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关于风线且切水有个误区请钓友们注意 .

湖库王桢桢2018-09-11 09:35:38

昨天一个钓友发帖问了下黑坑竞技中遇见别的钓友用的线组切水较好我开始以为是手法后来被他纠正说确定是线组,然后我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篇帖子现在转过来钓友们都看看别在被骗了。

很多钓友在使用钓线时,往往在意的是钓线切水快不快,用切水性来评价钓线的好坏!这实际上是已经是一个误区了!而今很多商家则利用这种误区,大肆宣传钓线的切水性,想表达自己的钓线有多么的好,更有无知的人使用后四处宣扬从而误导了更多的人!

那么,钓线的切水性到底在实用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先说钓线的构造,我们淡水钓用的最多的无非就是尼龙线,从制造鱼线的原材料和工艺上,我们并不需要去了解,因为那是工厂的事情,但是无论用什么材料生产出来的钓线,都会有自己的特性,而这些特性在实际运用中无非就是比重、强度、耐磨度与拉力,还有的就是柔软度,而这里并没有切水性,这个词我都不知道是哪里来的,估计不是数据论的钓鱼高手,就是拿着国产鱼线冒充进口鱼线的商家,因为他的鱼线也只能强调一个没有任何根据的特性了!

我暂且努力的去理解切水性这个词,也只能和钓线的比重联系上了,有人道听途说的讲鱼线表面有什么涂层,鱼线出水不会惊扰鱼等等,简直胡说八道!如果按照我的理解切水好的线很有可能是比重过大,不切水的线则是比重过轻,比重在钓线产品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国际上一些大的鱼线厂家都会标明,因为他会实际影响到钓鱼时的使用。

在日本生产的一些高级鱼线,基本每个产品包装上都会注明比重,而提供竞技者使用的一般都是1:11的比重,目的是把钓线对浮漂的影响减到最小,因为竞技比赛的浮漂基本较小,而线的比重大了,就会影响调目和钓目。

我相信有很多人在调漂的时候总是调不准,那并不是浮漂吃水,可能更多时候时候是因为比重影响的,当然有很多时候也因为水流。还有很多时候找好底了,钓三目,可慢慢的浮漂就会下降,俗称阴漂,更多人会怀疑走水,可大多数也都是因为比重。

我觉得,钓具的使用要客观的去理解与尝试,坚决不能道听途说,也不要随意传言,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使用的这不管是什么东西,在你钓鱼的时候到底有起到什么作用。

转的帖子 看到忍不住跟大家分享 。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有道理,我钓鱼的时候总是看风线的下沉来决定抽竿的距离和力度,基本刚好把风线压下去就好。有些人抛完竿总是把竿稍压的很深,竿屁股掘的很高,真不知是为了压风线而压线,还是为了装样子而压线!所谓的切水性我感觉也就是线的比重,线轻浮力大,自然入水就慢。其实风线入水的过程就是竿稍和漂座两头入水快,因为两头有力量压下去,中间一段容易浮在水面,这一段其实轻轻一抽竿就压下去了。根本不需要唰唰的一顿狂抽,知道是压风线,不知道还以为捅鱼呢。力道和距离掌握好,一次就可以压下去。所谓的切水性,确实不懂是个什么东西,我的线组自己用时,别人都说我线好,切水性好,别人用也是一个样子,一顿狂压。所以我感觉很多的还是在技巧上

很久以前

嗯呢 .

勇敢的心LG

有道理,我钓鱼的时候总是看风线的下沉来决定抽竿的距离和力度,基本刚好把风线压下去就好。有些人抛完竿总是把竿稍压的很深,竿屁股掘的很高,真不知是为了压风线而压线,还是为了装样子而压线!所谓的切水性我感觉也就是线的比重,线轻浮力大,自然入水就慢。其实风线入水的过程就是竿稍和漂座两头入水快,因为两头有力量压下去,中间一段容易浮在水面,这一段其实轻轻一抽竿就压下去了。根本不需要唰唰的一顿狂抽,知道是压风线,不知道还以为捅鱼呢。力道和距离掌握好,一次就可以压下去。所谓的切水性,确实不懂是个什么东西,我的线组自己用时,别人都说我线好,切水性好,别人用也是一个样子,一顿狂压。所以我感觉很多的还是在技巧上

很久以前郑州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