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周年庆活动发帖终于告一段落了,这些日子以来,天天看帖加分回复,搞的像领导
批阅文件似的,最后看见帖子就想吐。现在好了,大家除了期待结果,精神基本都放松
下来了,很好很好。俗话说"一张一弛,方为文武之道"。大家紧张了一阵,如今可以好
好放松一下,该去群里打屁就尽情,想去茶馆泡清静就赶快溜达来,反正老宋是准备刀
枪入库马放南山,天天泡茶馆了。老宋虽然是北方人,不懂茶中三味,可就是喜欢茶馆
中的氛围。就像老舍先生的《茶馆》那样,方寸之间,尽显人间百态。那时候,没有QQ,
没有社区论坛,茶馆就是聊天打屁摆龙门阵的好去处。同样是泡一壶茶,甭管你啥身份,
什么上至公卿,下至百姓,三教九流,云集于此,说的唾沫横飞,听的津津有味,咱中
国人,好的就是这一口。既然是进了茶馆,那您就甭客气,想说就说,想喷就喷,想嘣
就嘣,想侃就侃。管他什么七百年谷子八百年糠,前山打虎后山撵狼,弯弓射日下海捉
鳖,更别说什么长篇大论,小道消息,只要您高兴,大伙乐意,您就可着劲来。真心是
好啊!就着这热闹劲,老宋想把咱那鸿篇巨制《钓悟人生》继续下去,不知道您是愿意
听啊,还是愿意听啊?[呲牙]小二,俩铜子的茶,给爷再上一壶。
《钓悟人生》4
----从人类的餐饮看鱼的觅食习性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样,鱼类为了生存,
也必须通过摄入食物,满足生长所需的必要能量。人类的饮食习惯,会因地域、气候、
季节、环境等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特点和变化。鱼类觅食,同样也受上述条件的影响。
很多钓友搞不清楚怎么用饵,偏好或迷信某种配方,尤其是一些新手,动不动就向高
手请教,怎么配置窝料和钓饵,搞的人家不知道如何回答。在此,老宋希望能通过这
个帖子,帮助那些尚不了解用饵原则的钓友,开动脑筋,触类旁通,正确理解饵料的
作用和特点,达到因地制宜,因鱼施钓,逐步提高认识和水平。
一、有主有辅,合理搭配:*解决鱼要吃什么的问题*
人类,是地球上最大的杂食性动物群体。以我们中国人吃饭的习惯举例,主食基
本是米面,不管大米、小米、玉米、馒头、面条、烙饼等,统称主食,说到底就是粮
食。主食的构成主体是淀粉、植物纤维和多糖类,一方面提供我们身体最多的热量所
需,同时也让我们有饱腹感。辅食,就是我们常说的肉、蛋、菜以及水果和饮料等。
辅食的作用,一方面是提供我们身体必需的脂肪、蛋白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同时
也调剂和丰富我们的口味,达到既促进食欲,又实现营养均衡的目的。而根据达尔文
的进化论,鱼类是脊椎动物的祖先,尤其是我们常钓的杂食性淡水鱼类(掠食性鱼类
除外),其身体里肯定依然保持着,类似我们人类的这种主辅搭配的进食基因。在自
然水域,杂食性鱼类主要以水生植物茎叶根瘤、飘落的植物种子果实、藻类、水生低
级动物幼虫及成体小昆虫为食,它们对富含淀粉类的植物种子,有着和我们人类一样
的认识,知道这东西能吃、好吃、易饱,发现了决不能放过。所以,我们在钓这些杂
食性鱼类时,不管是窝食还是钓饵,选择以粮食作为主体,是绝对没有错的,当然,
就像我们制作主食一样,形质、粒度、加工方式等,多少是有点讲究的。至于辅食,
就像我们说的副饵一样,属于添加类,作用当然主要是调剂口味、性状和口感的,不
可喧宾夺主,越俎代庖。
二、口味与偏好:*解决鱼爱吃什么的问题*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地都有不同的饮食偏好,比如我们常说的“南甜北咸
东辣西酸”,以及著名的八大菜系。这种地方口味偏好,都是结合了当地的物产、气
候特征、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等,逐渐演化形成的。不同地方的人,口味不一样。不
同地方的鱼,口味也存在差别,有的也和人一样,会养成独特的胃口偏好。所以,我
们在探讨饵料时,同一款饵料,在这里好用,到其它水域不一定好用;北方好使,南
方不一定好使,地域口味偏好之故也。当然,不同的鱼种,口味当然也不一样。比如,
鲢鳙爱酸稀,就像山西人爱吃面就醋;鲤鱼好粗,就像东北人大锅菜大锅饭,原汁原
味加重口,粗狂豪放,太细腻了反而假的很;草鱼、鳊鱼好素,好像南方菜清新淡雅
少油腻;鲫鱼爱香甜,就像上海人讲究细腻小资,经典别致;掠食性鱼类好荤,就像
游牧民族,大块肉大碗酒,原始生猛。。。虽然各有偏好,但都要追求自然,讲究因
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好,否则人为迹象太重,就像给偏远山区的人吃螃蟹,咋煮都煮不
熟一样。[呲牙]所以,我们给鱼做饵,就好像大厨做菜,主料主味突出是十分必要的,哪
些食材可以搭配,怎么搭配都是很有讲究的。我们有的钓友开饵时,这也加一点,那
也用一点,搞不清楚具体想调出什么口味,谁主谁次,结果窜味了,把鱼也搞懵了。
三、地点与环境:*解决鱼在哪吃饭的问题*
咱们吃饭,在家就进餐厅上餐桌,在单位会去食堂,晚上有应酬或聚会,就去饭
馆酒楼,即使是露营或野外工地田头,你也会找个遮风挡雨、避静安全的环境进餐。
没见过端着盆子站马路中间吃饭的,更没有拿着盒饭直接进厕所的。[呲牙]可见,人用餐
要讲究地点和环境,鱼也一样,通常会选择它熟悉并适合的环境和位置觅食。自然水
域中,鱼的食物来源,集中在靠近岸边有水草、有漂浮物进入,利于动植物生长的浅
滩、坡坎、水道附近。太深的水里,只适合鱼躲避隐藏,没有吃的,那只是鱼临时休
息的场所。我们开饭店,讲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因为好的位置,人流量大,需求多,
或就近方便,或扎堆可选择性强,散客回头客都不少。同理,一个水深适合,自然食
物丰沛,贴近鱼儿洄游路线,利于鱼儿停留,水温光照适合的安全稳定隐秘的窝点,
必然是鱼儿最理想的进餐场所,所谓垂钓的最佳钓点也。一些耳熟能详的垂钓谚语“
春钓滩,夏钓潭,秋钓阴,冬钓阳”等,就是一代代钓鱼人根据实践,总结出来的鱼
儿最佳觅食地点的经验之谈。一般来说,鱼的觅食主要区域,就是我们手竿能够到的
区域,距岸边2---6米远,深度0.5---4.5米左右。
四、时间规律:*解决鱼什么时间爱开口的问题*
我们人类通过长期的生活,养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规律,并一代代传承。鱼在漫
长的进化过程中,也养成了一定的进食规律,虽然这种规律不像我们人类那么清晰,
但通过我们垂钓实践,对一天之中鱼儿进食的高峰时段,也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比
如,在从春到秋这个鱼儿生长取食的主要阶段,它们每天的进食规律就比较明显:从
天亮到10;00之前,是第一个高峰期;随着阳光强烈,鱼儿躲进深水或草丛休息,进
食不再活跃;下午15;00至黄昏,是鱼儿第二个进食高峰期;天刚黑这一个多小时,
鱼儿需要适应,小杂鱼逐渐停口,小虾开始活跃,这就是“早钓鱼,晚钓虾,中午钓
个癞蛤蟆”的来历。不过,随着夜色渐深,一些贪嘴的巨物,就像喜欢夜生活的人类
一样,开始游到近岸,大快朵颐。从20:30到22:30,这是大物进食的第一个高峰期;
22:30---1:30,是大物不太明显的停口期,1:30到天亮前,又是一个不很明显的大
物进食期。而随着秋天气温下降,日照时间渐短,鱼的进食规律也随之改变,开始向
白天集中,就像北方人猫冬,一天只吃两顿饭一样,每天日照最充足的10:00----15:
00,反而成了鱼儿进食最好的阶段。掌握了这些规律,对我们抓住时机,积极主动调
整战术,从而获得好鱼获的关键。
五、好饮成性:*解释鱼为什么喜欢酒香*
之所以把这个问题单独提出,是因为这个问题确实有其特殊性。人类喜欢喝酒,
甚至嗜酒成性,绝不单单是因为喜欢酒的味道,或因为喝酒是人生存所必需的,而是
喜欢饮酒的那种感觉和氛围。而鱼之好酒,跟人类恰恰相反,它们确实是喜欢酒的味
道,知道只要有酒的气味,就意味着有好吃的。自然水域中,一些植物的根茎块瘤,
或埋在淤泥中的腐叶残枝、种子果实等,经过长时间的腐熟发酵,会产生淡淡的酒香
味,且这些腐熟物,就是鱼儿最容易获得最容易消化的丰富食品,鱼经过一代代繁衍,
对这种酒香,已经形成条件反射,深深地植根在它们的记忆基因中,尤其是鲤鱼、鲫
鱼这种底栖型鱼类。需要说明的是,这种酒香,跟我们酿造的曲酒味道最为相似,只
是要淡的多。其它香型,因为有明显差别,鱼不怎么喜欢,建议大家不要在垂钓中使
用。而使用曲酒泡酒米,也要选择酒精度不要太高的,同时要保证味道绝对要泡透,
否则诱鱼效果差且留鱼时间短。
当然,上述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气压、温度、光照、噪声以及特定的环
境因素改变而改变。比如水温高时,鱼的口味会偏素;温度下降,鱼会主动摄食富含
动物蛋白的活饵;气压低了,鱼会上浮而不爱开口;含氧量丰富时,鱼进食活跃,会
打破自己的口味偏好,什么都想尝试;去大水域就像进工地,主食多多益善,辅食尽
量口重,以适应底层劳动者大体力的付出;去小鱼塘就像进写字楼,盒饭要讲究营养
全面,搭配合理,且尽量色香味俱全,精致而量不要太大;钓竞技滑口,就像进酒吧
咖啡厅,味道拿捏的必须精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钓低密度时,就像泡功夫茶,
蹲的就是耐性;进养殖塘,就像进民俗村,尊重人家的特色是必须的;钓流水好比卖
早餐,色泽性状是主要的,方便快捷,随拿随吃,经济实惠;钓混养就像开大排档,
特点不一定突出,但适应面要广,要啥有啥。。。。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后记】
终于又完成了一篇,累死俺了。[流汗]小二,再给俺泡一壶,润润
嗓子,去去嘴苦。。。打烊了,回家喝白开水吧。 表情
这个得仔细看
先来支持,明天加分
支持一下
这个得仔细看
顶一个
太长了,仔细看下
看完了,支持楼主的辛勤劳动!
探究深刻,鱼也以食为天,学习了。
江北奇文,必须支持!
钓鱼之家有你更精彩!
谢了!
啤酒之风格,一如您头像那个冷美人---外表冷峻,内心火热。
多谢支持
借给您老花镜,用否?
辛苦辛苦!
辛苦您了!
都是喝嫩江水长大的,不必客气
教授辛苦,谬赞了!小二,奉茶!
这个不错 可惜今天没有分了
这评价实在是过高了,惭愧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