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新手有时候遇到问题常常会迷茫,比如来到了以新的钓点后发现鱼不吃饵,还是碰到大风天气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垂钓,下面用我的经验总结出钓鱼的是个秘诀来帮助大家,希望大家能谨记这10条秘诀,能在日后的垂钓中很好的帮助到大家!
1.看,即是看天象。出钓前看看天象,看是否适宜钓鱼,天象不好时就不贸然出钓,这是他多年坚持的原则。比如: “炊烟低空绕,获鱼非常小”; “蜻蜒燕子低空跑,垂钓效果不会好”; “浓雾之时不张口,雾散之后狂咬钩”等钓谚都成了他的口头禅。
2.听,即是收听天气预报。
3.观,即是观察水情、鱼情。
比如,水位的高低,水体的浑浊度和溶氧量等都对鱼类活动有较大影响。 与此同时观察鱼星来了解水域中有何种鱼,个体多大,密度如何等相关信息。这样就为如何垂钓,选用什么样的钓组,以及用何种诱饵、钓饵等收集了详 细的信息,为合理施钓提供可靠依据.
4.闻,即是到某个水域垂钓前,先用鼻子在下风处嗅一嗅,闻一闻。通过这一简单易行而又经验十足的动作,钓手可知晓水域中是否有鱼及鱼的密度等有关信息。水域中有 较多鱼时,在下风处会散发出淡淡的鱼腥味。若某片水域中鱼的密度较大,空气中也会夹带浓浓的鱼腥味,反之,鱼的密度就小。
5.选,即是选择钓点。选点是整个钓鱼活动中的重头戏,直接关系到垂钓的效果。认真选择钓点,用空钩反复测试深浅、是否有障碍物,力求做到了解水域中的真情。虾有虾道,鱼有鱼道,做一 名钓手必须熟悉和掌握鱼的行踪才会有较好钓效。这就要求做到四勤:即:勤于用脑,勤于实践,勤于思考,勤于总结。这样才能选好点,巧钓。
6.饵,即是饵料,主指钓鱼用的诱饵、钓饵。实践证明:钓饵不是越精越好。鱼类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 “专挑好的食,不食孬的”,其实这是误区。为此有些钓手不惜花高成本用特精饵做窝,由于香味特浓,结果适得其反,并没有好的诱鱼效果。钓鱼用饵不在 精,对路则成。
言下之意,对鱼类要做到投其所好,不要一味在求精上下功夫,这样也许没有好的效果。诱饵如此,钓饵也是这样。根据所钓鱼种,有的放矢选用钓饵,这是基本要求。用虫饵,不但要保持鲜活,更要保持其完整性,这样才 会有好的诱鱼效果,提高咬钩率。
7.调,即是调试钓组。
”为提高鱼的中钩率,将钓组调试到完美,非常 灵敏得法,可谓一触即发,提竿即中鱼。此外,依据所钓鱼种及个体大小,选择较适宜线组进行垂钓,较好地解决钩和鱼相匹配的原则。
8.守,即是守候。就是做好窝点要认真守候,从不轻易弃窝,不像有些钓手做窝后见无鱼咬钩就弃窝离去,另选他处。自然水域尤其鱼稀水旷,更要有耐心坐守,才能有鱼获。
鱼进窝一般都有个过程,很少有刚做好窝就有鱼前来觅食的情况发生。从这 个角度看,耐心守候是何等的重要啊。当然,这个守是有一定时间和限度的,也不是无限期地守下去。比如夏季做窝后通常15~40分钟即可发窝,若超过1小时 或更长时间仍无鱼问津,钓手就要考虑另选新点了。
9.活,即是垂钓方法要活,钓鱼动态化。方法活,就是不能总是用一种方法在同一个点施钓,要经常变换方法才能达到诱鱼咬钩目的。比如,饵钩移动要轻缓,要随时调整 上提角度和幅度,也不能总是在窝点内引逗,必要时可到窝点外围引逗,往往会有鱼在此时品尝钩饵。
另外,将钓饵始终保持动态状非常重要,这是鱼类生活习性所 决定的。鱼类喜欢食活体物,甭管用荤饵或素饵,保持钓饵动态感犹为重要,在钓手缓慢移动饵钩时,往往鱼儿会追食这些“活”饵,从而大大提高中钩率。
10.遛,即是遛鱼。在现实垂钓活动中,有些钓手尤其新手见大鱼中钩后喜不自胜,不能控制好激动的心情,总想将大鱼尽快入护:于是,不注重遛鱼或操之过急,用手提鱼 线,结果欲速则不达,发生鱼逃钩线损的局面。遛鱼是整个钓鱼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不可掉以轻心。较大的鱼中钩后,务必将鱼遛疲乏后用抄网抄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