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钓友慨叹,钓罗非,怎么跑的鱼比上的鱼还多?抛却了鱼不开口、鱼离底、线组过粗、调钓不正确、饵料味型不对、饵料状态不佳……等等原因以外,不会抓口,起竿的时机不对也是造成断线跑鱼的主要原因。
我去钓罗非,经常有人在后面“教”我——这个动作这么明显,你怎么不起竿啊?
哎……
遇到这样热心的钓友,我通常都会说,是啊,我才刚学钓鱼的。但往往刚说完这句话,很多时候是让了好几口以后,我提竿中鱼抄鱼,后面的钓友也就不再出声了。
钓罗非跑鱼是正常的,但是,跑的比上的多就不正常了。如果大家对罗非鱼的吃口有所了解,也许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有人问我,罗非鱼到底吃饵是吸还是咬呢?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还是要说下鱼的四种吃口,也就是吸、吞(咬)、刮和啄吞(吸咬)
【吸】:这个比较简单,吸就是鱼不动饵动,也就是当鱼嘴离饵球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鱼张嘴,通过嘴和鱼鳃的运动造成水流的变化,将饵球吸到嘴里边,代表鱼种:鲫鱼。
【吞】:这个也比较好理解,吞(或者说咬)就是饵不动,鱼动,也就是鱼在吃饵的时候,饵球是不动的,鱼直接过去用鱼嘴将饵球叼起吞入口种,代表鱼种:草鱼和大部分的攻击性鱼种。
【刮】:有很多鱼,比如鲮鱼,是以塘底的有机质或者附着在石头上的青苔等为食物,在进食的时候,他们利用嘴唇上的角质层将食物从石头、树枝或者其他食物基体上刮落然后吞入嘴中,这个吃饵的动作就是刮。
【啄吞(吸咬)】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其实这是两个动作的组合,也就是鱼在就饵的时候,首先将饵球吸或者啄到嘴边,停留一段时间以后再吞入嘴中,典型的代表鱼种:蓝刀。
罗非吃饵究竟是吸还是咬?
可以说,罗非吃饵并没有固定的方式,既有吸、也有咬,还有吸咬的组合。根据季节、鱼饥饿程度、鱼体大小的不同,罗非鱼的吃口也会有所不同。通过水底的视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斤装以下的罗非,吸和吸吞的动作都会有,如果是生口罗非,吸的动作会比较大,往往可以将饵团直接吸入嘴中,但是,通过慢镜头回放,我们可以看出罗非大多数的情况下吃口以吸吞为主——也就是先将饵团吸到嘴边,稍作停留,然后一口将饵团吞下。和鲫鱼的吸口不同,罗非的吸,嘴巴靠饵团的距离比较近,往往是当鱼嘴贴近饵团的时候才会吸食,这和罗非的嘴唇(也就是吻)的不发达是有关系的。吸吞动作,在尖嘴非上的表现尤为明显。
因为有吸的前奏,所以在浮漂表现方面,当罗非将饵团吸起的时候,浮漂的反应是上顶或者停顿(往往是在离底接口的时候),然后当浮漂出现轻微但有力的下顿(有时仅仅有1/3目),这时候饵球就已经被吞入嘴中了。有时,饵球在罗非嘴边停留的时间会比较长,我们视频中就看到过饵球在嘴边停留超过三秒才被吞入嘴中的镜头,这个时候浮漂的动作会有所反复,很多人忍不住这个时候起竿,自然就是空竿见多了。
罗非吃食和鲫鱼还有两个不同的地方,一是罗非鱼在将饵球吞入嘴里边以后,较少有甩头离开的情况,第二个是罗非开口时饥饿感比较强,当一个饵球被吞入嘴中的时候,它并不着急将钩子吐出来,而是会继续尝试吸咬另外一个饵团,由此看出,钓罗非,尤其是钓生口罗非,起竿晚点,抓稳点是有道理的。
下一期,我们会继续为大家介绍大形体罗非的吃口特点,请大家继续关注!
技术贴,顶三目
罗非吃口好轻,我一般用小钩,中鱼率高
技术贴,顶一目
技术贴、顶上
钓罗非用小钩,起竿不准最容易切,除非大力马。
我很少切线,除非碰到几斤的大鱼
罗非上嘴唇内有层角质膜,很多情况鱼钩都是只钩到这层膜未钩穿鱼唇而
造成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