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溪流冬天如何钓鲫鱼
每年冬至到来年的雨水节气,江南的溪流水温一般徘徊在3~8℃。晴天,溪流的局部水温受阳光 照射可升至10℃左右。低温情况下,其他鱼类极少进食,而对于相对较耐低温又食性广泛的鲫鱼来说,虽然冬季食物相对匮乏,由于少了许多食物链中的竞争对手,鲫鱼还能照常在所栖息的水域中到处游弋,寻找水温稍高的场所,不停地嬉戏觅食。我们可利用鲫鱼的上述特性去溪流选钓点进行冬钓。?
丘陵地区,溪流落差一般不太大,人们为了利用水资源在河道上修建了许多堰坝,使堰坝的上游形成了长数百米或上千米,深浅不一的蓄水堰,许多蓄水堰两岸绿树成荫,弯弯曲曲宽窄不一,是手竿野钓的绝佳场所。温暖季节容易上鱼的深水河段,冬季较少上鱼;而河道上游入水 口河段,白天受阳光照射,升温明显的浅水不断流入,在上午九时至傍晚,这样的河段常能钓起许多鲫鱼,出钓时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素:
1.选天晴风小阳光好的天气。
2.选坐北朝南,上游有受阳光照射较充足的流动浅水注入的钓位。
3.水色不清不浑。
4.水深 0.8~2米。
5.要求选择水底较清洁的缓流水地段。?
钓具选用4.5~5.4米中软调手竿。渔线最粗不超过0.2毫米,线长比竿长30厘米左右。浮力较好较稳定的星漂7~9粒。坠子选用10号左右的保险丝自己敲打一下加工成薄片,以便使用时随意增减。鱼钩选用钩条细,钩柄稍长,大小合适即可,窝子要打好,窝料用量不要太多,150 克左右碎米即可(碎米用曲酒或白酒浸涨;也可用酒把大米浸涨,再把浸涨的大米碾压碎)。选定钓点后,以钓点缓流水水面上的漂浮小杂物或泡沫为目标,每隔 30~50厘米,一小撮一小撮地往目标上投碎米,视钓场环境可把窝了投撒3~6米长。此钓法是利用缓流水的动力。使鱼饵在水底顺水流而动,以增加鲫鱼发现钓饵的机会,所以要求使用轻坠子,坠子加鱼钩的重量能使一粒或一粒半浮漂下沉就行。钩坠间距可调至6厘米左右。蚯蚓要活,整条蚯蚓装钩时包住整个鱼钩后钩尖外悬挂2~4厘米。随地弄点松散的干泥沙粉,把蚯蚓往泥沙粉上滚动一下装钩会容易得多。?垂钓调漂时水线的长度要求比水深长10厘米左右,如水深120厘米水线可调至130厘米左右。从窝子上游抛钩下水后,受缓流水推动,浮漂慢慢带动鱼饵顺碎米窝向下游移动,同时人也持竿慢慢跟着移动,待钓饵拖移至窝的下游再提竿重复,很入神,很有情趣。动态中的蚯蚓尾部特别会蠕动,更增加了被鲫鱼发现的机会并激发鲫鱼的 食欲。冬季鲫鱼受惊扰少,吞饵显得少了一些警觉,常见漂流的浮漂忽然停住,一点头一点头地被斜拉入水,此时提竿稳稳当当极少滑钩。施钓过程中有时钩或坠子被水底障碍物挂住,很易与鱼咬钩区别,微小的障碍只须稍微抖动一下浮漂即可排除。此钓法冷天钓上的大多是鲫鱼,其他鱼种少见。这种天 气出去钓钓鱼,不用起早摸黑,无论获鱼多少,都是一种绝佳的享受。
鲫鱼脱钩的原因及对策:
有几年钓龄的钓友,很多人有过断线跑大鱼的经历。因此,掌握过硬的的遛大鱼、抄鱼方法是每个钓友都非常重视的一项基本功,但在钓鲫鱼等小型鱼时,中途脱钩的现象却很少有人重视,甚至有人认为, 鲫鱼的挣扎力量小,只要吃进钩一般是很少会脱钩的。真的是这样吗?本人今年在一中型水库多次主钓鲫鱼,由于这个水库的鲫鱼吃口小但挣扎却非常有力,因此很多在此垂钓的钓友中鱼后,没等鱼提出水面就脱钩而逃。哪些原因可以造成鲫鱼脱钩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线组配置不合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合理的线组搭配是确保中钩率的物质保证。线组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合理都有可能造成脱钩率的上升。而线组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在钩、线、竿的选用上存在问题。
1、钩子过大或过小。钩子过大的直接影响是造成鱼吞钩饵困难,即使鱼勉强吞饵入口,由于大钩在鱼嘴中产生的异物感,一部分鱼也会迅速将其吐出,而如果此时鱼漂出现信号我们扬竿,其结果多数是空竿,即使钩到鱼,很多情况下也会因为钩在鱼嘴的位置偏外而撕破鱼嘴跑鱼;相反,如果钩子过小,虽不影响鱼吞饵,但由于小钩的钩苗偏短,钩门较窄,强度不足,也会造成钩得不牢或钩门 张嘴而跑鱼。比较两种原因,多数钓友更会犯选用钩子过大的错误,某些钓友在跑鱼后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跑鱼是由于钩子小挂不住鱼,其实真正的原因却是钩子太大,正确的做法恰恰是应该将钩号减小。一般情况下,钓鲫鱼的钩子大小应该是相当于鱼嘴直径的1/3或者同鲫鱼眼的大小相当,以此标准为基础,钓轻口鱼或 猾鱼适当减小钩号,钓吃食猛的生口鱼适当加大钩号。
2、钩子变形或变钝。
在鲫鱼密度很高的水域垂钓时,钩尖由于反复的刺鱼会造成钩尖弯曲或变秃,质量差的钩子甚至会出现钩门外张的现象,这样的钩子在刺鱼时会造成刺不深钩不牢而跑鱼。部分钓友从节约的角度考虑会将就着继续使用,甚至对钩门外张的钩子也采取用力将其复原的方法而不舍得更换,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 倡的。一副钩子上了三四十条鱼后就要及时检查,一旦发现钩子变钝或变形,应该立即更换。
3、绑钩有问题。
绑钩时应将子线在钩柄上绕5圈以上,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绑钩不牢。绑好的钩子一定要让子线位于钩柄的内侧(靠近钩尖一侧),否则,一方面会造成刺鱼角度不正确而跑鱼,另一方面钩柄顶端反复的摩擦也会增加断线跑鱼的机率。在使用过程中也应注意,即使绑的时候没问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子线的 位置也可能由于反复使用而改变,所以,使用时要勤检查勤修正。
4、线过粗或过细。
首先看一下线过粗的影响,我们从子线和主线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子线过粗时,一方面隐蔽性差,造成鱼警觉性增加,当鱼吞饵时,粗硬的子线又影响了饵向鱼嘴里的移动,使鱼吞饵较浅,这时扬竿中鱼后,脱钩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而当主线过粗时,鱼漂的信号就会减弱,如果这时选的鱼漂号数小,浮力 不大,还会造成水线不能绷直,使信号的传导减弱滞后,造成扬竿的时机不正确,从而导致不中鱼或中鱼后脱钩。线过细时的影响主要是强度降低,提高了断线跑鱼的机会。子线过细时还增加了双子线缠绕的机会,而缠绕的子线如果我们没及时将其分开,鱼吃上钩时也会造成另一根线挡 嘴而使饵进不了嘴或进嘴浅,中鱼后也会有一部分鱼脱钩。那么到底多粗的线合适?一般情况下应以鱼的体重相当于子线的拉力值的2/3为标准选择子线号数比较合理,而主线一般要大于子线两个号较安全。在此基础上,钓快鱼可以适当加大线号,钓糗鱼则减小线号。竿太硬。虽然硬竿有起鱼快 的优点,但硬竿更容易拉豁鱼嘴而跑鱼也是事实。如果鱼体偏大,使用的又是小钩细线,断线或脱钩跑鱼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如果鱼的密度不大,尽量避免使用极硬竿,中硬调竿是不错的选择。
二、饵料方面的原因;
饵料对于垂钓的重要性我们毋需多讲,那么饵料同鱼是否脱钩有哪些直接的联系呢?我们知道,评价一份饵料的好坏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即饵料的成分同饵料的状态。首先我们分析一下饵料成分的影响: 鱼在各个不同季节生理对营养的需求是不同的,再加上生活环境的差异造成的食性不同,因此一个垂钓高手必须象一个高明的厨师一样,合理搭配饵料中各种成分的比例,调配出对鱼有吸引力的味道。如果我们做出的饵成分、味道不是鱼所喜欢的,鱼可能拒食,即使勉强吃饵,也会反复试探品尝,吞吞吐吐,这时鱼漂就会出 现一些小信号,如果此时扬竿,即使感觉中鱼了,由于鱼吃饵不深,也会出现经常跑鱼的问题。再看一下饵料状态不好造成脱钩的原因:饵料的状态是指饵的软硬、粘散、轻重、大小等物理指标。上述因素中,饵太硬、太大、太粘一方面会导致鱼吞饵产生异物感而吃得较浅,另一方面还会造成钩子被紧紧的包在饵里面而不易刺穿饵团,因此,一般情况下,饵料应该提倡软如嘴唇、雾化适度,并根据钓底钓浮以及鱼的 大小、口的轻重等情况确定比重、饵团大小,这也是能否减少脱钩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钓手技术方面的原因
钓手的钓技好坏也是造成脱钩多少的重要环节。钓技中以下几个方面同脱钩率有直接的关系1.垂钓时将钓组调整得太灵。将钓组调整得过于灵敏,虽然鱼漂的动作较大,但有时候鱼漂体现出来的动作并非是鱼吞饵进嘴的动作,在窝里的鱼较多时,它们在水里的的游动产生的水流或鱼撞线都会使鱼漂产生明显的动作,这时抬竿多数情况下不能中鱼,即使中鱼也是多为钩挂鱼体,这种状态跑鱼的概率就大增。在猾鱼较 多的水域垂钓时,由于猾鱼吃饵谨慎,习惯于吞吞吐吐反复试探,在调整的较灵敏的钓组上,鱼漂的信号就会出现很多小动作,这种漂相会使钓手不知所以,如果盲目扬竿就会空竿连连,即使中鱼,多数情况下也因钩得不牢而增加脱钩跑鱼的机会。
2.扬竿动作不规范,扬竿时用力太猛。习惯于传统钓或练习悬坠钓时间不长的钓友,由于基本功不够扎实,扬竿时多利用整个臂部的力量曲臂后拉,而采用这种动作去适应钓组的小钩细线和鲫鱼的小嘴薄唇,其结果多数情况下会撕破鱼嘴或断线跑鱼。正确的做法是: 鱼漂反应鱼讯后,迅速用大臂带动小臂小幅度上抬,腕部短促发力,使鱼钩挂住鱼嘴,然后根据手感估计出所中鱼的大小。对2两以下的鲫鱼,手臂上扬将鱼柔和的提到水面,然后直接飞鱼入护;对3两以上的大鲫鱼,中钩后感觉鱼向外冲得比较有力,可以采取身体前倾,臂部向前下伸直的动作卸一下鱼的冲力,同时手腕继续 发力使竿子同水面的角度继续增大,使竿子的弹性得到更好的发挥,一旦感觉鱼被迫转过头来,立即挺直身体,直臂上抬,将鱼提到水面并使鱼滑到近处,然后根据情况飞鱼或抄鱼。上述动作看似简单,但要掌握好却需要下一定的工夫勤加练习,其要领的关键是:刺鱼要短促有力,一般如果不中鱼时钩子向上移动的距离应在 30厘米以内;中鱼后控鱼出水要柔和稳健,不慌不忙,就如王永贵大师形容的“鱼急人不急”;鱼外逃时卸力要及时果断,切 不可认为鲫鱼的挣扎力小而生拉硬拽鲫鱼中途脱钩表面看似问题简单,其实包含了线组的搭配、饵料的制作和调整、钓手的基本功等多方面的原因,脱钩率的多少也是评价一个钓手垂钓水平的重要参数,必须引起重视。当在垂钓过程中经常发生脱钩现象时,要善于分析造成脱钩的主要原因,及时加以解决。本文的主要目的正是要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但由于水平有限,某些观点可能有局限性,望钓友们提出批评指正
鲫鱼的十种钓 法
一 传统立漂沉底钓 法:)这是比较普遍的钓法,我国南北东西都有不少钓友采用此种方法。即用立漂或散漂,铅坠沉底,鱼钩距铅坠的脑线大约25毫米。垂钓时鱼漂调整到直立,露出部分,便于判断鱼讯即可(散漂则没入水中两三粒,浮在水面三四粒)。此法的优点是调整方便,钩坠漂配比要求不严格,便于掌握。但不很灵敏,有经验的鱼常常触 动一下鱼饵,发觉较重,即警觉逃走。同时,此法鱼饵沉底不动,如不勤动一下鱼竿,常不为鲫鱼发现。
二、台湾钓法:
目前较为盛行。其最大优 点是灵敏度强,上鱼率高。鱼钩下沉慢,易为鱼发现。坠悬于水中,钩轻轻触底,鱼在其旁游弋,鱼钩即轻轻摇动,对鱼吸引力极大。为摘钩方便,使用无倒刺钩,摘钩迅速。漂坠饵配比要求严格,鱼汛反映极为灵敏。缺点是漂 坠调整较费事;各种鱼类混养水域,使用钓鲫鱼的钩线,遇到大鱼容易跑鱼损失工具;初学时不易掌握,常有人半途而废。但只要树立信心,勤于 实践,掌握也不是很难,而一旦掌握,即会发现其优点大大过于一般传统钓法。
三、戳拱:是一种传统钓法。常用在天气炎热的夏季,有浮萍或水草丛生的水域中。一般采用长竿、硬调、短线、无坠。热季水中缺氧,鱼常在水面浮萍下吸空气、拱食、乘凉。从而咬草出声或拱得浮萍形成一个小包。因而应采用听、看办法,寻觅鱼踪。听主要是听鱼觅食发出的嚓嚓声响;看是看水草晃动和浮萍的鼓包,判断 鱼情。发觉有鱼直指该处将钩垂入。一般轻轻将钩放到“拱”处,看到水面线向水中拽入,或线牵动竿梢即知有鱼咬饵,适时抖竿提起鱼来。戳拱一般选安静处,动作要轻,鱼出水时尽量避免惊扰其它鱼儿,若有惊扰,鱼不再“拱”,可用嘴模仿鱼咬草的嚓嚓声,起到催鱼起拱的作用。
四、戳孔:一般用于有荷 叶、水草多、苇茬多的水域。观察荷叶边、水草孔、苇茬间的鱼泡、荷叶、苇子晃动的情况,判断鱼情。工具一般采用硬调长竿、较竿短的鱼线,小坠,先观察鱼情,发现后针对有鱼动静的地方,垂竿下钩,使钩沉底,同时不断微微提动鱼竿,引鱼鱼池饵,凭手感觉察鱼儿咬钩,适时提竿。戳孔一般采取走钓,主动找鱼下 钩。
五、浮钓法:鲫鱼属底层 鱼,一般钓底,但遇炎热、气压低的气候,鱼浮到水面游动吸氧觅食,则可采取浮钓法,即将铅坠减轻,使鱼钩悬浮于水面下约0.3--0.5米处,动作要轻,不惊散鱼群。有人针对鲫鱼甩子期的特点也常采用 浮钓法。浮钓不需打窝。
六、半浮钓:一般用于体情况而定。底层杂草或淤泥较厚,钩沉底不易为鱼发觉的环境。办法是将坠减轻,调整浮漂至钩触底后露出数格,然后将漂下调5-10厘米(视水底草或淤泥的厚度 而定),保持漂仍露出的格数(如坠重适当减轻)。这样使钩略高于水底,便于鱼的发现。
七、甩大边:在河道、沟渠中常岸边有芦苇等,鱼喜欢栖居觅食,如果河道不很宽,你的钓位比较嘈杂,可以用长竿、长线,或海竿串钩甩至对岸芦苇、水草边,可以甩出四、五支竿,插好等待,手竿可用漂,海竿则将风线拉直,看竿梢湾动,往往效果很好。
八、走钓法:到一水塘,先行观察,选鲫鱼喜栖居的位置撒窝,可保持至少2米一上距离,撒若干窝子。然后采用5-6米左右质轻的鱼竿,采用7--10 粒的散漂,(便于适应水的不同深度,不必老调漂),钓线宜细,鱼钩最好是朝天钩,饵料一般采用红蚯蚓,保持活性最好。走钓的特点是“走”,应手持钓竿,沿 打过窝的水边观察鱼星的情况,有鱼星即应下钩,无鱼星可继续观察其它钓窝。打窝应每次少打,过些时间再打一遍,即少打勤打。这种钓法变等为找,因此由被动变主动,且对锻炼身体更有好处。
九、流水钓:一般适用于流动水域,竿宜长,线 不必太长,坠须重,漂可用数粒散漂,粒漂则宜长,饵以蚯蚓、小虾为好。钩甩入水中,如水流动,可使钩漂顺水同流,到下游后提起再甩至上游,见漂停住,立即提竿。以免底部挂住,若有托漂或下沉,即应提竿上鱼。
十、盒饭钓:类似爆炸钩,但将食放在一个预制的塑料盒中,可以节省饵料,且对饵料的粘、散要求较底。方法是用一个直径为25-50毫米的塑料瓶底或盖,制成高约15-20的小盒。用螺丝自盒里底部中心穿出,固定一个铅坨。盒的四周均匀打七个直径2毫米的小孔。一个孔穿入钓线,拴上连接环。用三棵软脑线,每 棵对折,然后拧在一起套入一个短气门心内。对折的线圈挂在连接环上。三棵对折脑线的六个头,分别从六个小孔中穿出,每端系上一个鱼钩。用时,将盒中放上糟食,将钩从盒外折回到盒内,埋入糟食内,甩出到钓点进行垂钓。
几则特别的钓鲫鱼方法
十字提引钓法:在长竿短线远点钓和长竿长线定点施钓中,运用十字提引钓法,可大大提高鲫鱼的钓获量。
传统钓法中,炒麦麸、酒浸米豆饼粉等是常和的诱饵。无论是手抛法、罐撒法,还是袋撒法定点打窝,在水深1.5米的水区,诱饵在水下流动的情况下,均匀分布在池底的直径为70厘米至1米。十字提引钓法是先把钩饵投至窝点的正前方(也可在左、右前方)边缘,在沉底后10~20秒钟内如无印讯反应时,可将钩 饵轻轻提起约30厘米,同时向身边移动20厘米左右再放下。如仍无鱼咬钩,则重复往身边提引,直至窝点靠近身边后,再把竿把钩饵投向窝点的左边或右边,同时按操作要求作移动逗引。这种提引过程好像在窝子里划十字。这种方法可克服守株待兔似的等鱼咬钩,而主动引鱼上钩,在水质混、能见度差的水域中收效更明显。
对口钓法:砟秋季节,在草 密、水浮萍较多的水域或南方的菱塘内,到处可听到鱼儿拱食水草或吞抢草虫的"砸、咂"声,不时还可在稀草处看到成群的鲫鱼在中层游来游去。在这种环境下,用沉底钓很难奏效,而采用对口钓法往往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操作方法是:选用8 米长伸缩的手竿,系上约2米长的短线,拴一只小号发亮的朝天钩,把浮标移至离钩50厘米处。不要撒诱饵,可以蚯蚓或红虫、肉蛆装钩。垂钓者不能穿白色或淡色发亮的衣服,以防惊跑在上层觅食的鲫鱼。整个操作过程应轻手轻脚、减少震动。钓者顺着鲫鱼吃草的"咂、咂"声寻找,便可看到针儿在拱水草、浮萍。这时应根据鱼儿拱草动作,把钩饵提至鲫鱼对口的前方约30厘米处轻轻下钩。如第一次下钩鱼没咬钩,可轻轻在原处提放引鱼,但钩不 要出水。若发现浮标应下沉而不沉,并浮着抖动或被快速拉下水时,立即提竿,鲫鱼必被钓中无疑。 对口钓法还可以在春天三、四月份芦苇塘等水域中运用。当鱼儿吃芦尖嫩芽时,能看到苇荐被撞得微微颤动,钓者只要悄悄将钩饵放到苇茬的周围提引,同样可把一条条大鲫鱼钓上来。
悬钓法:梅雨季节时天气闷热,气压过低,鲫鱼因水底缺氧而不会沉底觅食。特别在养殖密度较高的内塘,鲫鱼大多群游在水的中层。悬钓法的要点是在诱饵的配制上。酒米类快速沉底的饵料显然不适用于悬钓。麦麸、豆腐渣等轻质、细香的饵料因悬漂在水中的时间较长,而易把处于水中层的鲫鱼诱留在钓点。具体操作不 太复杂,只要用大一些的浮标把钩、饵悬起不沉度就行了。当然,使用细线、小钩、活饵不断地轻轻提引,及在开始时即找准鲫鱼所在的泳层,也是悬钓的重要环节。
土法打窝钓鲫鱼
?制法及使 用:取芝麻两把,炒熟。再取其三分之一辗碎。取玉米碴子一把煮熟(炒熟更佳)。将芝麻和玉米碴子一起带到钓点,取一些黑土和成泥(不要太稀,能揉成泥团即可),将芝麻和玉米碴子都放入泥中揉成直径为10厘米左右的泥球3~4个,再将辗碎的芝麻贴在泥球上,将泥球以20~40厘米的间距抛出,使其形成一个区 域。
优点:黑土到水中慢慢散开,使香气层层扩散,而鱼可食的又非常少,达到“只聚鱼不喂鱼”的效果,避免了“鱼吃饱就走”的情况。?
缺点:由于泥球重量太大,抛入水 中声响太大,所以只适用于“今夜打窝明日钓”。?此法虽土,但收效甚佳,广大钓友不妨尝试一下。
收藏好、冬天再看
学习学习,谢谢分享。
学习学习,谢谢分享。
学习学习..............
留待7个月后再研究
谢谢分享,开心就好,
开心就好,路过到处学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