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水库钓春鲫出鱼有规律--转

handsome1331682014-11-06 00:15:07

水库钓春鲫出鱼有规律--转春季气候有两大特点:一是初春气温反复性大,二是仲春后升温很快。钓无定位的感觉更明显。但在我们这里的大石桥水库、铁佛寺水库等几座水库春钓最多的是鲫鱼,多年来出鱼情况却呈一定的规律性。了解这些规律,对春钓水库选位会有所帮助。据笔者观察这些规律大致有:

  一、先小库后大库。根据自己多年来春钓水库的实践,发现几座主要水库钓场出鱼有先后之分。最低气温在-5~5℃间反复,最高气温在12℃以下反复时,中型水库大石桥水库下游的两个库汊、铁佛寺水库下游的三个库汊先上鱼,其它水库没什么动静。当最低气温稳定在6℃以上,最高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大型水库鲇鱼山水库的上游入水河道汊子也开始上鱼。

  为什么每年大石桥与铁佛寺两座中型水库倒先开钩?较普遍的看法,它们的深水区域边都有相对独立、开阔的浅水区:在寒暖不定的初春,那里升温快,鱼儿可以方便地暖出寒归。

  二、先上后下。单就一个水库而言,除了大石桥水库与铁佛寺水库不同外,其它的水库,集中出鱼的钓区几乎都是先出现在上游,然后逐渐移到中游来,在中游会有一个短暂的稳定期,当中游也钓不到鱼时,春钓即告结束了。

  从一个库汊看,如果把春季的好钓位制作成一个平面图并且标上时间的话,那么通常开始出鱼的钓点在最上方,之后几乎每天都在下移,直到这个库汊钓不到鱼。这一情形,如果天气稳定升温时看得尤为明显。今年3月上旬起,20多天来,气温上升,反复不大。七里冲水库被称之为最好的“冠军”钓位下移了百余米,清塘坳水库的“冠军”钓位下移了500多米。

  三、先浅后深。无论哪座水库,一般春钓最开始都是从较浅的水面起步的。这个浅,因水库不同而有差异。有的可能浅到一米以内,有的则必须在1米甚至于更深以上的水区。大石桥与铁佛寺,最初的开口钓点,手竿不过1米深。在七里冲与清塘坳水库打串钩,岸边数米远的地方几乎可以看到底。但是随着升温,浅水区很快就鱼获不佳,手竿钓2~3米的水深,投竿钓4米左右的水深,反而效果可能更好一些。这种情形去年春在莲花山二库也非常明显。那个库上下不过500米长,西水东流,河道在南侧,北面原来是梯田坡地,最开始上鱼的钓位是最西头上方最浅的地方,同时南侧的钓位普遍比北侧好,串钩打在南侧,但是那些地方好景不过几天,只要南侧见到鱼后,很快就取北侧而代之,这条边2~3米深的地段成了钓竿集结地。

  四、先远后近。与深浅的规律相对应,有个钓近钓远的问题。过去未用串钩钓春鲫之前,作开竿钓的那些日子,钓友们都在竞相抛钩远钓,谁的竿长谁占优势。等到气温回升,最低温度到12℃左右时,鱼开始靠边,远钓已经没什么意义。近两年用串钩钓春鲫,更容易说明问题,串钩钓法把各个水库冬去春来开钩钓鲫鱼的时间分别提前了一周到十天呢!但是手竿一旦上鱼后,串钩上鱼率就会一天不如一天。

  为什么会这样?猜测是初春食物很少,鱼儿只是为了趋温而到上游来,但是为了安全与边儿的水温变化过快,鱼儿不愿意游到近岸来,到了温度上升,菌草萌生、虫虾活跃时,鱼儿就会竞相到近岸觅食。

  五、先大后小。因为食少,熬过一个冬天又多怀有鱼籽的鱼儿,正是需要摄入食物的时候,所以对送到嘴边的食物没有不食的道理。这一点在用串钩与长竿钓时,感觉最明显,投钩下去即上鱼的情况常见,而且闹嘴的少,大个体的鲫鱼多。可是钓着钓着,水愈钓愈深,愈钓愈近,鱼也愈钓愈小,大鲫好像在有了多种食物的选择时,恢复了“理智”,愈来愈不容易“上当”。

  六、先荤后素。春钓鲫鱼,开始时,用蚯蚓作饵比用素饵效果好得多,特别是用有活力的大中号的蚯蚓。随着天气转暖,短竿也能上鱼时,用素饵与用蚯蚓效果上没有什么差别了。再后来,闹嘴的小鱼增多,蚯蚓存不住钩,素饵反而中鱼率更高一些。

以上文章中提到: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学习了,有道理。

很久以前

学习了,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好帖,都是经验之谈,感谢分享!

很久以前

好帖帮顶,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了,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了,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技术贴,学习了!谢谢

很久以前

经验之谈。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中,赞一个!

很久以前

好经验,学习了。

很久以前

说的有理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不错,看看有意。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很久以前长沙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