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古时代,古人用树皮内软树茎搓线,用于日常生产生活之中。
在随着农作物的出现,人类把棉花从捻制成棉线,可用于钓鱼线。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古人已经开始用蚕丝作为鱼线。
《列子·汤问》篇中詹何钓鱼道:“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篠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撓。”

詹何用单股的蚕丝做钓线,用芒刺做钩,用细小的竹子做钓竿,将一粒饭剖为两半来做钓饵,在有百仞深、流水湍急的深渊之中钓到可以装满一辆车的鱼,钓丝还不断,钓钩没有被扯直,钓竿没有被拉弯。
可见这时候的古人就懂得把蚕体内的丝浆取出拉成单股粗丝,晾干后作鱼线使用。
这种蚕丝鱼线强度,才使得詹何钓满一车鱼而鱼线未断。
古人的智慧真是令人惊叹!
不然怎么会出蚕丝线,斑蚕线。
有理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