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汉中小鲫鱼 于 2013-3-7 07:47 编辑
台钓(这里指塘钓)主要特点之一是:鱼咬钩时,浮漂反应灵敏。究其原因,除了使用的钓线比较软和细以外,主要是由于台钓漂构造比较合理,垂钓的人既重视选漂,又讲究调漂,使钩、坠、饵与浮漂的匹配尽量调整得当。为了取得适当的灵敏度,选漂和调漂是缺一不可的,有了灵敏度的浮漂,不等于垂钓时反应就灵敏,还要看调漂好坏,调得不好,好的浮漂反应也会不灵敏。
1、用台湾钓法进行塘钓,为了提高效果,必须讲究浮漂反应的灵敏度,因此要求选好漂,更要调好漂。讲究灵敏度,不是说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越灵越好。浮洒漂反应的灵敏度大体有灵、中、钝三个范畴。但是,中的范畴是正常情况下适用,是主要的、大量采用的;灵和钝的范畴是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的,只有在鱼情、水情、天气等不正常的情况下,才需要调得更灵一点或钝一点。调四目钓二目与调三目钓一目或调五目钓三目灵敏度是一样的,属中的范畴,在一般情况下灵敏度是适中的,但是比较起来,调四目钓二目优越性更多一些,所以用这个调法的人也多。
2、怎样调才灵?怎样调才钝?要记住两点:一是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越少越迟钝。二是钓的目数越多,越迟钝;越少越灵敏。
调的目数增加或减少与钓的目数增加或减少是相消相成的。调、钓都是灵的话,浮漂反应就更灵;调、钓都是钝的话,浮漂反应就更钝。如果一个灵,一个钝,效果就会互相抵消,以致效果低甚至没有效果,在垂钓中一般不应采用。
3、实际上如何应用呢?一般地讲,到达钓场以后,应先按正常情况采用调四目钓二目的方法进行调漂。垂钓过程中遇到问题,再根据鱼情、水情、天气等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作出判断。需要再调整的话,先不要改变调的目数(即不改变铅坠重量),而是上下移动浮漂的位置,增加或减少钓的目数。倘若这样调还不能满足需要,必须动大一点的“手术”的话,那就只好增减铅坠的重量、改变调的目数,再加上调整钓的目数。调灵钓灵、调钝钓钝就属于这种情况。
说得具体一点,垂钓中发现浮漂反应迟钝,影响上鱼时,把浮漂下捋一点,把原来钓二目改为钓一目或半目。如果还不够灵,再去掉一点铅皮,增加调的目数,使其成为调灵钓灵。反之,如果感到浮漂过于灵敏,需要迟钝一点,可以把浮漂往上捋一点,把原来的钓二目改为钓二目半或三目,如果还不够迟钝,再在铅坠上做文章,增加重量,使其成为调钝钓钝。
额,台钓=台湾钓????点评[attach]1872763[/attach]不歪应该是这样理解的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3-3-6 18:06
。。。还真是。。。呵呵,才知道、、、、、、
学习了,感谢楼主分享啊!
学习了,感谢楼主分享,,,不错不错
台钓太难听了因该叫现代版的守株待兔!
free95 发表于 2013-3-6 17:18 额,台钓=台湾钓????应该是这样理解的
四二,主要看饵拉几目吧。
要在实践中多摸索多总结
好好学习 天天钓鱼
学习了,感谢楼主分享,,,
垂钓中发现浮漂反应迟钝
不可纠结于调几钓几!
同意其中部分观点,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其浮漂的上浮力与饵料及铅皮的下拉力平衡的很好的原因。传统钓中的七星漂因也可学习其中优点,将上浮力与下拉力平衡好,也会同样灵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