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台钓浮漂的特点和选择

华闻传媒2014-12-04 21:14:13

本帖最后由 还地桥台钓 于 2012-4-16 13:45 编辑

台钓浮漂的特点和选择

还地桥 小卢

浮漂作为鱼讯的载体就相当于是钓鱼人的眼睛,是钓鱼人与鱼沟通的桥梁。想要有好的钓获或比赛成绩,一双好的“眼睛”是十分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会利用这一双“眼睛”。下面我就个人平时的学习和实践总结一下我个人对浮漂的认识,以供大家参考,不到之处请各位钓友批评指正!

  一支浮漂,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由上往下分别为:漂尾、漂体与漂脚。这三个部分即独立又是一个整体。说它们独立是因为它们的材质、形状、长短可以不尽相同;说它们是一个整体是因为这三个部分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浮漂漂尾。

  漂尾是浮漂的灵性所在,也是直接反应鱼讯的“载体”部分。它的材质随著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生着改变,从早期的粗空心塑胶制品,到现在的实心玻璃纤维漂尾以及制作精良的细软尾,不但在长度上增加了很多、色彩上也亮丽了很多,目数也由早期的五、六目变成了十几目。

  漂尾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就其灵敏度来讲取决于漂尾的粗细、长短。

  1、一般的硬质漂尾都比较细,软尾相对来讲就略显粗了些。虽说现在的软尾已经能够做得比较细,但坚实程度又令人堪忧。漂尾纤细对浮漂整体的浮力影响小,且受风力的影响不大,有利于讯号体现,也就是说灵敏度会很高。硬质漂尾自重大于水,软质漂尾自重轻于水,故条件相同的两支浮漂,软尾要比硬尾吃铅——配重要大一些。相对来讲,硬质漂尾作为一个沉体(本身没有浮力)对讯息的反应能力,幅度要大些;而软尾作为一个浮体,它对讯息的反应能力就有些滞后、幅度轻微(这是与硬尾相比较而言的)。

2、漂尾越长,讯号就越明显、越稳定;漂尾越短,讯号越多、越急促。

  3、漂尾对浮漂的影响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浮漂的站立速度。依据杠杆的原理,漂尾在整支浮漂上所占的比率会对浮漂站立的速度有直接的影响。漂尾长的浮漂站立的速度比较慢、均匀、稳定性强,漂尾短的浮漂站立速度就较快、迅急、稳定性差。

  因此我们在依据鱼情选择浮漂的时候,漂尾的软、硬、长短、粗细是首先要确定的。简单的归纳一下:

  硬漂尾:讯息幅度大、动作多、灵敏

  软漂尾:讯息幅度小、动作沉稳、真实

  漂尾细:讯息灵敏、抗风性强;

  漂尾粗:讯息弱、抗风性差;

  漂尾长:翻身慢、下降均匀、讯息沉稳;

  漂尾短:翻身快、下降快捷、讯息灵活、复杂。

  其次,再来看看浮漂漂体部分。

  浮漂的漂体,它是浮漂整体浮力的主要提供者,是浮漂自身价值的承载者,是浮漂的灵魂所在。

  1、漂体的材质方面(我只列举芦苇、孔雀羽、巴尔沙木三种常见的制漂材料)。

  芦苇:顾名思义就是用芦苇杆制成的漂体。芦苇漂的材质轻、浮力大、灵敏度高、能准确捕捉微弱鱼讯的特点是其它材质的浮漂所无法比拟的——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贼”漂。但其易开裂、耐用度底的缺陷也无疑是它谋求“生存”的致命伤。如果经济能力许可的话,可以买个1~2支备用。

  孔雀羽:这恐怕是广大钓鱼爱好者,尤其是竞技钓手最最钟爱的,它良好的稳定性与灵敏度也常常为钓友们所津津乐道。其分为去壳和不去壳;单根(由单只的孔雀羽毛根制成)和多根(由多只羽毛拼成)等多种制作方式。其中尤以去壳单根为上选——稳定、灵敏、浮力适中。孔雀羽浮漂的缺点:受温度的影响比较明显;去壳孔雀羽柔软——频频起竿时易开裂;如果粘接的技术与涂装不够精密时,浮漂就会吸水而影响灵敏度。

  巴尔沙木:又称洋梧桐木,是现在使用的最最普遍的浮漂材料。由于它的浮力很大,可以用机器来加工,成本低、能大量生产,就连手工涂装都可用机器来完成。因此,许多制漂名家,都投入到巴尔沙木浮漂的制造和研究当中。    简单的总结一下:

  苇漂体:浮力大、灵敏度高、耐用度底

  孔雀羽毛体:浮力适中、灵敏度高、温度影响大

  巴尔沙木体:浮力大、灵敏度中、温度影响不大、耐用度中

  2、从形状上看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常用的):

  楔型:也就是头部较大而逐渐向下变细的漂体。其又可分为长、中长、短身三种。特点是:愈细愈长,水阻愈小、浮力越小;翻身慢、下降平稳;讯息稳定、顿感十足。

  椭圆流线型“有点类似梭型(俗称溜肩膀),两头尖、中间粗的漂体。一般浮体都不太长。特点是:翻身快、有较高的灵敏度、能侦测较小的鱼口讯息。

  水滴型:类似枣核型。多用于钓水皮鱼。特点:翻身极快、鱼讯灵敏;下顿短促、上送稳健。

  简单的总结一下:

  楔型:翻身慢、讯号稳、顿口清晰、适于打底和底浮。

  椭圆流线型:翻身适中、讯息灵敏、利于接口、全水层搜鱼。

  水滴型:翻身极快、讯息灵活、利于浮皮、送口清晰。

  最后就是浮漂漂脚。

浮漂主体以下的部分都可称为漂脚,是整支浮漂的根基所在,它所使用的材料大都与浮体不同。漂脚所使用的材料,大致上分为四种,即玻璃纤维脚、竹脚、碳素纤维脚、钢脚。

  玻璃纤维脚比重较轻、质地较软,现在已不多见,就不再讨论。

  竹脚比重略轻、有一定的浮力,能与浮漂浑然一体并很好的加快浮漂的翻身速度。

  碳素纤维脚的水阻小、比重大,可以使浮漂的重心降低而变得稳定,利于快速的传递微弱鱼讯。

  钢脚水阻小、比重大、稳定性好、抗风和水流能力好、讯息表现的幅度大。

  浮漂的漂脚,看起来好像作用不大,其实,它对浮漂灵敏性与稳定性却有不小的影响:

  竹脚:翻身快、水阻大、鱼讯幅度小、顿口清晰。适宜钓浮和快鱼。

  长碳脚:翻身慢、水阻小、鱼讯准确、清晰。行程长,适宜钓接口。

  短碳脚:翻身适中、水阻小、鱼讯敏捷、清晰。到位快,适宜钓滑口和乱口鱼

钢脚:翻身极快、水阻小、鱼讯幅度大。适宜钓快鱼和有风或者有一定暗流的环境。

选择浮漂:应根据当时所垂钓的水域、鱼情、季节、鱼种和天气来选择浮漂。

如:

所垂钓的水域为平钓池塘(按天收费),鱼种以鲫鱼为主,季节为夏季晴天微风。这时应选择长漂身的软尾漂。因为这种情况下鱼开口较好,摄饵时信号比较稳,同时小杂鱼也比较多,长漂身的软尾浮漂可以过滤掉小杂鱼的拱食信号,反映到浮漂的信号多为鲫鱼摄食信号,浮漂下钝一目或上升一目提竿中鱼率较高。如果选择短漂身的浮漂,因其灵敏度较高,所以就不能过滤小杂鱼拱食的信号,这时浮漂多反映为左右晃动或者上下跳动,信号杂乱无章,提竿中鱼率很低。

再如:

所垂钓的水域为养殖塘(按斤收费),鱼种以鲫鱼为主,季节为冬季晴天微风。这时应选择短漂身的软尾漂。因为此种情况下鱼开口较小,摄食动作幅度不大,小杂鱼因季节原因也不会强食鱼饵,短漂身的浮漂灵敏度较高,可以反映出鱼摄食时的微弱信号,而软尾漂的稳定性又比硬尾漂要好,所以此时选择短漂身的软尾漂是明智的选择。浮漂的选择就介绍到此,总之选择浮漂时应记住短漂身的灵敏度高,长漂身的稳定性好,硬尾漂的信号传递灵,软尾漂的信号传递稳。根据实际垂钓情况选择出适合自己垂钓的浮漂。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你抢沙发真快!我自己都没抢上!

很久以前

学习了···········

很久以前

不错,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了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欢迎新同志的加入,谢谢分享,学习了

很久以前

学习了,但不可能备这么多漂子吧?点评[attach]2085508[/attach]还地桥台钓慢慢的就会有的!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2-4-16 21:05

很久以前

RE: 台钓浮漂的特点和选择错鼻子 发表于 2012-4-16 21:00 学习了,但不可能备这么多漂子吧?慢慢的就会有的!

很久以前

坑爹的台钓 哈哈哈哈 谢谢分享点评[attach]2085509[/attach]还地桥台钓没办法,已经被坑了!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2-5-16 21:34

很久以前

学习了!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