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鱼立竿子,是化老师和他的徒弟们(李大毛除外,他的立竿不经典)的经典动作。
化老师抱着竿子遛鱼的镜头,被很多钓鱼人视为经典,在我眼里,则是基本错误的。
不说完全错误,是因为,利用竿子的韧性,消耗鱼的体力,这个出发点是正确的。
说他基本错误,是因为简单的物理学原理——竿子弯成锐角和钝角时,受力区间分布的问题。
看图就明白。
一个是我们130特战队兄弟在红枫湖钓鱼时,立竿遛鱼的视频截图,一个是我手画的。
一看就知道,立竿遛鱼,鱼竿在顶部形成一个区间很小的锐角范围。
基本上,受力点就在那短短的一两节上。
这就是很多人断竿子的原因。
我画的图,是大角度(钝角)抬竿遛鱼的模式,大师们遛鱼时,李大毛用这种最多——这也是我多次说李大毛比其他大师们“有文化”的原因。
其实,中国早期的大师们大多没有多少文化,不过咩,咱也不能因此抹杀人家对钓友们钓鱼启蒙所做的巨大贡献。
同时咩,也要正确认识他们对钓友们的误导。
咋了今天?要做哥白尼啊
说了很多次的道理,还有人不明白啊。索性写在这里。看到的人多,“科普”。
靠,我都成反面教材了
顶一目,黑漂!!
说了就落实!顶你!
明白主啊。这年头大师说屎香都会有人跟着。化氏竿子为啥断竿率排第一,第一是质量问题第二就是跟着他学的这错误动作
那该怎样遛鱼呢?
大宣的杆子用的调性硬,鱼的瞬间冲击力已经超过杆子,线组承受力的极限,最后只有切线了
说的对
安他这立竿,立45度,大鱼一发力,妥妥滴拔河,八字遛鱼法,也是立住了竿子遛
同感。
直立杆控鱼,钓线受力小,鱼竿弹性大对鱼有较强的牵制力,同样在鱼发力前也有较大的缓冲余地。你画的这个,确实可以保护鱼竿,但因角度大钓线受力强,弹性余地小,且更容易拔河断线。然而,李老师在用矶竿抛竿作钓时采用大角度控鱼是完全正确的,其原因在于当直立控鱼时钓线通过导线眼的阻力增大导致出现渔轮卸力出线不顺畅(这也是许多钓友用矶竿抛竿时常跑鱼的重要原因)而在大角度控鱼时,钓线通过导线眼的阻力更小出线更顺畅鱼轮卸力功能则发挥的更好。(这也是老手筏钓遇巨物发力时直接把鱼竿插入水中的原因)
这位“大师”好装,!B
纸上谈兵
保持竿子较大角度,让竿子整体受力,就行。不是非得用我画的那个角度。那仅仅是举例说明。
你还挺喜欢研究的。有空一起研究
你有没有注意,李大毛用手竿,也不是老化那种抱竿子遛鱼法?
杆调性来讲杆太硬就前面两节受力的话,立杆角度就小了。软杆立不直的。个人见解不对勿喷。
喷喷更健康老有人喷我。挺逗的。
有自己的见解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