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神潭太极弓 于 2013-11-6 15:50 编辑
话说“打油诗”与“格律诗”的甄别
一、打油诗的由来出自一典故。唐朝诗人名家辈出,尤为格律诗盛行。有一天下大雪,一位船上渔夫名叫“张打油”因天气未出去打渔,却诗兴大发,做诗一首:
天地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该“诗”传出后,人们笑话他,此后人们便用其名“打油”来形容这种没有比兴,不用考虑平仄、粘缀,仅有诗的形式、押韵,不讲格律的粗俗诗作叫打油诗。自唐以来,打油诗历代都有所见,当代更为寻常。
二、格律诗又叫近体诗。它的句数是固定的。八句的称为律诗 。四句的称为绝句 。其中又按七个字和五个字划分为七言 和五言 。
1、格律诗一般讲究平仄、押韵和对仗,通常情况下要求(偶 )句押韵,( 颔)联和(颈 )联对仗。
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叫格律诗,平仄是格律诗最重要的格律要素。分辨一首诗是否格律诗,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该诗是否区分平仄。当今对平仄的要求可以不如古人那么严格,但不能完全丢弃,否则易变成“张打油”。
2、“平”通常指汉语拼音音调中的第一、二声;“仄”指第三、四声。古风诗还有“入声”,后被吸收。
三、五言格律诗平仄组合的规律主要有三种。
1、同句交替: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
2、上下句相对:
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这就是常说的“抑扬顿挫”。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为组篇规则。何谓上下联?
格律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
此外,还有变格“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同时还涉及“拗”、“救”、“不救”等多种手法称谓,同时还有“首字不限”、“平起平收”、“仄起仄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首句入韵”、“押二、四韵”、“押一二四韵”许多必须遵循的规律等等,限于篇幅不再讨论。
4、以下是我(吃不了送人)以前手作“回头诗”《咏莲》,其中涉及到变格等规则。【“回头诗”,独创名词,意指顺着念、倒着念皆押韵成诗,意思不变且符合诗词平仄格律之要求。难度系数不言自明。】。
《莲咏》 《咏莲》
蜓轻立角小, 小角立轻蜓,仄仄仄平平
茎绿矗新池; 池新矗绿茎;平平仄仄平
叶落蓬献子, 子献蓬落叶,仄仄平仄仄
情牵万根丝。 丝根万牵情。平平仄平平
四、七言绝句也叫“七绝”。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
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通常有四种:其中“( )”内的字可平可仄。
1、第一种:逢一、二、四句押平韵。平仄规律如下:
比如: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第二种:当句首不用韵时,逢二、四句押平韵。平仄规律如下:
比如: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第三种:逢一、二、四句押平韵。平仄规律如下:
比如: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注:“场”字是“上声”,不符合平仄规律,为后人诟柄,导致“一代伟人”很尴尬。】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第四种:逢二、四句押平韵,句首不用韵。平仄规律如下:
比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其实关于“诗歌”的学问太深,是(古)汉语文学中的一门重量级学科。本文只简单谈谈“平仄”问题,其他不再赘述。浅显不当之处,请包涵。
太极
本主题由 何三爷 于 2013-11-4 22:43 设置高亮
俺只会钓鱼,平平仄仄滴不会点评[attach]1608082[/attach]神潭太极弓你的网名表明兄弟过谦啦。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3-11-4 12:01
天山鸟飞绝 发表于 2013-11-4 11:59俺只会钓鱼,平平仄仄滴不会你的网名表明兄弟过谦啦。
传说中的湿人?淫才?!
文化人!!!!!!!!!!
谢谢分享、看帖要回帖。
谢谢分享、看帖要回帖。
路过,顶一目先。
学习了,普及中文常识,向您致敬
感谢分享 谢谢楼主
感谢分享 谢谢楼主
谢谢分享、看帖要回帖。
谢谢分享、看帖要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