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稚气未消不谙亊是刚满16岁,辍学的我就投身到广阔的农村战天斗地了。首先学会了简单农活,因为当时粮食不够吃,第二年就出外挖河了。那时挖河是由生产队管吃,队上只收很少的粮食,自己能吃饱,省下的家里人能多吃点。 一 磨炼我因小时患过病,身体较弱,也沒干过农活,虽然个子不小,照一般同龄人差不少力气。第-次出河工,和-个长我两岁的人-付抬,就是两人抬大筐,-筐土都有200多斤,为了照顾我,还专门为我找了-只小筐,。那也有100多斤。因为是初学乍练,干活也没技巧,出了不少笑话,比如,抬筐时,在这边都是横抬法,起步,前行,两人迈腿必须-致,倒筐时,两人共同停歩,使土筐前悠,借劲拉筐绳,土就倒出了,熟练了就很省力。如果两人协调不一致,不但土倒不出去,还会将人摔倒闹笑话。经过第一次的锻炼,掌握了抬大筐的一些基本要领。第二次,是修一条公路路基,取土点距路基50米开外,虽然会抬筐了,可距离远,抬上两百来斤的重量,逐渐吃不消了,腰压弯了,脖子压长了,自己看不见的丑态,别人看了就是笑话,从那次起,得了外号“小老等”,到第三天肩膀压肿了,扁担往上-放,钻心的痛,只有咬牙忍着,几天过去到肩上压出老茧就不痛了。可自打那次回来落下严重的关节炎。经过两次锻练,力气有所增加,也学到一些劳动技巧,也给今后打下基础。 二 蓟运河防潮闸 记得最大最长的-次,是1966年,正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每天晚上还要参加各种会议。在一次全村大会上,工作队宣读最高指示:伟大领袖毛主席号召我们“一定要根治海河”。虽说是第-次听到,但那是最高声音,那时的人们-腔热情,积极响应,可不知抬河这亊的其中奥妙。继而,宣布了出河工任务,我们村子小,人口少,有两个生产队,每队出工两人是“先遣队”,我报名选中,其实后来知道,谁也不愿去。几天后,通知所有人员在公社集合,召开誓师大会,热血青年上台表决心,会毕,出发。我村共4个人,两老两少,两辆排子车,车上带着行李及所用工具等,我们两个年轻的拉车,上午10点准时开拔,徒步行程40公里,一路没有停歇,只在行走过程中吃些干粮,晚上7点多到达工地,第二天就开始干活。 三 出征大清河从那时起,凡是有动土的工程,都统称为“海河” ,各级都有海河指挥部,一切土方工程都由他们安排。抬河是农民最苦最累的活计之一,所以到后来,一听到有去抬河的通知,想方设法推辞不去。那时流传一句顺口溜:一等人赶大车,拿起鞭子一块多(补助费);二等人当电工,开闸放水看机器:三等人没脾气,扛起锄头去耪地;四等人没有辙,推着小车去海河。这就是当时对出河工的真实写照。大约1967年9月,上级下达抬河通知,是大清河复堤工程,工期半个月,每个生产队去1人,我又摊上了,没辙,只好应战。出发前依旧是先开大会,动员号召一番,然后做准备,那时条件好点了,不抬大筐了,每人一辆独轮车,因路途远,两人一组,两辆车并排绑在-起,成了双轮车,两人轮流拉车,一人坐车,感觉还不错,一天走七八十里路,四五十辆小车上了公路,丶浩浩荡荡十分壮观。那次行走的路线是:出发–本县潘庄–北郊宜兴埠–武清王庆坨–霸县煎茶舖–工地。历时六天,记得穿过天津市区时,引起很多市民观看,交通警察指挥,每到驻地都受到热列欢迎。那年的中秋节是在霸县煎茶舖过的,自己到外边买了一块月饼,第二天到工地是国庆节,开个大会庆祝,'上边还给了两个“二踢脚”,放了挺过瘾。至于具体劳动,那苦那累就不多说了,以免伤心。现在的年轻人听到这些,颇有不屑之意,当然,现在都是机械化,脚踩手拨弄活就干了。可是别忘了,.没有那时的手挖肩抬,艰苦付出,兴修水利,平整农田,打下基础,如今的农村就没这个样子。只是回忆了部分挑河经历,还有很多的经历就不说了,但它们永远不会在我心中磨灭的。 在网上找了部分有关图片,又就近拍了些实景,发给大家!望提宝贵意见。
伟大领袖毛主席
毛主席题词
毛主席参加水利劳动
蓟运河流域
向党表决心
这是另一工程的场面,但和我们参加的工程一样
以下新拍的图片,是每次出钓的部分路线和钓点
从这条路出发大约五六百米到蓟运河边。右边是居住的小区。
路过的村庄
到了路的北头回望
下图去年发过帖子的地方,狼藉一片非常零乱,
这是河边,有人在垂钓
虽经过平整仍是这个样子。
远望河心
前边就是常说的小薄桥,有时很出鱼,最近不好。
槐花林阴路
因小薄桥年久失修,属危桥。
下游这段河道是裁弯取直人工挖的,据说当年的电影《战洪图》部分挖河场面就是在这里拍的。
箭头所指老河道
河道裁弯后东西各建一座水闸,东边这座较小,己经废了,就在上图钓鱼人的位置。
看到有人下水钓鱼
常说的双电杆,两面都是好钓点
看到一唐山钓者,64岁了,骑摩托来的,已收杆,和他唠了几句,也是发烧友。
左箭头是唐山钓者打道回府,右箭头是新搞的绿化。
箭头所指的地方原来很出鱼,现在不让钓了
今天刮大风没有出钓,写了这个帖子,写的很仓促,难免出错,只是为了活跃一下,望大家海涵。
以上只是回忆的小部分,详细情况几天也说不完,这就够多的了,有不妥之处请指正
谢谢朋友们观帖! 祝朋友们天天快乐心花怒放!
同龄人, 家里人, 生产队, 笑话, 技巧
本主题由 甜园守望 于 2014-5-2 16:09 加入精华
忆往事,看新颜点评[attach]1503725[/attach]最快乐老渔翁感谢支持鼓励!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4-5-3 04:07
向老哥哥致敬!点评[attach]1503726[/attach]最快乐老渔翁感谢鼓励!那时咱们都是河北省。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4-5-3 04:11
往事犹新,成为历史了点评[attach]1503727[/attach]最快乐老渔翁光阴似箭,一晃四十多年了。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4-5-3 04:13
有故事的人啊,哈哈点评[attach]1503728[/attach]最快乐老渔翁感谢鼓励!人生一世都有经历。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4-5-3 04:15
忆苦思甜,呵呵,现在看来那也是一种财富点评[attach]1503729[/attach]最快乐老渔翁谢老友支持!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4-5-3 04:18
谢谢老哥哥精彩分享后排支持点评[attach]1503730[/attach]最快乐老渔翁感谢老弟鼓励支持!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4-5-3 04:19
还有毛泽东。点评[attach]1503731[/attach]最快乐老渔翁就是毛主席一句话,全国人民都行动起来了。谢谢光临鼓励!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4-5-3 04:22
向老先生致敬!天津的河道建设有老先生的一份汗水和功劳。我在大清河钓过鱼,那里的河道很漂亮。点评[attach]1503732[/attach]最快乐老渔翁谢谢鼓励支持!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4-5-3 04:23
发几张大清河现在的照片给老先生看看骑行在大清河南堤上[attach]1503733[/attach]在大清河南堤上摘桑葚[attach]1503734[/attach]大清河水闸[attach]1503735[/attach]点评[attach]1503736[/attach]最快乐老渔翁真好啊!我那次是第一期工程,在北岸,住地附近的村子叫开囗村。第二期在南岸我没去。谢谢老弟提供图片。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4-5-3 04:31
真是老渔翁了,64年我还没出生呢
回往事,从中找到苦和乐。图文并茂赞一个。
那时对水利建设很重视的。
向你学习。好友顶你。
讲心里话,多亏了那时候毛主席,不然现在哪有那么多河可以钓鱼?
老先生辛苦了 写了这么多
年轻的时候有现在的装备,那不得天天爆户
怀旧、那时的民风多好、没有偷盗、网工电工
谢谢分享。点评[attach]1503737[/attach]最快乐老渔翁感谢光临鼓励!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4-5-3 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