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和你一起解读路亚装备的搭配

化绍新2014-01-20 00:32:37

针对种类(鱼)较多的单个水域,综合性的去参考系统的组合就很有必要了(一杆多用)。尤其针对大型水域的钓场、个体不详,需要钓竿在力道上的体现,能在较多钓场去面对一般环境(非恶劣),针对鱼种的不同可选钓组搭配(包括硬饵)。有了这个方向开始构思:设定一:考虑钓竿的应用范围,期望这支钓杆能在多种钓场环境下为我所用。设定二:鱼体大小兼顾,luer适投范围越宽越好,同时又具备较强的腰力。设定三:休闲、竞技(有需要就考虑)兼用:1/8oz起步,以软饵为主,硬饵为辅都能发挥。设计完成——通用性是我的方向;设置是我对钓竿提的要求;运用是我需选用针对的钓组,“建筑”(系统)设计完成。那在选择购买钓竿首先我会重点参考钓竿适投饵的范围(oz),越宽越好,但目前这样的钓竿(枪柄)市面上基本上很少有卖,而价格不菲。有这方面的定向,根据钓竿标注的线径bl数来识别属哪方面调性的杆,如果钓力值标注在我的设想要求范围就可以出手了。拿我的配杆eg—TKLC66MFX举例;适投1/8oz—3/4oz,配线8lb—16lb,根据这一标注来分析这杆属什么调性,是H、M、L调(钓竿上已标注)?首先1/8oz—3/4oz注明了这支杆适投3.5g——21g的luer运用范围,这在选择使用luer范围够灵活机动。这一点就要想到能抛出1/8oz的luer,杆梢(先径)不会很大,估计在1.7mm左右,那么根据钓力值(8lb—16lb)这个数据分析,在钓竿受到反拉力的时候,初始弯曲点会在杆体那个部位出现,越接近杆梢(也是大家说的几分调)钓力值就越大,假如钓力值在(6lb—12lb)这个范围,钓力值偏小调性就会向后(元径)延伸,以此类推(不过这要参考制杆工艺)。随后我们依照钓力值(8lb—16lb)这一数据的提供,看是不是我所需要钓竿赋予我的力度(腰力)。然后再想它能为我提供那方面的“服务”?根据这些初步判断它的表现力会在那方面体现?既要考虑它的通用性,同时又兼遇变化之所需(环境、钓场、鱼种的不同,而需采取的应变手段去达到你的期望值),既要这杆赋予我能抛投小克度的luer,也需具备力搏“千斤之势”这就对钓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仅仅依附杆胚选料、先径及元径粗细来具备这样的表现,就需现代科技的体现,也就是复合材料缠绕技术的分配。有了这个轮廓,根据上述这些要求,再来选择杆体重量不大于130g(重量是检测选材、工艺的基本参数包括轮座、线环及握把)。而后根据杆体重量搭配线轮,不高于330g杆、线轮的总合(较适合我),洩力值4kg左右中鱼便于快速拖离,手腕疲劳度决定于系统重量的大小,轻量化是提高感应度的最好途径。线径搭配10bl-12bl碳线(依鱼个体、钓场环境选择),让我能有效的区分信息源,选择碳线是因为它的长处是低延展性,强钓力值。遇障碍区可给我作为,提高感应度,同时给杆梢的柔韧度得到少许补充,起到快速刺鱼目的——从而获取最大的作为。那么根据不同时间段(种鱼的高活期)选择钓组的搭配(包括硬饵)去实施单列鱼种的搜索。实际运用中最初Abu—MORRUM ZX1601 IVCB-4作配,10lb尼龙线,测试中1/8oz的 spoon能抛20m左右的距离,minnow—15m左右(需技巧)侧风,不理想。于是更换钓线8lb尼龙线,抛投距离有所改观,而用单手抛投感觉钓杆会飞出(不顺手),信号感应迟钝,不清晰,一段时间后手掌僵硬,这一铺设组配被否决。在现有的基础将mg7调出作配,配线10lb碳线,上述问题大有改观。从顺滑度及手感与这款钓竿搭配角度感觉上说,很不错,但shimano—mg7这款轮的确不敢在这去恭维,几个拥有这款轮先后半年陆续返厂,齿轮噪音忒大是它的通病—不耐操。那么后期这支钓竿通过与我之间的磨合,在铺设组配调整完善后,其表现力是很突出的。抛投中有时刻意使用无铅钓组,表现力还在我期望值之上。1/13ozjig head在触摸底层也能让我感受到luer的存在,仿佛闭目轻抚面部轮廓、慢慢滑向去区分凸凹之别而等待片许的惊扰。我想这也是luer令我锲而不舍的缘故……刹那间一个期待已久的触碰让我在这“凸凹”处区分出来,肾上腺让我本能的去杨杆,力搏之势随之展开,翘望钓竿三七部位略有弯曲,快速收线做合起飞,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流畅。1500g左右的Bass让我充分领略到钓竿腰力的十足,而在jig head嵌入鱼嘴正好是上颚,以此判断这个系统的组合是否反应敏捷。RUBBER JIG测用:范围3/16oz—3/5oz分别测试,抛投3/16oz感觉杆稍给力,杆体三七部位似乎还没有体现出力。1/4oz略显三七部位发挥作用,5/16oz—3/8oz三七部位已然始尽,在抛投3/5oz感觉力道似乎需钓竿整体付出。总的感觉杆体在运行中能够起到蓄势待发,借力发挥的功效,这在体能消耗又助我一臂之力。刺鱼:在鱼钩刺鱼这个环节由于RUBBER JIG钩条略粗,杆梢先径偏小瞬间小幅度杨杆,钩体有刺不穿鱼嘴现象(这一体现往往在钓竿与自身形成平角而得到信号,杨杆想打第一口时比较突出)。在运用中这套组合在选择钓组就要考虑钩条的粗细,选用稍细的钩条加以弥补。

竞技组合;(今天在这只大概说说竞技组合的概念,细节下次再述)。竞技组合主要考虑的是钓场环境及钓场压力所会带来些负面影响,为确保快、精、准有效方式的前提,再获得最大效率过程中,还需面对钓场规则去完成自己的愿望,这样就给钓者提出很多相关的课题,就是实质上的针对性,有需求就有要求,面对不同环境就需适合这种环境的钓竿、钓组去完成。根据不同的作钓方式(岸钓、船钓)在特殊做钓环境下去达到目的,这就需要我们在钓竿上去选择适合哪种条件下的钓竿要针对的钓组。这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为什么竞技场上、钓者手持多数钓竿?这些钓竿的单个组合,是钓手需根据不同环境、改变战术、经过精心组配、用最短的时间调换、去赢取更多时间而获得最大收获有效途径所采取的应变伎俩。

作为竞技钓竿(专业性)就要根据它的设置值去充分发挥它的运用价值,每一支钓竿标注数值是根据职业钓手考证,从科学角度来解读、识别的用心体会,最后到适用性。以至职业钓手将这些细化的标注指数,归纳到某一钓场环境、钓法、钓组的运用范围,也为了让它们迎合这样的钓场环境、而不负众望有针对性的、去行使钓手们所需采取的高效做钓、精细做钓这一韬略而量身打造。这些系统体系无不说明一点的是:围绕钓场现状快、精、准都需要这个系统融贯与身的给予表现,所需采用的应变手段去选择有效的系统支配。有了这些系统的精心组合,你才会在竞技中得以表现。那么一支钓竿是否取决于胜败两端就值得我们去深思熟虑了……

友情提示:钓竿在我们眼里它应是:为我们预期设置的期望值所要提供的“服务工具”。假如在一套系统里、不知道如何去利用互补关联,那么你会泥足深陷,无可自拔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言之有理!

很久以前

搞科研的吧

很久以前

科普知识 学习

很久以前

很给力!

很久以前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很久以前

不错,学习了

很久以前

淡水鱼都有哪些会吃假饵 呢?明年争取去水库玩玩。

很久以前

忘了加分了,回来补分。

很久以前

赞一个!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向话老师学习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了!!!

很久以前

好好学习,天天钓鱼!!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谢谢楼主上料

很久以前

言之有理!

很久以前

很久以前

没玩过,不太懂

很久以前

介绍很具体啊 很详细啊

很久以前
1/2下一页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