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钓友对于浮漂以及如何调漂都如数家珍,目前由于垂钓愈发的受人喜爱,很多新的钓友也加入了我们垂钓的队伍,关于浮漂前人大师们都有很多精辟的论述,但是由于钓鱼人水平参差不齐,理解上难免出现偏差,今天小编想就我所了解的并总结前人经验让大家对浮漂有个初步全面的认识,让新的钓友能够更快的了解浮漂,选好浮漂,鱼获多多,小编水平有限,难免会出现纰漏,如有误差,欢迎指正共同进步。
漂尾:
漂尾长——下降自然,占用较多残余浮力,较稳定。漂尾越长,翻身越慢,行程越大,钓深水,到位前的行程长,适宜钓接口。
漂尾短——站立快速,残余浮力占用较少,灵敏度高。漂尾越短,翻身越快,就位越快,钓浅水,适宜钓滑鱼及快口鱼。
漂尾粗——比较受风,占用较多残余浮力。漂尾越粗,幅度越小,比较醒目,适宜钓混养或生口鱼、大型鱼类。
漂尾细——比较抗风,残余浮力占用较少。漂尾越细,动作幅度越大,灵敏度越高,适宜钓对象鱼或轻口鱼;适宜初学者快速掌握精细调漂。
漂体:
漂体短——翻身快,短身(枣核)水阻大,入水后下沉到位前的过程中有明显的停滞时间,适宜钓接口;稳定性不够,漂身结构有利于形成顿口。
漂体长——翻身较慢,稳定性好,水阻小,下沉匀速,如配以长尾,凡是下沉到位前有停顿或加速的,不可放过接口。
漂体细——浮力小水阻小,适合小型的鱼种,而且也比较灵敏。
漂体粗——浮力大水阻大,适宜钓大型鱼,像水库鱼塘类的。
漂脚:
竹脚——灵敏度中,讯号轻浮,耐用程度中。
碳纤脚——灵敏度高(反映细讯清晰)讯号稳定,耐用程度高。
短碳纤脚——反身快,,占用残余浮力较少。
长碳纤脚——反身较慢,,占用残余浮力较多。
细碳纤脚——残余浮力占用较小。
粗碳纤脚——残余浮力占用较多。
材质:
巴尔杉材质——灵敏度中,温度影响稳定,耐用程度中。材料体积大,取材不难,成本相对较低,制作技术上最为成熟,容易设计造型,单位浮力有限,肯定会产生吃水现象,吃水程度与做工成反比。
芦苇材质——灵敏度中,温度影响不稳,耐用程度低。取材不难,但材料性状要求高,造成制作上的有一定难度,成本稍高,单位浮力较好,有吃水现象但比较轻微。
孔雀翎材质——灵敏度高,温度影响一般,耐用程度高。取材较难,且材料性状要求高,造成制作上的有较大难度,成本高,单位浮力较好,有吃水想象但比较轻微。
纳米材质——取材容易,但材料差异大,制作上和以上材质的工艺不同(开模),大规模生产成本并不高,只要做工得以保证一般不会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