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超级鱼漂的诞生

wj0082018-01-26 14:34:27

鱼漂是垂钓过程中鱼儿咬钩时传递表达鱼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垂钓工具,被称为钓鱼人的“眼睛”,随着休闲娱乐及垂钓行业的飞速发展,一方面随着鱼竿技术的提高,鱼竿使用越来越轻、越来越长,鱼漂和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加上很多钓友视力欠佳观漂非常吃力;另一方面,随着各种黑坑玩法和竞技比赛玩法的普及以及钓鱼爱好者钓鱼技术水平的提高。市场急需灵敏度高并能放大鱼咬钩前的鱼漂预告信号和咬钩顿口信号的专业鱼漂,并具有较远可视距离和高清晰明显的视觉效果,然而,传统鱼漂千篇一律的结构已无法满足各类专业用途的鱼漂的苛刻要求,导致钓友们经常频繁购买更换鱼漂却难以满足需求。 鱼漂的灵敏度由鱼咬钩引起的鱼漂动作幅度大小和动作过程时间长短来确定,而幅度大小是由鱼咬钩时的吸力克服漂尾目数变化产生的浮力及鱼漂在水中运动时产生的阻力决定的。鱼漂在水中下降漂尾目数变化产生的浮力是由漂尾的横截面积决定,漂尾越细目数变化时产生的浮力越小,在相同鱼咬钩的吸力下鱼漂动作幅度越大 ;鱼漂动作过程时间是由鱼漂下降过程和上升过程两个时间构成,鱼漂在下降过程时,鱼漂向下运动时产生的阻力越小,鱼漂动作幅度越大,行程越长,鱼漂下降过程时间越长;鱼漂在上升过程时,行程是上述的下降行程已经固定,则鱼漂向上运动时产生的阻力越大,鱼漂上升过程时间越长。 一款灵敏度高的鱼漂主要是表达咬钩前的预告信号和加强咬钩信号的顿感两个阶段,并非咬钩后摆头转身的黑漂动作,一款高灵敏度鱼漂应该是鱼漂动作幅度大和动作过程时间长,即便是长鱼竿远距离时也能给钓鱼者更加清晰、明显的动作信号,方便垂钓者做好准备判断入口动作提竿中鱼。 本实用新型的鱼漂,是由依次连接的漂尾1、漂身2和漂脚3组成,所述漂身为纺锤形,所述漂身在横截面积最大处5和漂尾1之间的漂身2表面,沿纵向设有多条等间距的环形凹槽4。 本实用新型的鱼漂优点:具有在鱼咬钩时产生更大的动作幅度和延长了鱼漂动作时间,使钓鱼者更容易观察到,为钓鱼者提供更加清晰、明显的动作信号。 鱼漂的灵敏度由鱼咬钩引起的鱼漂动作幅度大小和动作过程时间长短来确定,也就是说鱼漂在相同鱼咬钩吸力情况下,鱼漂动作幅度越大鱼漂越灵敏。钓鱼调好漂后,鱼饵、线组及鱼漂的重量和鱼漂的浮力处于平衡状态,使鱼漂下降的力F下=f吸-f浮-f阻,其中:f吸是由鱼咬钩的吸力,f浮是漂尾下降的目数所产生的浮力,f阻是鱼漂下降运动时水产生的阻力,f浮是鱼漂在水中下降漂尾目数变化产生的浮力是由漂尾的横截面积决定,漂尾越细目数变化时产生的浮力越小,在相同鱼咬钩的吸力下鱼漂动作幅度越大 ,本实用新型不考虑f浮和f吸的变化,即在漂尾直径粗细和鱼咬钩的吸力不变的情况下,f阻越小则鱼漂下降的力F下越大,也就使鱼漂动作幅度越大,也就是说:在鱼漂下降过程中,f阻越小越好。 现在提出个新的概念,如之前的分析,使鱼漂上升的力F上=f浮- f(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鱼漂上升运动时,我们希望的是鱼漂上升越慢越好,上升越慢带来的好处,第一是鱼漂上升运动过程时间加长,第二是鱼吃饵咬钩动作是一下一下的吸食动作,上升越慢即F上越小,鱼越不容易感觉到鱼钩或鱼线的存在,更不容易吐钩。 F上=f浮- f(阻)公式中,是发生在鱼吃饵动作一下吸食和下一次吸食动作间歇时段,所以f吸为零没有在公式中写出,f浮还是由鱼漂下降过程中漂尾下降的目数所产生的浮力,由公式得出,f(阻)越大F上越小。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在本实用新型不考虑f浮和f吸的变化,即在漂尾直径粗细和鱼咬钩的吸力不变的情况下,要做出灵敏度更高的鱼漂,就要使鱼漂的f(阻)上升运动时水产生的阻力越大越好、f阻下降运动时水产生的阻力越小越好。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漂采用了纳米泡沫制作的纺锤形漂身2,在横截面积最大处5和漂尾1之间的漂身2的表面即漂身2的上半部,设置多条环形凹槽4,凹槽4的开口朝向鱼漂上浮的方向,使鱼漂上浮时阻力最大;而鱼漂下降时因凹槽4 开口朝向上方,且漂身2的上半部分表面是逐渐收窄纺锤形,使得凹槽4的设置对鱼漂下降时阻力没有影响。经实测顿口过程时间延长1倍以上。 前面已经论述过,影响鱼漂灵敏度的重要因素是漂尾的粗细(即横截面的大小),本产品另一个巨大跨越性突破是采用变截面三棱锥形状漂尾,在漂尾相同可视宽度情况下提供最小的漂尾横截面(也可以说:在相同漂尾横截面情况下提供漂尾最大可视宽度)。在保证漂尾可视性情况下,大幅提高了鱼漂的灵敏度。 结合下面图形加以说明:图形中的圆形表示现在市面上流行的传统漂尾横截面。图形中等边三角形表示本产品采用的变截面三棱锥形状漂尾横截面。圆形的直径表示为2R,等边三角形的高也是2R,由三角函数推导出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31R。当今市面上流行的漂尾形式多为:1、圆柱形普通漂尾,漂尾直径一般采用0.8mm或1.0mm玻纤。2、圆柱形+顶部加粗漂尾,圆柱形部分同上,加粗部分(采用圆柱形或片状扁尾)直径1.5mm至2.5mm,用以增加可视性。对灵敏度没有改善。 3、圆锥形漂尾,采用变直径的圆锥形,直径变化范围1.0---0.6mm(漂尾上部变细),用以增加灵敏度。降低了可视性。 本产品鱼漂采用变截面三棱锥形状漂尾,采用直径1.0mm的水晶透明玻纤,在漂目最常使用的3---10目区间精确磨制成变截面三棱锥,第3目处截面最小:2R=0.65mm、2.31R=0.751mm。

通过之前论述,灵敏度比就是截面积之间的比值,各截面积由相应数学公式计算得出。“圆形0.7”表示漂尾圆柱形截面直径2R=0.7mm,“圆形1.0”表示漂尾圆柱形截面直径2R=1.0mm,圆柱形的平均可视宽度不变,等于截面直径。三角形截面的最小可视宽度是等边三角形的高2R=0.65mm三角形截面的最大可视宽度是等边三角形的边长2.31R=0.751mm此表格是把平均可视宽度均为0.7mm的圆柱形漂尾、三棱锥形状漂尾和圆柱形截面直径1.0mm漂尾三者之间灵敏度对比。截面积百分比和灵敏度比的A列(绿色字)是以“圆形0.7”为基数计算的。截面积百分比和灵敏度比的B列(蓝色字)是以“圆形1.0”为基数计算的。 通过表格计算对比得出: 变截面三棱锥形状漂尾在第3目最细处的灵敏度是圆柱形截面直径2R=0.7mm漂尾的1.58倍,更是圆柱形截面直径2R=1.0mm漂尾的3.22倍 采用变截面三棱锥形状漂尾的另一个优点是,由于使用的是水晶透明玻纤(一级品),透光度超强,能够产生物理上三棱镜折射效果,三棱锥形漂目段的目视感觉漂尾直径要比实际粗不少,亮度也比圆柱形漂目段亮了不少。可见本产品性能具有巨大跨越性突破,是钓鱼人梦寐以求的工具。 ※※※使用注意事项:※※※1、本鱼漂在下水使用前,应用手拿住鱼漂在水中涮几下,排除凹槽中的气泡!!!!!!!。切记!切记!切记!2、本鱼漂在调漂时,过程步骤无数的前辈和大师都有详细的讲解,各有千秋,这里不再重复,只是强调增加一步测试单饵压低目数的过程。为什么要增加这一步,在此说明一下:本鱼漂最灵敏处是漂尾第3目,所以为得到最佳性能,平时我们常说的台钓的“调4钓2、调5钓2”什么的,在本鱼漂使用时变为“调X钓3”,其中的X=测试单饵压低目数+3目。举个例子:假如你用搓饵的方法,测试出单饵压低目数为7目,则X=7目+3目=10目,调钓变为“调10钓3”;假如你用拉饵的方法,测试出单饵压低目数为4目,则X=4目+3目=7目,调钓变为“调7钓3”。 为什么本鱼漂调漂动不动就是调7、调10的呢,因为采用变截面三棱锥形状漂尾,灵敏度大幅提升,单饵压低目数较大的缘故。※※※友情提示:※※※1、本鱼漂为钓鱼的工具,非工艺品,对本产品外观有过高要求者慎重购买!!!!!(此提示不代表本鱼漂做工不精致,只提示给过高要求者)2、本产品每个鱼漂都单独精确标定“吃铅(比)”数值,形式为“吃铅(比):X.XX(X.XX)”,其中括号前面的X.XX为吃铅克数,括号里的X.XX为吃铅比数值,方便大家根据情况选用鱼漂、积累经验。注:所标定吃铅克数为鱼漂净吃铅量,不包含线组、铅皮座对吃铅的影响。3、本鱼漂的工艺复杂程度和难度想必各位通过上述阅读也应该有所了解,因此销售价格比较高,适用于竞技钓或黑坑比赛,休闲钓不建议使用。4、本鱼漂的设计、制作的出发点都是追求最佳性能,为钓鱼人提供一款具有超级性能的鱼漂。因此在外观上去掉了各种繁缛复杂的华丽装饰,增加了对鱼漂参数具体精确描述。在凹槽结构的加工制作中,手工制作,受现实工艺所限凹槽内部边缘难免存在毛刺等瑕疵,但绝不影响鱼漂性能,反倒是增加鱼漂上升行程的阻力,提升设计性能。 望各位谅解,在此感谢!!!!!!!!!!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好长

很久以前哈尔滨

晕๑_๑

很久以前哈尔滨

很久以前北京

很久以前北京

很久以前北京

很久以前北京

很久以前北京

很久以前哈尔滨

很久以前哈尔滨

很久以前哈尔滨

很久以前哈尔滨

很久以前北京

很久以前哈尔滨

怎么样,有什么建议吗

很久以前哈尔滨

很久以前哈尔滨

很久以前哈尔滨

很久以前哈尔滨

给你推荐一条微博https://weibo.com/6473466013/G0MHRdP2N

很久以前哈尔滨

很久以前哈尔滨

很久以前哈尔滨
1/6下一页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