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浮漂
记得最早接触台钓技术是2000年前后,那时迷迷糊糊的,就记得半水调漂,调4钓2,其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零零星星钓了一两年,那时深圳这边到处都是钓场,我住的地方几百米就是,沙湾那边钓场特别多,那时没有滚滚,出钓也是搭朋友的顺风车。后来由于工作原因,停了十几年没有出钓。
最近两年因为有滚滚了,出钓比较方便,加上不想再没事打牌,所以就选择了重出江湖,这一下一发不可收拾,每周必钓一场。两年下来,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愿花点时间和各位钓友分享探讨。
台钓用的浮漂都是立式浮漂,这点大家都知道。对于浮漂的一些特性,材质,很多人都清楚,我只是谈谈我个人的理解,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师指教。
1. 浮漂的浮力大小
浮漂的浮力大小和漂的体积大小直接相关,不管浮漂的形状如何,材质如何,浮力只和浮漂的体积大小有关。
2. 浮漂的材质对浮力的影响
浮漂的材质对浮力没有影响,不管浮漂采用芦苇,还是孔雀翎,或者是巴尔杉木,浮力只和浮漂的体积大小有关,但是,浮漂的剩余浮力和材质有关系,材质越轻,剩余浮力越大。
3. 浮漂的剩余浮力
浮漂的剩余浮力=浮漂的平水吃铅量=浮漂的浮力-浮漂的重量
4. 几种材质的浮漂比较
芦苇材质轻,特别是带壳芦苇漂,由于制作时用的胶水少,所以相同体积下剩余浮力大。孔雀翎由于需要多瓣拼在一起,使用胶水较多,相对芦苇材质而言,剩余浮力相对较小。巴尔杉木由于自身材质的密度相对于芦苇和孔雀翎要大一些,相同体积下的剩余浮力要小一些。
5. 浮漂的形状
浮漂的最大直径是直接影响浮漂下降时水产生的阻力大小,直径越小,相对水阻力越小。所以,相同吃铅量的细长身漂下降时受到的水阻力小。而枣核形浮漂相同吃铅量时,最大直径会较大,所以在水中下降受到的水阻力更大。
6. 浮漂的同心度对调钓的影响
目前我还没有发现同心度对调钓有多大影响,可能我使用的浮漂同心度都还不错的原因吧。
7. 浮漂的选择
根据所钓目标鱼大小来选择,口轻则选体积小的细长身浮漂,鱼大则选大一点的浮漂。
8. 浮漂材质在钓鱼中的选择
钓半斤以内的鱼选细长身的芦苇材质的浮漂更合适,钓一斤以上的鱼可以选择孔雀翎或巴尔杉木浮漂。对象鱼越大,漂也越大。
9. 浮漂的灵敏度
漂身越小越细越灵敏,漂身越粗越短越迟钝。漂尾越细越灵敏,漂尾越粗越迟钝。
10. 不是钓什么鱼都选灵敏的漂,有时迟钝的漂反而好用。
浮漂浮力和体积是直接相关,但不是只和体积相关。材质密度影响浮力,漆水厚度也影响浮力。相同体积下孔雀羽的漂就很难比其他材质浮力大。
你对“剩余浮力”也有误解,给你百度了一下:在讨论浮漂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提及浮漂的“剩余浮力”。这个专用名词一般是指空钩不挂饵,两钩悬离水底时浮标露出水面的状况,并习惯于用露出水面的标尖目数来说明浮力。例如 调空钩5目,从这个刻度到标尖顶端平齐水面所承担的鱼饵重就习惯地称为“剩余浮力”。
谢谢指导!
谢谢大师指点!
也不是什么大师,就是稍微了解过
浮力和材质无关,看公式,只和体积有关
那个关于材质的,成品后孔雀羽毛的浮力会小于巴木的,所以羽毛的稳,空竿率低
很多人把浮力和吃铅量弄混了,这是两个概念
还有材质这玩意,小体积的巴木浮力最大,就像你说的胶水用的少,你看看1克以下的。超过1.5克芦苇就有优势了...
很多人也把应用在调钓上的剩余浮力浮力弄混了,只注重了露在水面上长度,却没注重露在水面上体积,而且注重的是单位体积,而并不是总体积,话句话说调钓的剩余浮力的大小和长度没关系,和体积有关且单位体积
我说的剩余浮力是指浮漂调平水时的吃铅量,因为漂本身有重量,所以才有剩余的说法。至于调钓时的剩余浮力,那是加铅坠和钩以后平衡了调目后的说法,挂饵料后还有剩余浮力,3个剩余浮力是不同的。
浮力=体积排水的重量,吃铅量=体积排水的重量-浮漂自身重量,没看懂楼主说的剩余浮力=?
我明白你们说的浮力,就是是体积一样的受到浮力一样,但是承载力不一样呗。
没那么讲究吧。鱼不开口,你啥浮力,啥重量,啥公式。都没啥作用,鱼开口。铅坠躺底鱼漂照样有动作。
大师说得好,上鱼才是硬道理!
每次一看到剩余浮力四个字我就变成文盲了
实话实说,那些大师把钓鱼技术说的出神入化,到了鱼不开口的塘还不是一样龟,
钓无定法,上鱼为大,大师在哪里潇洒?有空带我一下!
说说野钓杆长与选漂吃铅的关系,我喜欢野钓用的5.7米杆子,对象鱼主要鲫鱼,选漂困扰我很久了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