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
任何一种钓法只要掌握了技巧都是经验
跟元经呢?我觉得元经的影响大的多
我也这么认为,我总觉得,灵敏度除了漂的材质外,跟元经和漂身本身粗细、有比较大的影响,这就是浮力和水阻大小,水阻和浮力越小,牵引力就越小,灵敏度越高。
漂也是有灵性的,用久了就能了解它
漂灵敏与否个人觉得是吃铅比决定的,请注意,这里说的是灵敏,与水深无关,通常我们野钓,白条、麻鱼闹口,在水深的情况下会使用吃铅量大的浮漂让饵料能快速的下底,从而避免小鱼截口,这跟灵敏也没有关系,其次,根据目标鱼不同,选择的浮漂也不同,因为吃铅量的问题,钓鲫鱼的浮漂,吃铅量在1.7克左右个人觉得最为适宜,钓鲤鱼至少都要在2.5克左右了,因为目标鱼不同,吃铅量不同会过滤掉一些蹭线、吸吐等假信号,以上都是个人经验,如有不对之处,请各位大师勿喷
我认为,吃铅重的漂口比较真实,有口就有鱼,吃铅轻的漂,有时候调不合适假口太多
错,越小越高
我认为,同样大小的漂,那一个吃大那一好用。
漂吃铅越小越灵,漂吃铅越大越灵,都是对的十多年前在海峡就挣论过...你们多只听了一半而已
漂,讀懂了,就靈,讀不懂,即頓!
个人认为,吃铅比和稳定性有关,形状(漂身粗细)和下沉速度有关(行程),和启动快慢有关但体现不明显,因为第一吃口下顿就那么1-2目,灵敏度只和所谓的剩余浮力有关,也就是水面上的体积而且是单位体积,不知你所指的元径是什么,漂尾的最粗部分?
其实这个问题对于楼主很简单,用相同的漂尾做两只,吃铅量不同(粗身大吃铅量),身形不同(细身小吃铅量),同样的调钓实战一场就知道了
正有此意,等我有空时做一个对比实验,包括元经大小不同时对灵敏度的影响,就一目了然了然后提供给大家参考
我仔细推敲了老师的分析,说的都在理,在很多时候我抓第一吃口往往在半目左右刺鱼,包括现在的季节垂钓,当然灵敏度相对钓的高一点,鲫鱼都跑不掉,前提是没有小鱼闹窝的情况下才会这样做,毕竟鲫鱼和白条吃口大不一样。我说的元经是漂的最粗部分
大师一语道破天机
惭愧,十多年前我还没学钓鱼呢,最近有钓友有这么一说,一番思考过后,不得其解,便有了一探究竟的想法,听听老铁们的见解,这样的讨论也挺有意思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嗯嗯,吃铅大的稳定性好,下沉平稳
嗯嗯,有道理
确实这样,上次测试的漂吃铅在2.5几,基本没啥杂信号,提竿就是鲫鱼。但在同一个窝点,相同的前提下,标准的鲫鱼口,老是打不起来鱼,我就跟它杠上了,最终还是把它给钓起来了,你猜是啥?——麻参。因为麻参拖不动大漂,产生了和鲫鱼一样吃口的假象。
1.5克以前钓一二米水深灵敏度高也根据浮漂同心度有关,水深3-5米最好吃铅2-3.2,不建议吃铅太大。钓灵不要买太次的浮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