食物就是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尤其是水体中的藻类,当水体中的藻类过量时就会造成水体恶化。
必须顶一个
专家的解读!必须点赞!有理有据!
这不是一般的解释,简直就是专家
楼主厉害了,这个氧对钓鱼人确实有帮助,希望以后多写,我都关注好久了.


泛泛而谈
专家谈不上,略知而已
你这名字我很喜欢
顶一目
老朋友了




是啊,看到此景钓鱼人真是心痛!恢愎过来不知又得多长时间了。
专业人士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