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松花江生态在变好?

冬晴2014-11-17 10:17:01

鳊花 -

今年6月份的一天,我清晨到三岛一湖去遛弯。有一位我见到多次的60多岁老者也在湖边溜达。在聊天中他告诉我他不钓鱼,但用旋网捕鱼。他捕鱼的地点在现在阳明滩大桥工地一带,具体方式是先在要撒网的水域喂窝子,第二天一早撒网捕鱼。他告诉我几天前他捕到了三条鳊花,“有这么大”,他对我比划着(我看有七、八岁小孩的手掌大)。我没有问他把这三条鳊花怎么处理了,因为我肯定被他吃掉了。真是可惜。他应当打电话给报纸或电视台的记者,他们对此一定会有兴趣的。而且这个农民模样的捕鱼者也会得到比他吃掉这三条鱼实惠得多的补偿。这种上世纪六十年代前松花江寻常可见的鱼与哈尔滨人已经久违多年。说实在的,我虽然年纪一大把,但在懂得分辨松花江不同种类的鱼后,还从来不曾亲眼见过松花江鳊花的活体。

鳌花 –

今年秋天我的一位喜好下挂子捕鱼的亲戚告诉我,他的一个渔友捕到了一条一斤多重的鳌花。当时就有人出二百元将那条鱼买走。

岛子 –

今年仅我观察到的三岛一湖就出了不少岛子。个头不大,就半尺来长(偶尔也有一、二斤重的),但数量不少。捕鱼的人同看湖的人相熟,在本来不让捕鱼的湖里恣意下挂子捕鱼。这种鱼学名叫蒙古红鲌。为什么叫蒙古红鲌,而不叫“中华红鲌”?这大概同喜欢看到别人“死亡和流泪”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有关。成吉思汗的无情杀戮使世界认识了东方人。成吉思汗的“功绩”盖过了令欧洲人战栗的匈奴首领阿提拉,人类学上的黄种人叫Mongolian race(蒙古利亚种),所以这种鱼学名为蒙古红鲌我并不感到奇怪。这又是题外之言,恕我多嘴。

不管怎么说,看到近年来已被人们视为绝迹的鱼类重现松花江还是令人欣喜的。你或我钓到鳊花或鳌花(岛子难钓),也许指日可待矣。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沙发,希望母亲河,越来越美

很久以前

呵呵~~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很久以前

顶一下,希望松花江在广大市民的保护下永远年轻。

很久以前

更希望能引起有关职能部门重视

很久以前

越来越好 给咱们钓鱼人提供更好的平台

很久以前

这是我们钓鱼人的好消息

很久以前

这是每一个人所都愿意看到的,这是社会的进步!

很久以前

过度捕捞我们有义务制止

很久以前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