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乃衙门小吏,月禄不过三千,实不敢涉黑坑之险,黑坑者,黑大坑也,实乃又黑又坑,垂纶者甚众,上岸者鲜之,故某多选山川秀美之处,远看清水色,悠然见南山,以一竿、一线、一漂、一饵,或得鱼二三,或空军而回。
甘肃者,古称陇也,某世代居于陇东,穷山恶水,水源奇缺,百姓生活用水尚不能自给,况垂纶乎。环县,古称环洲,辖九千余平方公里,然水库及於地坝乃至骨干坝不足二百处,水中有鱼者尚不足十之三四,实乃善垂纶者之大悲。
某垂纶已三年有余,初期疑虑重重,或忧于山水,或忧于某之装备,恐遇大鱼断线断竿,遂换粗线大钩,却整日不得一鱼。时光者,如白驹过隙,久之乃知垂钓者为渔而非鱼,恍然大悟也。
野钓者,寄闲情于山水之间,虽不争得鱼之多寡,然得鱼者心自甚慰。某以为,钓鲫者,选回湾处、进水口和有水草处下竿乃大善,铧尖、深水处次之;钓鲤者以选铧尖,水深三米余处、悬崖边为大善,其余次之,垂钓草鱼、鲢鳙者以选水深两米余宽敞之亮水面处大善,至于其余如青、黑、鳝、鳊、鲈等,陇上皆无,某不敢妄言。
以上理论乃某一家之言,如有不当之处望各位海涵。
文采过人
这篇文章不错,粗俗易懂,看来钓鱼界也有文人骚客
牛人。
不去文史 钓鱼屈才了
666 太6了
穿越过来的吧,
此钓鱼高人耶
这很行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配饵,或香,或腥。渔者众,得者寥。波澜壮阔,朝晖夕阴,观乎一漂,或顶,或顿,为渔而不为鱼。
又一文人雅客
空军憋出佳句,解铃还需爆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