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鲫鱼第四篇〈钓鱼方法〉

阿胖01232018-03-18 23:09:21

(1)打窝子

打窝用的鱼食有两种:一种是用豆饼、麦麸、酒糟之类的粗杂粮的细粉,加点有香味有黏性的粉料,加水拌和做成蚕豆般大的颗粒,大的如核桃大小圆球,晒至半干后使用,一般每个窝投放3~5颗;另一种是用米饭晒成干粒或直接用碎米,每个窝投撒一小把。

钓鲫鱼打窝,用碎米和干饭粒比较合适,因为鲫鱼个体小、嘴也小。打窝的数量不拘,可根据情况来决定,一般可打3~5个,以轮换着垂钓。垂钓过程中,如有的窝中久钓无鱼,则应放弃;如有的窝中频频上鱼,说明窝点位置正确,就要适时续窝,以引诱更多的鱼前来“就餐”。

 

窝应打在离岸边不太近又不太远的水域中。如果太靠近岸边,鱼会害怕;但离得太远也不好,垂钓起来比较吃力,若有500克以上的大鲫鱼吞钩,就不容易提竿。窝最好是打在比竿长小1米左右处,若用的是4米的竿,窝应打在离岸3米左右的水域中比较适宜。

 

此外,选择钓点打窝的岸边,最好要有些树木遮阳,若在没有遮阳的阳光下垂钓,最好要位于阳光从左侧或右侧射来的位置,因为阳光从正面直射处垂钓,光线会直刺垂钓者的眼睛,无法看清鱼漂的起落动静;若阳光从垂钓者背后射来,人走来走去的影子则会倒映入水中,会把鱼吓得不敢前来吞饵。

 

最后,打完窝后切不可忘记,在岸边一定要做上记号,否则,等到要垂钓时,就会搞不清曾在什么位置打过窝,找不到打窝的地方了。

 

(2)鲫鱼吞钩的规律

根据多位有经验的垂钓者观察,鲫鱼在吞钩前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从浮漂的移动上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来。鲫鱼吞钩一般有三个步骤:

①品尝

当鲫鱼发现饵钩时,并不会贸然上前吞食,而是很小心地游近饵钩,很犹豫地咬一咬饵的一部分。这时浮漂会出现点一二下,下沉一粒浮漂,随后又回升至原位的现象。

②试探

经过第一步品尝之后,鱼儿认为饵食是对胃口的、滋味是不错的,于是就企图将食物拖走,但还没有去吞食饵钩,这时浮漂会出现轻轻移动的现象。

③吞钩

经过一阵拖咬饵物之后,鱼儿未能拖走饵物。此时已食欲难熬,开始将饵钩吞入口中。这时鱼漂出现送漂,即浮漂从水下缓缓上升,这是鲫鱼咬钩的典型现象,此时提竿,十拿九稳。有时还会表现为拖漂和黑漂。

(3)下钩和起钩

钓鲫鱼前,准备好钓具和钓饵,选择好钓点并打好窝以后,接下来就要进入正式钓鱼的阶段。开始下钓时要做好三件事:

 

①安装钓饵和观察窝塘。在打好窝之后,过5~20分钟,当一些鲫鱼闻到鱼饵散发出来的香味,就会陆续来到窝点探察究竟。就在这几分钟空隙时间内,要把钓饵安装好。钓鲫鱼,最好用红色的蚯蚓,蚯蚓的大小,以3~4厘米长最合适。若是卧钩,可将整条的蚯蚓装上;若用朝天钩,可用半截稍大些的蚯蚓就行了。装好钓饵后,先要看看窝内来的鱼多不多,若鱼来得多,水面会泛有许多小气泡(俗称鱼星),钓鱼界的术语叫作“大醒”;若鱼来得少,则叫作“小醒”。但不论鱼来得多还是少,这时都应开始下钩垂钓,不可坐失良机。若打窝之后始终没有鱼来,这个窝子就成了“哑窝”,需到别的窝子去下钩。但要注意,窝子醒会有早有迟,快的3~5分钟就醒,迟的需半小时甚至一小时,必须耐心等待一小时之 后再作出去留的决断。

 

②徐徐下钩,并注意浮漂动静。当窝子里有鱼儿活动时,水面会不断地有小气泡出现,说明下钩的时机已到。先将钓钩放入水中让它下沉,测试一下水有多深,然后考虑饵钩应沉入多深比较适当,然后将浮漂调整在适当的高度,如果浮漂是用6截羽梗制成的,那么当饵钩下沉后,有半数浮漂沉入水中,水面上还浮着3截羽梗,那就可以了。

在下钩时,要慢慢地让鱼钩下坠,不可猛然一下,让水面发出声响,把鱼吓跑。当饵钩沉至水的中层,将要到达水底时,最好略微抖动一下,以便引起鱼的注意,引诱它前来摄食,然后让饵钩沉到水底。这时要把水面上多余的鱼线轻轻地拨在一边,不让它挡住钓者的视线,以便清楚地观察到浮漂的动静,一旦发现有鱼吞钩时,及时提拎鱼竿,免得措手不及,错过最佳时机。

 

③准确把握提钩时机。要准确地把握好提钩的时机,首先要注意避免提钩时会遇到的困难和麻烦。值得注意的是,要适当控制竿梢下鱼线的长度,水面上多余的活动鱼线,最好在0.5~0.8米,否则容易出现以下情况:当发现鱼儿已吞钩,需要举竿提钩时,原来只要把竿举至70~90度就能把鱼提出水面,但由于水面上的线太长,却需要举竿至200度角才能把鱼提拎上岸,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常常会使钓饵和鱼一起缠在水草丛中,甚至不但鱼未能拿到,还会搞得竿断线折。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