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细说子线(转载)

爽快鱼2013-12-22 16:57:20

  垂钓会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一般钓友都是鱼钓得越多越开心,那么鱼获量取决于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取决于三个客观条件和四个主观条件。

  笼统的说,客观条件是季节、天气、钓场。主观条件是对象鱼选择、钓位选择、钓具组合及饵料配备。季节、天气变化虽有规律,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钓场摆在那儿我们也无法操控,我们能做的只是针对变化的客观条件做好主观准备。

  这里我想谈一下钓具组合中的子线使用(手竿、悬坠),正确选择子线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使钓组有足够的灵敏度;二是中鱼后所需要的保险性。

  从季节角度来说,冬季钓鲫一般使用小钩细线,子线可小到0.4号(0.10mm),主线0.6号(0.128mm)。这套组合对于瓜子鲫(10-20克)有足够的灵敏度,对于100克以下的鲫鱼可以直接提出水面,对于200克以上的鲫鱼应当使用抄网,既可以防止跑鱼,又能保护子线。所谓的小钩也不宜过小,但钩条一定要细。

  清明前后,浅水区温度先上升,鲤鱼、鲫鱼开始成群向浅水区觅食,此时鱼钩可换成钩条稍粗,钓门宽的,2-4号均可,脑线也可加大到0.6号(0.128mm),主线1.2号(0.185mm)。这套组合在鱼塘中可对付有1000克以下鲤鱼的混养塘,若是在水库中就不保险了,可把子线加大到0.7号-1.0号(0.1382mm-0.165mm),必要时可使用手绳以备大鱼上钩。到了夏秋季,上大鱼的概率增大,鱼的力量也更大,子线可用到1.2号(0.185mm)。

  以上所述只是不同季节中使用子线线径的大体轮廓。具体到对象鱼的鱼情还有不同。钓小鱼时子线可短些(不宜短于10cm),钓大鱼子线可长些;鱼密度大时可用短脑线,鱼密度小时可用长些的;钓点水浅,子线可短,钓点水深,子线应长,尤其注意当钓点水深超过3m时,子线可加长到40-50cm,还要加大线径。

  钓密度大的单一品种对象鱼时,需要保证一定的上鱼速度,对于200克以下的小型鱼,如:成群的鲫、鳊、鲂、鱼餐鲦等,子线的使用应侧重于灵敏度。对于500克以上的,子线使用应偏安全,尽量减少遛鱼时间。有一次,我和两位钓友在济南市郊的青羊峪水库垂钓,诱来一群2000克左右的花白鲢。我们开始频频中鱼,但不多久我准备的四套子线都被撮断了,其中包括两套1.5号(0.205mm)的。无奈,我临时加绑了一套2.5号(0.26mm)的(与主线相同),一直撑到下午,获鱼20余千克。但即便子线用到2.5号(0.26mm)当时的浮漂动作依旧很明显。显然,若当时过分的追求灵敏度,鱼获量便没有保证了。

  此外,在选择子线时,应选用柔性好、耐磨性好、低记忆性线,这样的线会使浮漂动作明显;选择伸缩性好的,可加强子线的自我保护。

  以上是自己几年竞技钓以来总结的一点经验,供广大钓友参考,并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很不错哦,对钓组的选择要根据垂钓对象的不同做相应的调整。

很久以前

赞一个!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啊

很久以前

学习了!

很久以前

野钓的话这样的线组显然太细了、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赞一个!

很久以前

你很用心啊!

很久以前

学习了,多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了,多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了,多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了,多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了,多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了,多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了,多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了,多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了,多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了!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啊

很久以前

如果只钓鲫鱼,还是够用,但野生的环境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上大鱼,所以野塘还是可以粗一点。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1/3下一页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