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原创:野钓情怀五(儿时的记忆)

200012142014-11-18 02:09:33

八岁时,父亲专业到地方,家也从乡下搬到旗里,那时候感觉从乡下到旗里很遥远,两辆大卡车载着家里所有人和物,走啊走到我不知睡了多久,天都黑了才到,那时候旗里实际也很小,没多少人家,走不了多远就是荒郊野外了,这里有两条河流,一条阿伦河(应该是嫩江的上游支流),一条东河(是小河,源头不祥,汇入阿伦河)。 小时候的记忆中,阿伦河每到雨季都涨大水,到处一片汪洋,雨季还形成内涝,附近的不少村屯经常被淹,大桥(原来是木头的)也经不住洪水的施虐,发生过几次塌断,阿伦河的河道两旁有不少挖沙子留下的大坑,一涨水就形成了大泡子。再往远走一点,没有名字的大泡子多的数不清(都是天然的),这些天然的泡子环境优美,四周都是水草,岸边有露出水面的大茷子头(上面都长满了草),有的地方还长着茂密的芦苇,有的泡子连着河,里面什么鱼都有。

等到洪水退了,人们就开始挨个泡子捞鱼,那时候连个像样的渔网都没有,拿纱窗、筛子、土篮子反正能用的都行,不管家伙好不好,都能捞到鱼,记得有一年(大概9岁),那时候是9月底,我家东面2里多路是东河,东河的旁边有个屯子叫朝鲜屯,居住的都是鲜族人,他们都种水稻(那时候只有他们会种,汉族人不种)。

关于东北种植水稻具体起始时间不清楚,但我毕业后去广西时他们说北方是近几年才开始种水稻的,我笑了,所以说交流很重要,有个上海的行者叫于纯顺的后来死在罗布泊,他在我小时候来过阿荣旗,后来在他的传记中提到这个问题,给南方人一个重新的认识。

鲜族人灌溉水稻的水是从水库流出的,那年涨水,水库开闸放水,有很多大鱼都跑到稻田沟里,等到水闸一关,听到信的人就都去稻田地抓鱼,其实那时候爱打渔钓鱼的人不多。我和我姐姐还有邻居的几个小伙伴也去了,我们没有网,我拿一个筛米的筛子,姐姐拿个土篮子,稻田沟里的水最深才到腰,宽不过一米多点,很多地方都不到1米,那时候哪懂捞啊!姐姐在上游我在下游,两个人往一起捞,等两个人快走到一起时,一斤左右的大白鲢就开始贴着水面跑,有的就直接蹦到岸上去了,那鱼真多,一个脸盆大的水坑抓一条2斤的草鱼,还有在稻田边被人踩倒的草丛里,水深只到脚踝,由于都是乱草,鱼也游不动,只要看到动静就能抓到,我在那里抓两条大鲶鱼,这天下来我和姐姐捞了两条草鱼、两条鲶鱼、16条白鲢,回到家父母也很高兴,妈把草鱼炖了,吃起来真香!现在再也吃不到那么香的鱼了。

也就是三天的功夫,大鱼就都被捞没了,水也浅了,就开始抓小鲫鱼,顺着稻田沟边走边用两手在两岸边摸,有时候一摸就是一捧满满的,顺着手指缝往外钻,到了傍晚时人也累了也冷,就拿几把干草放到水面上铺平整(必须是在有位差的地方,而且水位底的地方平稳能放住才行),坐在岸上看小鲫鱼顶着水往草上蹦,很有意思。那时候抓的这些小鱼回家基本都是喂鸡、鸭吃了。

东河边上有个泡子和东河连着,连接的地方不宽有2米多,10多米长,靠近泡子这边,到9月份水就只有10公分那么浅,晚上的时候,成群的鲫鱼从泡子往河里游,有时候我们也抓着玩,不过就是玩而已,鱼都不大。

那时候我们最喜欢干的就是起别人下的“樑子”(用柳条编的像簸箕)或是“鯃的”(柳条编的像鸡窝),那里面基本都是大鱼,其实那时候鱼很多很大,不过整鱼的少也没几个真正会整的,真正能整到的也没几个,要是现在就好了,可惜!

我家西院的邻居李叔也爱钓鱼,记得我和他还有他儿子去东河夜钓过,他拿的是5个甩线,线粗的现在都看不到了,大鲶鱼钩,大铅坠,从扫把上折几根竹枝,用两个铁片瓶盖做铃铛绑在竹枝上,插在地上挂上甩线,有鱼咬钩铃铛就响,饵料用的是现抓的蛤蟆和蚂蚱,一晚上钓了十几条大鲶鱼,最大的都10斤左右。

从那以后就迷恋上钓鱼,好在父亲年轻时也爱钓(但在旗里没看见他钓过),给我买了杆线钩,那时都是大竹竿,杆尖那个粗啊!那时候就是瞎比划,根本不懂怎么钓。

每到放暑假我都会和父亲回乡下老家,那里的亲戚多,父亲没事带我去钓鱼,他对那地方很熟,老家那里门前不远就是河(阿伦河的上游),河里的柳根、穿丁、鲶鱼、鲫鱼都非常多,尤其到秋天大柳根肥得个个都有1两重,每次我们俩每人一把杆一个鱼篓一大罐头瓶子蚯蚓,早上出去晚上回来,鱼篓都是满满的,那时候每根线上都绑5把钩,鱼是争先恐后上钩,经常是5条一起上,一条两条的很少,不过从来没钓上过鲫鱼,那时候河里还有很多的水獭和水耗子,野鸭子多的数不清,山上有各种野果,五颜六色的山樱桃、野杏子、臭李子等等,河里的“拉姑”(象小龙虾)更多都没人吃,把鱼篓放在河边不一会成群的“拉姑”就围上来,一会功夫都能抓一桶,可惜现在绝迹了。 泡子里最多的是鲫鱼、“葫芦子”、老头鱼,那时候“葫芦子”和老头鱼也没人吃啊!现在都是宝贝了。夏天雨后,河岸附近的大草甸子上长满了“雷窝子”,也没什么人吃,要吃都挑小个的伞盖没打开的那种。想吃蘑菇拿着筐现采现吃都来得及。

那以后夏天只要没事,就拿着鱼竿挖几条蚯蚓(现在连这个都难弄到)走路去钓鱼,每次钓的也不多够炸鱼酱的,就是爱钓、爱行走于山水之间,一边钓一边玩,中午不吃饭也能玩到晚上。

关于那时候的记忆是又清晰又模糊,清晰到永远忘不了,模糊到很难找到头绪,凌乱的细节无法整理,这或许就是岁月留给我们的沧桑吧!

原创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貌似沙发?好文章,顶一下!

很久以前

童年的记忆 永远是模糊的 唯一清楚的是父母的关爱

很久以前

太好的回忆了,写书吧!呵呵

很久以前

老哥和我爸差不多年龄,所以你的描述的场景都是我爸给我讲的,很有意思,我都想我爸了,赶紧打电话去了,哈哈点评[attach]1747955[/attach]野钓鲜过了年40岁了。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2-1-15 11:04

很久以前

温馨的记忆值得怀念

很久以前

看到了这个帖子 突然想起了很多儿时的回忆啊出拿鱼竿那年我才7岁一根去了皮的柳条不到两米长,一根细线一把小鱼钩自己挖一把蚯蚓用黄泥团上 。家边就有一条小河没什么大鱼就是小鲶鱼但很多啊,吃饭了都不记得回家 每次都要妈妈来喊 ,时间一长妈妈怕掉到河里就被禁钓了,偷着去了几回,后来杆也被撅了。 在后来自己用竹梢的做了一个,那年9岁 那算是自己真正的第一把钓竿,在爸爸陪伴下走遍了老家的边边河河。从此就迷上了钓鱼。。。。。。点评[attach]1747956[/attach]月明如水写的好呀‘’‘’‘’‘’‘’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2-1-21 21:02

很久以前

好文章,阿伦河,上高中的时候来回路过,当时桥面破了大洞,车辆小心翼翼驶过。现在,阿伦河已经有了新大桥,可是,很少走了。不知道楼主老家是哪各乡的,浓浓的乡情阿,你让我更想家了!你说的朝鲜屯,甘南兴隆乡有个,而且也挨着阿伦河,可是同一个?那里可真是个好地方,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色。点评[attach]1747957[/attach]野钓鲜我是阿荣旗街里的,我说的朝鲜屯不是你说的那个,不过你说的兴隆我去过,紧挨着阿荣旗的大有庄,从兴隆往查哈阳方向走就路过五十户水库。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2-1-15 11:44

很久以前

美好值得回忆。欣赏了。

很久以前

好文采。明天接着看

很久以前

文章写的收放自如真向往你描绘的生活环境,这个国家短短几十年,环境竟然给败祸成这个样子。那时的小村小镇现在看来宛如仙境、

很久以前

楼主的童年和我的童年有98%的相似处,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缘分啊。

很久以前

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啊都很怀旧嘛!

很久以前

爱已被时间带走!岁月沧桑啊!

很久以前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