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断口:指正常上鱼中,突然鱼就不吃食了,并且持续一段时间。断口有多种原因,比如跑鱼惊散了窝中的其他鱼;有凶猛性鱼类进窝,吓跑了鱼;相邻的钓手使用的钓饵更吸引鱼,鱼全进了他的窝子;中午和傍晚,鱼已吃饱并游向更安全的地方去休息。另外,天气、水位、水温、水流、水中溶氧量的变化都会造成鱼的断口。有的断口现象会很快消失,鱼又恢复了吃食。有的断口要持续几个小时。
2、涮饵:指鲫鱼对没有吃过或觉其有异的食物,在不确定能否吃的情况下,试探性将饵吸入嘴中,然后再快速吐出的动作。其具体表现为:将饵吸入嘴中,吸得很浅,而且不闭嘴,立刻又用力把饵吐出。有时会连续吸吐多次,有时对某些饵料做一次"涮饵"后,便不再碰它。
鲫鱼涮饵的动作从吸到吐所需的时间,一般不足零点几秒,即使是钓鲫高手,也很难在鲫鱼涮饵时,根据浮漂的动作将其钓获,因为从鱼吸饵到浮漂产生动作会有一个滞后时间,而人看见浮漂出现动作,通过大脑反应到手上,再去抬竿,也有个滞后时间。这两种滞后时间相加,就造成鱼吐饵出嘴浮漂才产生动作,当人做出抬竿动作,鱼已完成了吐饵,即使是钓技高手也很难钓到涮饵鱼。
如果鲫鱼吸饵后闭上嘴,再张嘴吐饵,钓鲫高手就能将其钓获。
3、大边:在长方形比赛池中比赛,四个最边上的钓位被俗称为大边。挨着大边的是二边。因为鱼有贴边的习惯,加上比赛时边上比较安静,存鱼量较大。
4、主动荡饵:也称为主动逗鱼。是一种把诱鱼动作同抛竿后压线拉漂送漂定位动作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钓底时使用的主动诱鱼方法。*作方式为:当抛竿后钓饵、浮漂入水后,先不压线拉竿,待浮漂站立并下沉到接近于到位之前,轻压线向后拉动浮漂(以示标尖不被完全拉入水中为原则),再快速前推钓竿,让浮漂再次浮出水面后再一次下沉到位。使用得当的主动荡饵,会使钓饵在快接近水底时再一次被轻轻拉起,成波浪式下沉,如果窝内有鱼,会被这个动态饵所吸引,追过去就是一口,这时浮漂就会出现次降讯语言。但这种主动荡饵方法只适用于认逗的鱼。如果鱼不认逗,连续主动荡饵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后果。如果用对了鱼情,会收到奇效。
5、死位:指此钓点左右均上鱼,唯独此钓点不上鱼。造成死位可能有多种原因,总之此处即使有鱼爱吃的美味佳肴,鱼也不过来。
6、软底:也称为虚底或水底酱层厚。由于水底有一层较厚且松软的沉淀物质,形成软底。垂钩时,在正常找底之后,用比重稍大一点的或硬一些的钓饵再一次找底,以便确定水底是软底还是实底。比如说,用比重轻的饵调五钓五,换上比重大的饵,在原钓位不移动浮漂的前提下,浮漂没入水中,即说明此钓点为软底。遇到软底的情况,如果钓得钝一些,饵和钩子的重量再大一点,鱼饵可能会完全陷在软底的酱层中,鱼根本看不见饵。
7、被动荡饵:也称为被动逗鱼。是一种钓底时鱼不吃饵,钓手出于无奈采用的逗鱼方法,是通过被动浮漂带动静止于水底的钓饵移动,起到诱鱼吃饵的方法。其*作方法为:轻拉静止中的浮漂,所拉动的量在浮漂轻晃到示标尖即将没入水中这个范围内,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遇上鱼不主动吃饵又认逗,不如把被动荡饵改为主动荡饵,这样既可以节省等待的时间,还能增加诱鱼的效果。
8、拉钓:钓底时,当你发现浮漂有动作(不包括小杂鱼吃食),但抬竿无法中鱼时,除上移浮漂钓钝之外的另一种钓钝的方法,抛竿饵到位后轻轻拉动浮漂,但不能太过(把浮漂拉歪),这样会让浮漂反应的灵敏度下降,从而达到钓饨的目的。
9、漂线:钓底时当你发现浮漂下顿动作非常小,有可能是钓钝了。这时可以把浮漂向下移动钓灵一些,也可以不让大线(主线)沉入水中,让它漂在水面,因这段线的自重由水面浮力和张力所承受,等于减去了浮漂的配重,浮漂会在原有钓目不变的前提下升起半目到一目左右,使双脑线绷紧一些,达到钓灵的目的。漂线,只适用于无风无水流的情况下。
10、拖钓:有时遇上鱼不吃饵,主动荡饵和被动荡饵都不起作用时,采用拖钓却能出奇效。方法非常简单:每次抛竿让饵落在窝子的前方10厘米左右。当饵落底后,慢慢地向后拉动钓竿,让饵贴底移动并穿过窝子。往往当饵从窝子中拖出后鱼会吃食。在使用拖钓法时,一要把铅坠上移,避开鱼的视线;二是不能把示标全拖入水中,这样就看不见信号了;再一个不能让饵离底漂起来,饵一但离底漂起来,鱼就不吃食了。
11、亮窝:指通过人为控制诱饵和钓饵不同的雾化效果,在用雾窝进行初始阶段诱鱼后,在不降低钓饵溶散性的前提下,降低钓饵的雾化效果,让窝子保持一定程度的透亮,使进窝的鱼能轻松发现钓饵,避免焦躁不安的鱼搅乱了窝子,所以被称为雾窝诱鱼,亮窝钓鱼。
12、雾窝:由于做窝的饵雾化太强,使整个窝子浓雾迷漫,进窝的鱼,在窝内窜来窜去,吃饵也不稳定,浮漂假动作增多,导致空竿现象频繁。
13、滚窝:因钓点选择不当,在斜坡上做窝,使做窝的饵顺坡滚下前方,造成钓点与窝子不同位现象。所以选钓点,一定要通过用前后多点位测水深的方法,判断钓点是否平整。
14、中层跑鱼:被提起一半的鱼,因钓者过于性急,突然加速抬竿,造成脱钩跑鱼。钩子钩得薄,鱼唇被逐渐撕破也会造成中层跑鱼。
15、窝散:指抛竿定位性差,饵落在较大范围内,使进窝的鱼过于分散。
16、打窝:指通过向钓点连续抛竿(抛饵),让钩饵堆积在较小的范围内并达到一定的量,把鱼诱进该钓点。竞技钓比赛规则规定,比赛中饵只能挂在钩子上抛入水中,不准用其他方法抛饵打窝。
17、停钓:是指当上鱼的节奏有所变缓之后,有目的的停钓几竿,马上进行抛竿续窝,然后再施钓。
18、钓单尾:就是指在某个特定时间内,有意识不钓双尾,只钓单尾。这种做法大多用在钓浮过程中,因为钓浮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就是保持抛竿节奏相对稳定,一钩中鱼,另一钩上的饵料被抬竿时抖落在水的上层,让它起到续窝的作用,即使能钓双尾,一般也掌握在连钓两竿双尾后,钓五、六竿单尾,然后再钓双尾。
如果片面追求钓双尾,为了等鱼会造成上鱼节奏变慢,因抛竿节奏放慢,钓饵入水的间隔加大,使浮窝逐渐下移,鱼群跟着下移到深处。
由于连续中双尾,饵料在这段时间内几乎全都进入鱼嘴,造成窝中无饵续窝,导致浮鱼散开,出现欲速则不达,钓双丢三的后果。
19、钓嫩了:泛指抬竿过早,造成被钓上来的鱼,钩子只钓到鱼唇边缘,但有时抬竿过晚,鱼正吐钩时抬竿也会出现钓嫩了的现象。
20、中鱼:抬竿拉动鱼钩,钩刺穿鱼嘴将鱼钩住。
21、上鱼:把钩住的鱼钓上岸来。
22、钓乏了:由于在一个窝子内连续抛饵、上鱼、跑鱼,对其他鱼造成严重的惊吓,鱼不敢进入此钓位。
23、竞技养鱼:竞技钓中所说的养鱼,同饲养鱼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这种养鱼是指,在做好窝子后开钓过程中,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停钓、续窝等方式,把诱进窝内还未钓上来的鱼留住;同时还要做到刺鱼轻不惊鱼不跑鱼,使窝内鱼长聚不散并保持一定数量。
24、丢鱼:窝内有鱼,吃饵正常,因自身技术原因钓上来的鱼却很少。
25、钓老了:泛指抬竿过晚,鱼已咽饵才抬竿,钩子钩到鱼的咽部,造成摘钩困难。有的鱼吸饵过猛,也会使钩子钩得较深。
26、小麦蛋白饵料:拉饵必不可少的原料。加水后能形成面筋的一种从小麦中提取的物质,面粉加工厂及糕点厂常用的一种增稠增黏剂。钓鱼人鉴别小麦蛋白的简单办法是:白不带杂色,细而不滑,加少量的水调成稠糊状放置五分钟后,把它拉断时,能感觉到一定的弹性。质量差的很糟,轻轻一拉就断,毫无弹性。
27、拉饵:利用饵中含有小麦蛋白形成一定的纤维束这-特性,把钩放在饵盘上,用饵团压住钩,持线的手轻轻把钩拉出即能挂上饵。
拉饵所拉出的饵球大小、溶解速度快慢,是否能达到钓目标鱼的要求,主要靠拉饵的质量和调制方法。
28、饵的互融性:这里所讲的互融性,主要是指各种粉饵中所含的气味是否能融合。比如说含有奶香的饵同椰香饵、草莓香饵可以融合,也就是说可以搭配使用。而椰香饵同草莓香饵因香味很独特,不便搭配使用。如果搭配使用,不但抵消了各自的特性,可能还会产生怪异的气味。配制钓饵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各种粉饵的特性,绝不能随意地搭配。
29、饵性:指各种粉饵调制成钓饵后的特性。比如说搓饵方面:偏黏、偏散;颗粒粗、颗粒细;比重大、比重轻;横向溶散性好、溶化快、溶化慢;絮状物多、绵软而不糟、虽硬到底即化等等。拉饵方面:丝长、丝短、残留物多、黏线;出饵少、出饵多(指拉到钩子上的饵少和多的现象)、出饵不均(指拉到钩子上的饵忽少忽多不稳定)拉饵出现的的各种问题,除饵性原因以外同拉饵的动作、方法有关。
30、调饵:北方钓手称为"和饵",广东一带的钓手称为"开饵"。也有人称"调饵"为"做饵"。按照事先定好的用水量,把配制好的粉饵溶入水中,再按不同的技术要求用手将其搋揉成饵团。
调制出的钓饵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是用水量是否正确(如果调制的是拉饵,水的温度也是重要的一环)。二是粉饵和水是否均匀融合,如果有一个个板结小块出现,说明粉饵吸水不均匀,会直接影响使用。三是加水后直接搋揉,还是放置几分钟后再搋揉,一定要根据粉饵的特点和预期想达到的标准,有计划地进行。比如说,用于钓底的饵,因为搋揉得不够,饵偏散,入水即化,造成底层鱼部分离底或上浮,钓底无法实现。相反钓浮的饵搋揉过度,入水不化,造成鱼追饵下移,使鱼群难以在中上层停留。
31、副饵:配制的钓饵中占比例较小的粉饵,就是副饵。副饵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几种。副饵能改善主饵的饵性,起到烘托主饵的作用。如果副饵的色、香、味均超过主饵,用量又大,结果会起到喧宾夺主作用,彻底改变了主饵的特性,造成用饵失败。另外特别要注意的是:用很多种粉饵配在一起的饵,一定是个大杂烩,效果不会好。同时也说明配这种饵的人,对水情、鱼情不太了解,是心里没底的一种表现。
32、饵添加剂:也被称为"小药"或"小料"。指那些无法单独作用,必须添加在粉饵中使用,能提高钓饵诱鱼和促摄作用的物质。添加剂分为纯液体、半液体、固体粉状三种。使用时液体或半液体添加剂最好先溶于配饵用的水中,再用此水去调饵;使用固体添加剂最好先均匀地掺在粉饵中,然后再加水凋饵。钓饵已调配好再加入添加剂其效果会受影响。因为高浓缩的添加剂事后加入,无法使它均匀地与钓饵融合和在一起,挂到钩上的钓饵所含的添加剂浓度会忽高忽低,引起鱼的警觉,有的饵球含添加剂浓度过高,反倒会把鱼吓跑。另外后加添加剂,为了能掺匀要来回搋揉钓饵,破坏了钓饵的溶散性。
33、底层跑鱼:抬竿虽然钩子钩到鱼嘴,因用力过猛,或者抬竿时机把握不准,过早或过晚,使钩子只钩到鱼唇边缘,造成撕破鱼唇脱钩。
34、旱钓:是钓鱼论坛的专属名称,是说在论坛里大家相互交流钓鱼的经验,诉说一年垂钓过程中的所得所失,以及对钓鱼理论的研究和探讨;
掐鱼:是说在池塘边,部分钓友在一起的小型娱乐比赛,也是锤炼钓技的一种很实用的方法。
多谢林总的分享,学习了不少的东西
多谢林总的分享! 认真学习!
我感觉这些知识应该学一学,便于今后了解和掌握。谢谢两位。
好知识都要学习啊
很细致的工作,很系统的名词解释,的确受益匪浅。辛苦了。
谢谢林版分享学习了
感谢斑竹的支持与鼓励,谢谢!
好文章啊,学习了
感谢梁山人的支持和鼓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