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新钓场爆箱第一步&我们不是塘边鹤,但我们保留做塘边鹤的权利 编者按:笔者认识的钓友大致可分成两类:第一类钓友一年到头都只钟情于为数不多的几个钓场,因为他们在某钓场的出勤率和出镜率特别高而常被冠以“地胆”的“美名”;第二类钓友喜欢新鲜,各地钓场轮着钓,有的甚至是逢新开塘必去,一年垂钓超过三次以上的钓场为数甚少。 笔者在和这些钓友去一个陌生的水域垂钓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是上鱼的速度还是数量,常以后者居多。于是问题产生了:同样是到一个新钓场,为什么其他钓友的收获会比你多?为此,笔者和广东省绿岛钓鱼俱乐部的孙慎、广东省20 钓鱼俱乐部的林海飞(幸运小飞飞)、广州钓鱼学校Q群负责人胡文达(罗冲四哥)等人进行了探讨,得到的结论是:经验和惯性思维在作怪!
一种窝料,一种钓饵,一套线组甚至一种钓法,在一个场钓得多了,自然上鱼率能得到保证,但同样的窝料钓饵和线组,在陌生的水域里就不见得好使!如果墨守成规,一本通书读到老,不能因地制宜,个人的钓技是无法提高的。习惯了天南海北到处游钓的钓友,则不会受到这种惯性思维的约束,在长期的游钓过程中,这些钓友们已经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对于钓场的观察是细致入微的,另外通过和其他钓友的沟通交流,在充分了解了新钓场的鱼情水情后再下竿,自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到一个新的钓场去钓鱼,特别是长途奔袭作战,三位高手给大家的建议是——不要急于开竿,要学会对新钓场的望、闻、问、切!
一、望
要想钓好鱼,一天时、二地利、三饵料、四钓技。所以这第一步的望,当然是望天望地和望水了。
1、出发前望天到一个未知的钓场垂钓,特别是长距离奔袭作战,如果两手空空而回心情肯定会大打折扣,因此,出发前先大致了解一下钓场的基本情况,然后挑选合适的天气出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现在可以查询天气的网站很多,而且最多可以预测七天后的天气变化,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有了天气查询这个利器,我们出去游钓渔获就更有保证了。 2、到钓场看水钓鱼其实就是钓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质和鱼开口的程度,所以到钓场首先要看的是水质,通过对水色、通透度、酸碱度的观察和测量,基本上就知道这个地方有没有鱼钓。 浅黄色、淡绿色土黄色水体都是适于垂钓的;
深绿色的水体表明水体中浮游生物多,熟称的肥水,垂钓难度较高;
棕红色和黑紫色的水体,表明水体已受污染,赶紧走人为妙;
灰色和蓝灰色水体,多为矿山废水或者石灰质水,鱼儿较稀少;
墨绿色水体,水中含氧量低,鱼儿难开口。除了观察,有条件的钓友还可以到渔药店购买测量水质的量杯和试剂,在开杆之前花几分钟对水体的酸碱度、亚硝酸盐含量进行试剂检测,如果有超标的情况就坚决不能开杆了。
3、三看鱼星和鱼打水
水质好不代表一定有鱼,这里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原因(如刮鱼、炸鱼、电鱼等造成鱼量的大幅度减少)。水里有没有鱼,可以通过鱼星和水面上鱼儿打水看出来!当然,不同鱼种的鱼星状态是不同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观察才能熟练掌握。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区别鱼星和其他气泡:鱼星是鱼在吃食和呼吸的的时候,通过鱼鳃过滤而产生的一种气泡,有一定的粘稠度,因此浮上水面后会持续一段时间后才会破裂;相反,由于水底腐殖质的挥发而产生的气泡由于没有鱼星的粘稠,一到水面就马上破裂了,因此不要将这些气泡误作为鱼星。
4、四看其他钓友的起鱼情况
水里虽然有鱼,但由于气温,气压,喂食等诸多原因,鱼儿不开口是常有的事,因此到了钓场后,先不要急于开竿。最好的做法是到其他钓友后面看看浮漂的动作和钓友起鱼的频率,以此判断当天鱼儿是否开口,另外通过漂相也可以判断有什么鱼在窝里。有时候别的钓友虽然没有上鱼,但通过漂相我们可以判断有什么鱼在窝里,通过看他们起竿的动作判断这些钓友是否新手,如果你的饵料对头,而且你的技术比他好,自然你比他们要钓得多。 通过看其他钓友垂钓的情况,我们大致会对钓场的水深,适用的钓法(跑铅还是台钓,钓底还是钓半水等)有一定的了解。
5、五看钓友鱼护
看鱼护有三个目的:一是看数量多少,二是看上的鱼种,三是看鱼体大小!特别是通过看鱼种决定当天自己垂钓的目标鱼是很实际的做法,而通关过看鱼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线组和钩子,能节省不少调漂的时间。当然,看钓友的鱼护需要征得钓友的同意,私自去提别人的鱼护起来看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6、六是要看钓友的窝料和饵料盆
每个钓场都有很多地胆,他们垂钓的时候不一定会喜欢我们向他们问问题,但通过看他们的窝料和饵料,我们也能够对水中鱼儿的食性有一定的了解!除了看钓友的窝料和饵料,在钓位周边常会见到钓友随手丢弃的饵料包装袋,这些包装袋,对于我们了解鱼的品种和喜好的味型都有很好的参考作用。当然,从环保的角度来讲,随地丢弃包装物是不值得提倡的行为。
7、看风向和地形方向和地形、水深对于垂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随着天气的变化,所谓的皇帝位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到了现场判断水里有鱼而且适于垂钓以后,挑个好的位置就显得尤为关键了。当然,位置的选择是一门综合的技术活,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才行。
二、闻
闻又分为听闻和耳闻,意思是要用耳朵听,要用鼻子闻。
1、耳闻
白天钓鱼的钓友有很多是不介意大声讲话的,特别是相约出钓的钓友,在垂钓时交谈甚欢的情形也很常见,通过听他们的谈论,我们也大概能知道当天的鱼情如何!
2、鼻闻
有鱼的钓场,多多少少会有一股鱼腥味,鱼腥味越重说明鱼的密度越高。另外,如果闻到有死鱼的闻到,我们的做法也会不一样。
每个钓场都有可能出现偏口的情况,竞技钓如此,休闲钓也如此,因此,孙慎建议钓友到一个新的钓场以后,如果可以,能借其他上鱼较多的钓友的饵料闻一下,然后对症下药,必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问
钓鱼人多是乐于和别人分享钓鱼经的,特别是如果你能放下架子,不耻下问,我想有很多钓友都会乐意解答你的问题。 问要问得有技巧,而且要区分问的对象和时间。有的钓友在钓鱼的时候不喜欢别人打搅,这从双方交谈的一两句话中就可以判断出来;有的钓友喜欢夸大或者隐藏自己的渔获,这种情况就需要自己结合“望”的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近水识鱼性、近山知鸟音”,有时候我们问的对象不一定是钓友或者钓场老板,可以问的是住在钓场周边的村民、住户等等,他们每天都在钓场旁边,对于上鱼的情况会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乐意和你分享,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答案通常都会比较客观。在询问的时间节点上,对于博大鱼和夜钓的朋友,我们最好还是不要打扰他们为好。现在,论坛、QQ、手机微信非常发达,我们如果要了解某个钓场的信息已经不一定需要你到现场问了,在论坛或者群里发张贴,相信也会有很多热心的钓友愿意和你分享他们的经验。
四、切 切就是给钓场号脉,就是要试钓。试钓,以下几个环节很重要!
1、要试水深及水深变化
因为受到天气,特别是温差、日照、气压的影响,水深对于垂钓点的选择来讲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深浅不一的塘,皇帝位现象会比较严重,这个时候,如果你选择到了水深适当的位置,你就比别人占了先机。另外,根据个人的垂钓习惯不同,根据水深选择最适合的竿长很重要,毕竟一场鱼几个小时下来,如果选用太长太重的竿,到最后会比用短杆累很多。有的钓场会有放水或者潮汐引起的水位变化,这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2、要试水流情况
很多钓场,虽然水面风平浪静,但水底却暗流涌动!如果水底有暗流,势必造成无法聚窝和浮漂移位的情况!特别是在江河垂钓,注意水流的大小和方向都是非常必要的。
3、是否打窝要慎重
关于是否需要打窝的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窝打大一点还是小一点也十分讲究,因为窝大了,鱼儿光吃窝料就已经足够了,饵料根本对他们没吸引力;窝小了,聚鱼的效果自然要差一些!
高手建议大家到新水域的时候可以这样操作:
首先不打窝料试钓一段时间(或者是按台钓法抽窝),看鱼儿吃口如何,如果有动作的,则可以继续钓下去(有的钓场,不打窝的效果反而更好)
如果没有吃口,可以根据自己配备窝料的情况,在自己钓位的左中右打三个不同的窝,每种打一团即可,然后观察鱼星的情况,有鱼星的那边可以先钓,效果不好再钓另外一边;
通过以上两个步骤,最后决定打哪种大窝!
4、要试线组反应关于线组的匹配,受野钓和休闲塘、水深水浅、垂钓的鱼种、个人能力等因素影响差别会比较大,所以没有一个标准的建议,只要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都可以尝试。 由于放养塘鱼的密度高,断线跑鱼后重新聚窝比较快,另外由于水位较浅,鱼儿拉力小,因此用小钩细线是可取的!而对于野钓,由于鱼儿的密度低,鱼儿的拉力大,很不容易上了一条鱼却断线跑鱼了,不但心里觉得可惜,而且后面聚鱼的难度也高了,因此野钓用粗脚线是可取的!当然我们可以走中间路线,比如野钓时准备了1.0,2.0和3号的脚线,试钓时可以先取2号的脚线试一下,如果没口则换细线细钩,如果断线则马上换粗线,这样就可以做到进退自如了!
5、要试饵料是否对口
饵料是否对口,和位置选择、做窝等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短时间内可能很难试出来。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在饵料味型配比方面,建议刚开始的时候以原味的饵料为主,可适当添加一些通用的添加剂(如蛋奶、虾粉等),然后根据鱼情的变化再适当添加钓鱼添加剂。到一个陌生的钓场就凭自己在其他钓场的经验大比量地加入添加剂是不值得提倡的行为,特别是对一些高浓缩的添加剂如猪母乳等,添加的分量要慎之要慎!
6、必要时尝试不同的钓法
钓鱼中的“守”和“变”是很矛盾的两个理论,对于钓大鱼的钓友,一直的理念都是:坚“守”就是胜利!而对于竞技高手,如果10分钟都上不了一条鱼还不改变饵料或者钓法是无法想象的!
是“守”还是“变”,其实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对窝里有鱼还是没鱼,动作偏灵还是偏钝等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的前提下,我们的应对措施也不一样!以2014年高明第三届广东省休闲大赛为例:孙慎在第二场比赛前半个小时钓草鱼没有动作,之后果断改钓鲫鱼,后来终于成功逆转进入前十名;同样是在高明省赛,20 俱乐部的老宋第二场坚持钓草鱼,后来在比赛结束前五分钟终于守到2斤重草鱼一条,也挤入了前30名。所以说,是守还是变,没有标准答案,关键是要适合你自己! 在钓法的变化方面,不外乎是传统底坠法,大跑铅,小跑铅,台钓钓底,台钓离底,台钓半水,台钓水皮……至于什么飞铅等竞技钓法,在休闲钓用的机会非常小,就不再在讨论之列了。至于哪种钓法才对,其实也没有定论。以林海飞钓大黑鲩为例,按传统的说法,钓大黑鲩以传统钓法为佳!虽然林海飞也曾经多次尝试过用跑铅钓法上过比较大的鱼,但到后来还是发现用台钓对付大黑鲩吃口比较容易把握住,中鱼的机会也更高。这两年钓大黑鲩采用较多的则是中山钓法,所以说,钓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随着渔具行业的发展以及鱼情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7、让一个人试钓
有的钓场,规定一支竿只能由同一个人垂钓,不能换由其他人接着钓!这种做法,对于广大钓友来说是不可理喻的,但如果细细体味,也会发现其中大有玄机!
塘主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规定,主要是因为往往来的是一群人,但只有一个人开竿,等这个人钓到鱼以后,其他的人才决定开竿。如果首先钓的这个人上不了鱼,其他人连竿都不开了,几个人轮着用同一支竿过过手瘾算了!这种塘边鹤现象对于钓场的杀伤力是很大的,江湖上传闻的钓场黑名单,其实就是对塘边鹤的反制措施。
我们姑且不论这其中的是与非,但让一个人试钓的办法,却是普遍存在于收费高昂的赌塘钓鱼当中,其中必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还是那句话:我不是塘边鹤,但我保留做一个伟大的塘边鹤的权利! 图文原创:幸运小飞飞 2014年3月17日
(说明:地胆之所以成为地胆,主要是出于交通、时间、费用、环境等因素考量;喜欢游钓者,大多是性格所在,时间比较自由,而且有交通条件。然而无论地胆也好,游钓高手也好,大多都只在乎钓鱼的过程和乐趣,对渔获要求不高。地胆当中有一类人叫“塘边鹤”,这类钓友通常住得离钓场比较近,时间比较自由,而且往往不是一人作战。这类钓友能耐得住诱惑,虽人已在鱼塘边,但鱼不开口的时候绝不开杆,而一旦见到有钓友连杆上鱼了,他们会哗啦一下很快就坐下来开始钓鱼。)
广东省, 俱乐部, 一年到头, 编者按, 负责人
本主题由 鱼乐仔 于 2014-3-20 17:05 加入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