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啊,岁数大了就念旧,经常会回忆起自己儿时的点点滴滴。说到钓鱼,我也算是有数十年的历史了,高手说不上,但对钓鱼的那份痴迷,却并没有随着年岁的增长而淡漠。
记得第一个鱼竿,是我7岁时缠着老爸的同事去山上砍的一根楠竹,大概3米多长。自己用蜡烛把每一个竹节烤软了,使劲掰直,然后在竹竿的根部系一个哑铃,最后挂在墙上。等挂了两天,把竹竿拿下来,用小刀将竹竿的表面刮干净,鱼竿就算成型了。鱼线是从尼龙蚊帐上抽的一根尼龙线,鱼钩是用绣花针弯的,铅坠用牙膏皮,浮漂用从别人家养的鹅身上偷拔的大鹅毛、再剪成1公分多的小段,在线上穿7、8个。于是,七星漂线组钓竿做好了。那时线组一直就绑在竿子上,除非被拉断了才会重新做线组拴上。
70年代的长江流域,真的是鱼米之乡啊,那那都有水,有水就有鱼。长江、湖泊、小河沟、小水塘,随你怎么钓,都能有好的收获。记得自己还不懂泡酒米,每次出钓,先去旁边村子的猪圈里搞一袋子猪粪当窝料。还别说,猪粪真的很招鱼,撒下水去,马上就能开钓了。
当年我还是上小学呢,天天盼着礼拜天。一到礼拜天,就到楼后的地里挖点蚯蚓,扛着鱼竿,提着竹篓,戴着草帽,高高兴兴的去钓鱼。家属大院门口的公路边有好多水塘,里面菱角、莲藕、水花生、浮萍特别多。这里是我的主战场,因为离家近,塘边还有很多大柳树可以遮阳。塘里鱼也多,啥品种都有,常见的有鲫鱼、餐条、鲤鱼、麦穗、趴虎、泥鳅、黑鱼,甚至甲鱼(当地叫脚鱼)。半天下来,就能钓半篓子各色鱼儿回家。为了养我钓的鱼,家里特意买了一个大大的陶土水缸,那几年家里就没有买过鱼,全吃我钓的鱼也吃不完。哎,幸福的年华,真是难忘啊。
后来,我爱钓鱼的大名都在家属院里传开了,就吸引了一个比我小一岁多的屁孩子雷雷。这家伙一看见我扛着鱼竿出门,就紧紧的跟在我身后,我到哪他到哪,说是要学我钓鱼。但雷雷有个毛病,喜欢闹腾,静不下心来。钩子下水后不久,还没鱼吃钩呢,他就嚷嚷着,咋没有鱼啊?咋还没有鱼啊?喔靠,真烦人的很。
不过我也有点小小的得意,毕竟可以当小老师了,于是默认了这个爱闹腾的徒儿。接下来的两年里,基本都是我们两个小屁孩子结伴同出同进。每回钓了鱼,总会用柳条穿几条鱼让雷雷带回家去,免得他妈妈念叨。
记得有一年的夏天,我和雷雷去水塘边钓鱼,看到水草上有一只大青蛙,我就把鱼钩甩到青蛙边,想把它钓起来(青蛙也是很好吃的哦)。当我提着鱼竿,把钩子放在青蛙身边提逗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水草下面不知什么时候冒出来一条水蛇,而蛇的目标正是青蛙。我正一阵紧张,想要收竿时,青蛙突然跃起咬住了我的钩子,可等青蛙刚刚落到水面上的瞬间,那条虎视眈眈的水蛇发动攻击了。只见水蛇猛的探出半个身子,一口就叼住了青蛙的大部分身体。我这时醒过神来,赶紧一扬竿,好嘛,青蛙被钩上了,而那条水蛇却不松嘴。于是最奇特的一幕出现了,我一竿钓了一个大青蛙和一条一米多长的水蛇。我虽知道水蛇是无毒的,但也没有胆量伸手去抓蛇,灵机一动,把竿子高高的挑起来,直接回家了。于是,那天晚上,整个家属院都飘满了蛇汤的鲜香味。我们当地有个民间传说,夏天喝蛇汤,小孩子不长痱子。我钓的那条蛇,被我大姐用大汤锅给炖了,还邀请了院子里的男孩女孩们都来喝蛇汤。当然,我除了喝蛇汤,还被人一顿夸,心里比喝蛇汤还美。
时间真是消耗的太快了,一晃眼的功夫,自己长大了,高考的紧张、求学的惬意、事业的艰辛、婚姻家庭和孩子,林林总总,总在忙碌中度过。期间,也培养了一些爱好,比如摄影,比如文玩,比如爬山。但到头来还是发现,钓鱼才是我的最爱,才是让我痴迷的所在。
感谢你,我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