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钓目的:1检测粗颗粒窝料诱鱼留鱼情况
2搞清鱼群在一天中水层的变化
人员组成:本团队2组成员
钓 场:蒙河沂南段
钓法钓饵:传统钓法,红虫蚯蚓
5月20日,这是好多女人检验男人真心的日子,却是我几天前就和朋友选好的出钓之日(气温降至最低),当然得要提前准备好礼物、520红包,安抚好领导,要不钓鱼也不安心。
当天约定时间准时出发,忙了多天未钓,激动之余只睡不到一小时,上高速后仍兴奋不已,留下一串风景。
这不,临出发前等朋友来接,不忘查下天气,拍了几张巷口夜景。
高速上也来这么两张照片,本该休息备战,却毫无倦意,这钓鱼真可谓一支强心剂。
到达钓点附近镇上,寻个早点铺,刚吃上开始下雨,真是好日子没好天,逢钓必下雨。不管了,吃完直奔钓点,收拾家伙什,各人自行选位。先给大伙分享一下我的选钓位习惯。
这一大片难得一见的蒲草地,虽然绕了一大圈,仍是我的首先之地,必须是藏鱼场所,边上都可做窝,测了下水深情况,冒雨在这地方做了四个窝点,水深七八十公分至2米(不可做同样深,防止鱼层不对,全部死窝或者发窝缓慢)。
用小号打窝器,做了四个轻窝(窝料20克左右),后面试钓决定取舍。下图是我最近试用的粗颗粒窝料,本次试验诱鱼留鱼效果。最小号打窝器用量很少,初打窝窝料也不宜多用,否则反而发窝慢出现一段时间短暂死窝现象。
做完窝点雨越下越大,只好等着先避雨,左等右等只到九点才停,挂上蚯蚓四个窝点轮流试钓,一轮下来只有一小奶鲫上钓。我有个习惯,出现问题立即进入分析模式,不可能一层不变。首先问一下同行钓友出鱼情况,钓点水深,结果都不错。果断换红虫,一直以来我更倾向于用红虫,颜色上更显眼,引逗效果好,再一轮试钓,还是无口,而钓友都进入连口模式。
咋回事?周边转了一圈,我去,前方蒲草周围网工布了一圈丝网,果断换钓位,这会时间已过了近半小时。
换至新钓位,重新深浅布了六个窝,休息会等发窝。此时几个钓友已经几斤入护了。十分钟后几个窝点巡视一圈,发现2米多的深水窝出现鱼星,挂上红虫开工呗,2个深水窝持续连口,时间持续至十一点左右,一个半小时,鱼口渐稀,续窝待钓。
转战浅水窝,水深50公分至1米2左右,四个窝轮流试钓一遍,只有一个窝上鱼口稀,果断放弃。其余三窝点轮流口不断,持续近一个小时,由于做窝时间太长,有这样收获很不错了,留鱼效果相当明显,三个浅水窝续了点窝料,继续转战原深水窝点,结果偶尔上鱼,不管如何引逗不见改观,果断放弃回钓三浅水窝。
三个浅水窝轮换续窝施钓,至下午大约快三点,鱼口转稀,判断鱼层可能向深水区转移,立即重新做了个大约2米水深窝点备用,边钓边观察,大约5分钟后,新窝点水面气泡不断,立即转战新窝点,下钩就上鱼,或稍加引逗必中鱼,又一轮高潮出现,由于约好下午四点收竿返程,虽恋恋不舍,只好作罢,望着窝中气泡不断,那滋味。。。。。。
全天鱼获如下
二十来斤,小三十斤吧。下图朋友的渔获,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哦。
总结:
1 粗颗粒占比稍多,窝料留鱼效果明显。
2 不同时段,留意鱼群停留的水层,不可一层不变,窝点随鱼层的运动布局
3 布窝要有层次,通过试钓可确定鱼层深度。
4. 续窝要有节奏,窝点不可同做同续,施钓易出现不衔接,不连续。
5 不同水域的鱼对钓饵偏好不同,出现鱼口不理想,要积极换饵测试。
用今天刚配制完成的细颗粒窝料镇楼,其待下次野外测试留鱼效果。
赞一个,思路值得学习
定一个,又学习了
渔获不错,窝料牛逼!
坐台好地方
给力
学习中
陆总牛逼!
这皮毛,真心漂亮,爽啊,真想去试试,老铁有空带约一下呗
学习了,感谢楼主分享
大师太牛
老陆养精蓄锐这么久终于出手啦,这个周末去哪啊?一起啊一般
钓点分享一下吧
陆老师 厉害了
这鲫鱼真心漂亮!
想钓不到,都不可能。大师很用心,天时,地利,人和,占全了,干的漂亮。
师傅就是6
沐河
厉害了老师
666,必上首页
太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