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水域垂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野钓。现在越来越多的钓鱼人开始喜欢这种垂钓方式,原因是它亲近自然、负有挑战性,那么在自然水域垂钓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呢?
一、钓位的选择?
在野外的江、河、湖泊、水库等自然水域钓鱼,首先就要了解其自身的特点:“水面宽广,鱼的密度稀”,在此类水域垂钓比较困难。谚语说:“选位不好,等于白跑”、“七分钓位,三分钓饵”,这都说明选择钓位的重要性。鱼儿要在生存,就必然有它们的生息繁衍之地,那些湾、汊、草、坑、潭等等是鱼儿喜欢栖息、觅食、游弋的地方。钓位应选择在河道弯曲处、浅滩凹塘、乱石穴处、树林、竹林旁、水草丛生处和有人居住或者活动的地方。?
选择钓位要根据季节、天气、水情和鱼情。选择钓位时要注意:远窝与近窝兼顾、深水与浅水兼顾、流水与静水兼顾、草洞与草外兼顾、老窝与新窝兼顾和在进水口、下风处下钩的选位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找准、找好钓位。
二、渔具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在不了解鱼情、水情的情况下,我外出野钓必备的渔具有手竿3·6、4·5、5·4米各一把,海竿两把以上。这样做的目的是根据鱼情、水情合理选用钓竿。做到远近结合、深浅结合,线组配置也要大小兼容,根据鱼情及时调换。
三、如何打窝?
因自然水域水面宽广,鱼儿稀少,活动范围大,要想尽快将鱼儿诱集拢来,除钓点因素外,诱饵的质和量是至关重要的。诱饵的味要浓量要大且是耐泡不易化散的饵料,这样才能形成目标大,持续时间长,并能迅速将鱼儿诱集来的鱼窝。我的做法是:将块状(豆饼块)、粒状(颗粒料、酒泡的大米和小米)和粉状(炒香的玉米面)三者混合后打窝(为防止玉米面上浮漂走,打窝前用钓域的水搅拌成团后再打窝),效果显著。
另外,如果受时间限制来不及打窝,将采取因地制宜选择、利用别人的窝点,及时补窝施钓,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四、钓饵的选择?
自然水域的鱼类食性很复杂,通常情况下,大鱼吃素,小鱼吃荤。由于吃惯了野食,有的已养成了口癖,垂钓取自然饵料效果更好。如钓鲫鱼用蚯蚓或者红虫,鱼就特别爱吃,缺点是容易招来小鱼闹窝,令人烦恼,若换上活小虾,闹窝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又如草鱼是典型的食草类鱼类,用素食如红薯、嫩玉米粒、嫩草都能钓到。草鱼除爱吃植物类饵料外,对自然界的活饵也很喜爱,如蚂蚱、地蚕、青虫、蛆虫等它特别爱吃。在自然水域垂钓,饵料的运用基本原则是以天然食物为主。比如产玉米的时候用嫩玉米粒(经过白酒浸泡或白糖腌制后的效果更好);红薯成熟的季节宜用红薯做钓饵。总的原则就是荤素搭配,搓拉结合、因鱼施饵、因饵取鱼。?
五、几种钓法?
1.底钓与浮钓?
自然水域的鱼种较多,在水的上中下层均有鱼儿活动的踪迹。应该根据当时的情况采用底钓或浮钓。钓法得当,必会有收获。但应以底钓为主,如鲫、鲤、青、鲶、鳜等都是底栖鱼类;又如草鱼虽是中层鱼类,但从垂钓的经验来看,吃底钩的机率远远高于吃浮钩的。在自然水域里由于生存的条件严峻,迫使一些鱼类逐渐养成在底层觅食的习惯。因此采用底钓是最重要的,底钓是关键。不论钓底还是钓浮,都要根据对象鱼合理调整、配置钓组。?
2.守不宜走?
当在一个地方选定钓位后,应打窝定点守钓。当有条件时可多打几个窝子(3~5个),轮番垂钓。垂钓宜守不宜走,因为自然水面宽广,鱼儿密度小,聚集慢,好不容易将鱼儿集拢起来,因此宜守钓。守钓必须有耐心,耐心是垂钓者应具有的素质,有耐心就会有鱼,有耐心就会有收获。守也不是死守,在一个钓点上,1~2个小时无鱼咬钩,就应变换钓位,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3.钓大鱼还是钓小鱼?
自然水域大鱼比小鱼少,大鱼比小鱼精明狡猾,所以若要想钓大鱼,就有可能就是“空军”。
小鱼比大鱼多,小鱼见食就抢吞,比大鱼好钓,若钓小鱼,多多少少能钓到一些,虽没有“重量”,但却有可观的“数量”。?
六、遛鱼的方法
关于遛鱼的方法已经发过专门的帖子,在这里不作具体说明。
七、善待环境,做一名合格的钓鱼人
因为在自然环境中垂钓,难免作业面大、杂物多,不论收获如何一定要将自己所在区域收拾干净,这不仅是一个善待环境的问题,而是一个人品问题。?
?
好东东啊 坐林版的沙发真不容易啊
论证论点都有,好贴。楼主辛苦我顶!
请问打窝和涨水,涝水之间的关系
林版的帖子就是不错~~~
关于打窝和涨水,涝水之间的关系,对这方面确实没有研究。但是涨水,涝水过快鱼难钓,因为涨水,涝水使得水层发生变化,鱼的觅食线路改变,鱼处于一种恐慌的状态,估计打窝不会有太大作用,拙见!
的确是,我去年在船边长其打窝,一到涝水时基本钓不到鱼。
好东西,谢谢老兄
感觉涨水钓滩,澈水钓汀可能有意外收获,大家可以试试。
感谢李哥的鼓励,谢谢!
谢谢林总!谢谢分享!
学习了,实用大全
林总的文章真总是实用又有独特的见解.谢了,
认真学习,在实践中进步。
呵呵~~哥们千万可别撒手啊 撒手后果很严重
新人来学习,多谢你的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