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论坛里看了小钩细线博大鱼的帖子,深有感触,也来谈谈自己的经历和看法。
钓鱼时间长了,可以说能遇到的都遇到了。从学钓之初野钓江河,发展到扣黑坑,现在则喜欢游钓湖库。无论在哪钓鱼,我都喜欢钓鲫鱼、钓小鱼,享受那连续不断的快乐!粗线大钩也能钓小鱼,而小钩细线钓小鱼有无法比你的优势。而湖库环境里,大小鱼混杂,很多时候专钓大鱼钓不到,钓小鱼却遇到大鱼。成功了是意外惊喜,断线跑鱼也是正常!总结成功率大约有40%左右,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经常遇到的大鱼一般有:鲤、草、青、鲶、鲢、鳙等,鲶鱼、鲢鳙中钩后,挣扎不是很激烈,感觉就是闷或者说蹂,耐力持久,一时半会看不到鱼,拉不到岸边,只要不急不躁、控制得当,成功率最高;青鱼、草鱼开始冲刺猛烈,耐力较差,第一个回合不跑鱼,基本就没问题了;鲤鱼在各鱼种里智商最高,咬钩轻,冲击力大、耐力足,公鲤鱼常常会跳出水面,玩个回旋或者直冲障碍物。是遇到最多,难度最大的鱼种。
说完鱼再说水,一样大小的鱼,在不同水域、不同时间里,表现出的力量也不相同,一般是浅水环境的鱼比深水力大;流水环境比稳水力大;高温环境比低温环境力大;自然环境比养殖场力大,从竿子弯曲程度和遛鱼时间我们就可以确定。记住流水顺流遛鱼、浅水侧竿发力,千万不要想短时间内往水面拉鱼。
以上是属于外部因素,我们只能合理利用,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钓具合理选择和钓法灵活掌握上,提高小钩细线博大鱼的成功率。在湖库垂钓,我习惯用粗条短柄的小钩,伊势尼2号是我最常用的。细条钩遇到大鱼,刚性好的断钩,刚性不好的变形、直钩;鱼嘴也会被拉开一条沟而跑掉;主线我一般用0.8到1.2之间,子线0.6,品质要好;子线长度在20~30公分左右,长子线中大鱼时抗疲劳能力比短子线强很多;中大鱼或者挂底受力后马上更换线组,过力的线组是跑鱼的最大隐患;竿子我偏爱轻巧的鲫鱼竿,看着秀气、拿着轻巧、手感一流、久钓不累!遇到大鱼时,弧度迅速从二八转到三七、四六,最后成五五恰似一轮明月,软竿子护线功能好,鱼竿优良弹性及时化解受力;硬竿子搭配的线组分担的受力较软竿子大的多,用硬竿子记住主线比竿子长10~20公分,会舒服很多。
至于钓技方面,我觉得可以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即:控制与化解。说到控制,实际就是保持合理的扬竿角度,这是成功钓大鱼的第一步。而多数钓友为了抛竿准确、或者认为远处鱼多,习惯把竿子打满;这样大鱼中钩很难控制扬竿角度,在浅水环境小钩细线百分百跑鱼。我的习惯做法是:在无风浪环境垂钓把竿稍架高,抬竿就有角度;有风浪一般把钓点选在下风角度,竿与岸边成锐角,3.6钓点用4.5竿垂钓,这样顺风抛竿方便点,一旦中大鱼,长竿回旋余地大于短竿,中大鱼扬竿角度不够时,迅速沿岸边靠近钓点,增加扬竿角度;还可以坐位后移,人离岸边2尺左右,中大鱼迅速上步到岸边,这样扬竿较多也大很多;持竿手位降低,贴近地面等等。
化解就是把鱼逃窜的力量分化、消解,钓到大鱼时,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拉动一段距离后,鱼猛烈发力游动,另一种情况根本拉不动鱼,自己往往有挂底的错觉,几次弹竿后鱼才开始游动。假如鱼向左右或者近岸游动,我们就有了扬竿角度,遛鱼成功率大大增加;假如鱼向远处游动,就要逐渐减低竿稍角度,然后利用失手绳控鱼,放失手绳过程不是撒手叫鱼自由游动,而是开始就保持失手绳的最大弹性,让鱼带着负荷游动,达到消耗其体力的目的。化解鱼拉力有两个要点:第一是在方向上倒竿侧拉,向上水面方向拉力会使鱼产生恐惧,能顺应鱼的游动方向就顺拉,鱼向远处游动时,侧拉产生的拉力与鱼的游动方向成90°角,正是鱼用不上力的方向,成功可能性倍增;第二是在力度上,随时感知鱼线的受力极限,无论竿子角度是90°还是60°,感觉到鱼发力接近鱼线承受极限,就要降低鱼竿角度,适度让力与鱼。道理大家都明白,鱼竿该撒手多数钓友不愿意撒手,钓鱼是人与间的博弈,稳定的心里和适度控制都需要钓友自己主动培养。
博大, 原创
沙发?学习了,谢谢分享,不错的经验
切身体会实践性强
不错,新手又学了一招
这样的帖子没有道理不顶
学习了,谢谢分享
学习了、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