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亚,有一个鱼竿和鱼篓的故事广为人知. 两个年轻人外出旅行,因为迷路而越走越远,到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这个地方距离最近的村镇也有几百公里.眼看着所有的食物没有了,而要返回也是不可能的. 正在绝望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个钩鱼的的老人.老人手里拿着一根鱼竿,鱼篓里有一些鱼.他们立即向老人求救.老人说,从这是里出去走到有人烟的地方,至少有七天的路程,我手里的两样东西送给你们,请你们自己渡过难关吧.老人请他们自己选择,要么要鱼篓的那些鱼,要么要钓鱼竿.年龄大些的要了鱼篓里的鱼,他说,我没有力气去钩鱼了,我吃着这些鱼回去吧.他拿着鱼篓上路了.年轻一些的拿了钩鱼竿以后,心里想,有了钩鱼竿就去找有鱼的地方钩鱼,也没有问题.他很高兴地从老人手里接过钩鱼竿就上路了. 几天过去了,拿了鱼的那个人把鱼吃光了,但是也仅仅走了一半的路程,在他要开始下一半路程的时候,他饿死在了路上. 而拿了钩鱼竿的人呢?他拿了钩鱼竿以后就寻找能够钩鱼的地方,当他距离有鱼的地方还有十几公里的时候,他再也走不动了,也饿死在了路上. 很多年以后,又有两个年轻人同样因为迷路到了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在他们山穷水尽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人,老人手里有两样东西,钩鱼竿和有一些鱼的鱼篓.他们向老人求救,老人依然分别送给他们每人一样东西以后就走了. 两个年轻人是好朋友,他们商量,我们不能分开,两个人的力量和智慧肯定比一个人大,我们共同吃着这些鱼去寻找钩鱼的地方,边钩鱼边边向有人的地方靠近就有救了. 果然,在鱼篓里的鱼将要吃尽的时候,他们找到了钩鱼的地方,一个上午就钩了十多斤鱼.而后,他们把钩的鱼晒成鱼干,向着来路走.不久又发现了钩鱼的地方,他们又钩了很多的鱼. 十几天以后,他们成功地从死亡之地脱困,回到了出发的地方. 澳大利亚人把这个故事作为他们民族的座右铭,告诉自己的子孙,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精诚合作,而不要自私狭隘. 澳大利亚人因而以精诚合作闻名于世,他们有一句格言家喻户晓:合作可以把成功无限地放大,自私狭隘只会毁掉前程.
寓言故事, 故事
本帖最后由 虎强 于 2012-8-29 09:48 编辑 先坐沙发再看故事,小时候最喜欢《故事会》还有小人书[attach]1266305[/attach]
路过。路过。路过。
那些故事书已经绝迹啦
是阿!那些小本黑白的故事书是我的童年美好回忆呀!
要想走得快,独自前行;要想走行远,结伴同行;
好故事………真诚相对…………学习了………谢谢楼主了………
这个该顶,要大力宣扬!点评[attach]1266306[/attach]风火山林钓友关注鱼获多些,对钓鱼文化不怎么热,哎…………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2-8-29 12:20
有道理啊~!!!
钓鱼者,不要只关注鱼获,鱼文化也是很重要的!!!
以为又是那种两个小白兔一个要现成一个要种子的白痴故事, 这个寓言比较合常理点评[attach]1266307[/attach]风火山林钓友关注鱼获多些,对钓鱼文化不怎么热,哎…………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2-8-29 12:20
现在的人都是自私的,那样事现在的社会是不可能发生的点评[attach]1266308[/attach]风火山林确实自私,我自己都感觉自己很自私的,可能经历事情少,或者叫少不更事吧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2-8-29 12:21
感觉中国教育故事比较易懂的]
得天毒厚 发表于 2012-8-29 10:24 这个该顶,要大力宣扬!钓友关注鱼获多些,对钓鱼文化不怎么热,哎…………
fengep 发表于 2012-8-29 11:24 以为又是那种两个小白兔一个要现成一个要种子的白痴故事, 这个寓言比较合常理钓友关注鱼获多些,对钓鱼文化不怎么热,哎…………
杨晨华 发表于 2012-8-29 11:46 现在的人都是自私的,那样事现在的社会是不可能发生的确实自私,我自己都感觉自己很自私的,可能经历事情少,或者叫少不更事吧
这个故事说了只有合作才能共赢,可是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那个老人去哪了?那个老人是怎么走出去的还是死了。点评[attach]1266309[/attach]fengep通常这个老人是神仙变的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2-8-29 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