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江边老姜 于 2011-11-25 14:38 编辑
钓鱼
江边老姜
才说到钓鱼,让大家久等了!
说实话,父亲不常钓鱼,因为没那么多时间,一家五口人要吃饭,三个孩子上学,姐姐学幼师,我和哥哥先后上大学,父母把所有的时间所有的力气都用在农活上了。父亲整鱼除了农闲,夏天只有出鱼、雨天或者我们想吃鱼的时候才出手。
(我们村子重新规划,我家原址现在是水田,箭头处是小西河。我家附近的水泡子,有几年有很多2两左右的鲫鱼,一个圈网一夜能收获六七条)
我第一次钓鱼大约是在五六岁吧,记不清了。
第一次钓鱼是奶奶领我和哥哥去的,在西河边。那时的西河水缓慢而宁静,正适合钓鱼。当时的鱼竿简陋得不能再简陋——柳条上绑上竹条当鱼竿,鱼线是缝衣服的几股白线搓在一起,坠是螺母,高粱杆当漂,鱼钩大小不一,上中下三个,最底下的一个钩,可能相当于现在的丸世20号。在草垛根下挖了几条蚯蚓,找一个回水湾,祖孙三人坐在草地上静静等候鱼儿咬钩,不知过了多久,我都等得不耐烦了,正要跑出去抓蚂蚱,奶奶轻轻叫了一声“有鱼”,哥哥猛地提竿,一条大鲶鱼直接飞进了岸边的草丛里。我兴奋的大呼小叫。后来我们又钓了一条鲶鱼才回家。记得那两条鱼并没有吃,因为当时家里人多,那两条鱼不够吃。
后来我和哥哥开始钓鱼,有一次,在西河边钓鱼,高粱杆的浮漂抖动后一下子沉入水中,就是现在说的黑漂,我使出全身的力气一甩,一条大鲶鱼破水而出,可是啊,身后是农村脱坯留下的大水坑,大鲶鱼脱钩落水,那时我们连个抄网也没有,只能看着大鲶鱼在水坑中优哉游哉,无可奈何。还好,那一天我俩钓了4条鲶鱼,都是筷子长短。回家也吃了一小顿。
父亲带领我钓鱼用的是“撅嘚钩”——那时农忙,大人根本没有时间整天钓鱼。拆了一把旧扫帚,用上面的竹条当竿,做了7把,每竿一只钩,挂蚯蚓。傍晚,父亲带着我来到西河边,把鱼竿隐蔽地插在柳树毛子里,鱼钩垂入水面一乍。
第二天一早,父亲忙农活,让我自己去起竿。
来到河边,找到昨晚下钩的地方,第一杆无鱼,此后的5把竿5条鲶鱼,还有一把杆哪去了?找来找去,在水里呢,有鱼没鱼?扔块石头下去,鱼竿明显往水中扎,有鱼,怎么才能弄上来呢?没办法,只能下水了。大清早的,水真凉,到了鼻孔还够不到。上岸撅了根柳条,留最底下的叉,拿着稍,用这个勾把鱼杆勾上来,果然有条最大的鲶鱼。
带着6条鲶鱼回家,中午,又吃到了香喷喷的鲶鱼炖茄子……
(网络图片)
在我的记忆中,小西河出过的最大的鱼应该是父亲钓到的3斤多的狗鱼。那年有人在小西河弄了个鱼亮子(拦河筑坝,留一出水口,用筛子接鱼),后来不知为什么不要了。父亲接管了,在岸边搭了一个窝棚,晚上他看着,白天我替父亲看着。现在说起来还有些后怕呢,那个鱼亮子就在一片坟地附近,离最近的坟只有三五十米远。我当时小啊,也不太懂,一个小屁孩竟然敢独自一人待到天擦黑。有一天,父亲有事耽搁了,天都黑了,我心里就发毛了,看见河岸远处一个身影向我这边跑来,我又高兴又紧张,要是父亲就好了,要不是父亲就是坏人。父亲跑得气喘吁吁,“我怕你害怕跑来的。”父亲来了,我该回家吃饭了,六七岁的小孩,走了三四里路才到家,也不知道害怕。
父亲晚上不钓鱼,看不见,也有点不舍得用手电——那年月我们村种旱田十年九涝,家里3个孩子读书。他每天只能起早钓一会鱼,钓的鱼就和接的鱼放在一起,养在水边的一个网里,接多了就求我大爷去农场卖了或换米面。每天钓多少,父亲没说,我们也懒得问,反正天天有鱼吃。
一天早晨,我在家正睡得香,父亲一身露水进来,手里拎着一条大鱼兴冲冲地把我叫醒,“老儿子,起来看看这条大鱼!”我那时还小,依稀记得那条鱼很丑很吓人,听父亲说是狗鱼。父亲说,他早晨起来钓鱼,那天的鱼不像往常爱咬钩,钓了一会,就遇到了这家伙,这家伙劲大,差点把鱼竿弄断。父亲费了好大力气才把它制服。
这条大鱼父亲没舍得卖,当天早晨就下锅了,很香。
我高中毕业考大学那年暑假,在家等通知很无聊。就和哥哥来到东河边钓鱼,带着火柴。当时还不太会钓鱼,更不知道何为诱鱼留鱼,还是奶奶当年的那一套,只不过线绳改成了多股的胶丝线尼龙线,高粱杆的漂改成了泡沫的。
一上午常能收获三五条几两重的鲫鱼鲶鱼,那时钓的鱼明显比现在大得多,这是因为那时大鱼的确多一些,另外一个原因,当时手里也没有小钩,当时用的最小的,也有指甲盖大小,小鱼根本上不来。中午时,上附近的玉米地里掰几棒早熟的玉米,捡些干柴烧玉米烤鱼吃,夏日、田野、炊烟、垂钓,无聊的日子还挺美!
正因为父亲能整鱼,我寒暑假回家总有鱼吃,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我家总有吃不完的鱼,忽略了父母为什么“不爱吃鱼”,也没想想,在那样缺衣少食的年代,又有谁真的不爱吃鱼?其实,就算鱼多的时候,只要我们姐弟三人不在家,父母也总是先吃小鱼杂鱼,大的都要留在我们回来吃。有几年大旱,河水断流早,冬天无冰,自然也没有鱼,父亲有时候要走出去几十里路凿冰眼,那为数不多的渔获父母就一条也不吃,一直留到我们放假。尽管那时家里比较困难,父母还是主张每年杀一口猪,计算着我们放寒假的日子,从哥哥初中住校的那年起,我们家杀年猪的日子都定在孩子放寒假回家的那一天,我们寒假回到家一进门,热腾腾的酸菜猪肉血肠正好开锅……年年如是。母亲算计着我们寒假在家的日期,每天换着样做好吃的,寒假完了,除了给我们带的,我家的好吃的也几乎没了。我们走了,老两口几乎顿顿守着空饭碗吃,就算做道菜也很少放油,即使在春夏农忙干重体力活的时候也这样,这些,我们是在多少年之后才从邻居的聊天中知道的,听得我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
多少年之后,我有了女儿,才明白,其实啊,母亲不是不爱吃鱼,父亲爱整鱼也不光是爱好,这些,就是因为他们有三个爱吃鱼的孩子……
再后来,父亲因病去世了,三年后,母亲也随父而去,“子欲养而亲不待”,痛苦,自不必说。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敢回忆父亲母亲,不敢回忆小时候整鱼的故事,但是,这种记忆却是刻骨铭心的,我最常做的梦就是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大梁上去钓鱼、抓鱼、打鱼……
梦中笑,醒来泪!
(全文完,非常感谢大家耐心看完我家故事!)
钓鱼, 鲶鱼, 记不清了, 家里人, 回水湾
本主题由 linjie 于 2013-11-21 09:44 加入精华
顶啊 沙发点评[attach]1746388[/attach]我是钓鱼迷哦谢谢, 分享 。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3-11-24 09:13
你家是万发的?点评[attach]1746389[/attach]江边老姜兴塔,你呢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1-11-25 14:45
本帖最后由 zongyujie1 于 2011-11-25 15:04 编辑 这次是板凳,慢慢欣赏...........多少年之后,我有了女儿,才明白,其实啊,母亲不是不爱吃鱼,父亲爱整鱼也不光是爱好,这些,就是因为他们有三个爱吃鱼的孩子……父母的爱永远是伟大无私的!点评[attach]1746390[/attach]江边老姜是啊,父母的最无私!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1-11-25 15:23
星夜无眠 发表于 2011-11-25 14:42 你家是万发的?兴塔,你呢
宝山啊,我是甘南镇的点评[attach]1746391[/attach]江边老姜咱们是老乡啊!音河水库夏天能钓到鱼吗?让钓吗?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1-11-25 14:48
星夜无眠 发表于 2011-11-25 14:46 宝山啊,我是甘南镇的咱们是老乡啊!音河水库夏天能钓到鱼吗?让钓吗?
30元一天,还可以吧
文章写得真不错每一个人都有故事 每段故事都是传奇
我是巨宝山的!呵呵!这么多老乡!
zongyujie1 发表于 2011-11-25 14:43 这次是板凳,慢慢欣赏...........多少年之后,我有了女儿,才明白,其实啊,母亲不是不爱吃鱼,父亲爱整 ...是啊,父母的最无私!
呵呵,看着看着就想起来我小时候的故事,老姜过年回家好好和老老姜喝点!呵呵,都爱钓鱼!
支持一下很感人
那个年代几乎家家如此,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健在地要抓紧啊,
1-4都看过了,之前的3篇充满着儿时的快乐和家庭的温暖,但看到最后慈祥的老人去了时,我也深深被感动,眼睛里也含着些许的东西。这不是个悲剧,而是一个一辈子不会忘记的温馨回忆.........................点评[attach]1746392[/attach]江边老姜谢谢,儿时的快乐不再有啊!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1-11-25 19:59
音河水库离哈市多少公里,能消息介绍一下吗,来年有兴趣一块去
老姜好文笔,字字珠玑,句句经典。很感人。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万里儿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