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建桥 于 2013-1-29 20:08 编辑
8.14 看了宿老的那篇文章,我也有了一些冲动。宿老写得太好了。我文才不济,班门弄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8月15,今天上班没什么事,我就用手机写贴子。可是登陆不了。没办法,就在手机的记事本里写,心想回家再传到电脑也是一样。谁知,辛苦写了关天,竟然传不上电脑。手机里只有两按钮,一个是编辑,一个是删除。 实在不行,我只好在键盘上再打一遍了。
发烧友
发烧友这个名字是另一个钓友起的。 那年,我们哥仨都在东莞上班。到莞的第一天,我就向工友打听这里好钓鱼的去处。可惜大伙都没这个爱好,不太清楚钓点,但有一点很明确,不远处就是滔滔的东江,应该有鱼钓。办好入职手续,我就借了辆自行车,直奔东江考察钓点去了。 说实话,这么大的江,我还没在这样的水域钓过鱼,于是,还没上班,我就因为这条东江,爱上这里了。 这之后,除了上班,睡觉,就基本上往东江跑了。 第一次江钓,没经验,把一支海竿抛到江里,半天也没动静。江水很急,时不时挂上垃圾,弄得很烦。那时,我只有一支海竿,一支手竿。手竿嘛,抛到江里,显得太渺小了,更加没有一点希望。这时来了一个本地老头,他说,这里边很多鱼。他说的里边,是指东莞自来水厂在这里设的抽水站,一米多粗的水管,一字排开,为了挡垃圾,取水点外设置了拦网,取水点看起来就象个鱼塘。 我和小杨就坐在上游的堤坝上,这堤全是花岗石彻成,凳子都省了,哥两个直接把屁股贴在又凉又光的石头上。这个抽水站一面是岸,二面是直插河心的石堤,还有一面是网,可能是用来拦垃圾的。水面一共有一亩多吧。我之所以不到里边下钓,觉得这里边被网围住了,鱼是进不来的,就是能钻进来的,也是小鱼小虾,激不起我的欲望。在江边禅坐了两个钟,我跟小杨说,把钩子扔里边试试。这哥们可能心里想的跟我一样,觉着里边没鱼,硬是泥像一般,面向东江,岿然不动,手里死死握着我的那条4.5米的玻璃竿子。眼看要到12点了,要回去公司吃午饭。我心里有点失落。看来要当空军了,出师不利啊。 又过了半个钟,我对小杨说,扔里边试试看,反正你一转身就行了,屁股都不用抬。如果手竿在我手里,我是要试一下的,宁杀错,莫放过啊。在我的谆谆都诲下,小杨终于90度左转,把钩子扔进了风平浪静的抽水站,然后轻抬竿子,准备调漂。不曾想,一抬没动,我想准是挂底了。小杨左一把,右一把拉扯,钓线却呜呜的快速切起水来。中鱼了,我心里喊,一边飞奔过去,抢过竿子遛鱼,生怕小杨把鱼弄跑了。不一会儿,一条一斤多的红鲤浮出水面。被我硬生生提将上来。 鱼虽不大,彩头好啊。我赶紧把海竿挪到里边。有句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按照这个道理,鱼是很怕网啊,它们怎么会钻到网里边来呢?想不通啊。 不管了,用我们的饵料(那会儿,我们不知道有XX8,无论XX9,神马都是浮云),在饲料店买的粟米粉,一元一斤的,用面粉做粘合。话说我之所以一开始不愿到里边抛海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水管密布,还有一个水泥架子,象房屋的混泥土框架那样,竖在水中,海竿施展不开手脚。这会儿也管不那么多了,权当手竿使吧。
把爆炸钩的6个钩子都搓上饵,轻轻放入水中。 线还没收紧呢,海竿一个大弯腰,直往水中扎。好在我双手还在握着竿子收线呢,大鱼上钩了,哪里还能跑得了?几个回合下来,一条5斤左右的鱼就被我拖到河边的沙滩上。这沙滩很象海滨浴场的,,细软,关键是,它由浅入深,抄网都省了,好地方啊,你懂的。鱼上了沙滩,我说是鲩,小杨说是鲮,反正我以前没见过,我们家乡可没有这种鱼。管它呢,我鱼钓,我就高兴。
我们俩左右开弓,不到半个钟竞然钓了十几斤鱼。前面在江里守了三个钟一无所获,这会儿在围堰内一下子就钓了十几斤。真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选对钓位,才是王道。
不打窝,用简单的钓饵,在东江这种大水域里短时间内钓上那么多鱼,在现在看来,若非亲身经历,的确难以相信。
首战告捷,当我们俩雄纠纠气昂昂回到公司,俨然成了凯旋归来的英雄。美酒和美女成了午宴的第五道菜。咱哥俩,成了公司钓鱼圈的元老,开山鼻祖。一时间,溢美之词常在耳边索绕,秋天的波菜暗送(公司里美女如云啊),上班干工作,都带着满满的自信。 钓鱼这种高雅的爱好,迅速在公司漫延,取代了麻将,成为一种广泛的群体性业余活动。资金很快四面八方涌来,我成了“董事长”,负责运筹钓具这一滩子事。
很快,我们就在东江边插上十来支海竿,齐刷刷一排。“公款”买的,呵呵。因为我们部门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平时都吃食堂,自已无锅无灶的,钓到鱼就胡吃海喝。这些钓竿也就自然是公用的。上班轮流上,钓鱼也轮流钓,换人不换竿。 话说集资买钓具时,小杨竞然一分钱也未出。你一定会说,这也太那个了吧。且慢,不要过早下结论。前面说到,我们无锅无灶的,钓到鱼就到外面去加工,大吃大喝过后,通常是小杨悄无声息的埋好了单。好兄弟啊,实在人。买钓具却一毛不拔,的确让所有人大跌眼镜。每次钓鱼,小杨只要有空,绝不落下,铁杆钓友一个。后来大汉(另一钓友)都叫他发烧友了。也许是我和大汉以前玩发烧音响的缘故,此号信手拈来。 一天,赴钓途中,小杨在路边捡到一条钓竿,如获至宝。只见些竿:单节不可收缩,一米多长,又短又小(男人不爱,女人也不爱),关键是,通体艳红,这哪是钓竿,这分明就是小孩的玩具。只有玩具才搞成如此妩媚,如此妖娆。再说,短小的家什,能搞出什么名堂。我看都不愿多看一眼。可小杨却象孙悟空得了金箍棒。 他向我要了点淘 汰下来的爆炸钩,拆上面的钩子用。又要了点钓线,专心的搞他的武器去了。没有浮标,也不用太空豆,八字环,铅皮座之类的神马东西,小杨硬是把那支短小精悍的钓竿玩得风生水起。以至于成为钓坛的一个另类的风景,成为钓坛史上的一座需仰视才见的丰碑。至今,小杨的形象,仍然是我心中的一尊神。 这个贴子一开场就写他,我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一,小杨的钓组,简简单单,在崇尚绿色低碳的今天看来,那时的他,已经做到极致。二,小杨用饵极省,核桃大小的一此团饵,少则能能钓一二斤,多则能钓三五斤。而且极稳定,从不当空军。让我们这些一出钓就几斤甚至几十斤饵的“大钓”们无地自容。一开始,小杨在我们的嘲讽和冷笑中,坚持自己的原则。一顶草帽,一根细小的钓竿,孤独的坐在宽阔的东江水面大水管上,雕像一般,寂寥而执着。收竿时,总能给你惊喜,三五几斤鲮鱼是常有的。渐渐 的,他钓获的不仅仅是鱼,还有越来越多的尊敬,越来越多的尊严。你我至今都无法超越他的钓技和理念。 一开始,我们只要大鱼,一斤以下的直接放生。老大知道后,心痛得要命,说是要晒成鱼干,大小都要。于是,那天我们就钓回来一编织袋的鱼。大小通杀。回去后,几十个同事没人动手,小杨却不慌不忙的杀好鱼,把每一条鱼,都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抹上一层厚厚的盐。淹一晚,第二天拿到楼顶上晒。不发臭,也不生虫。到天气冷钓不到时鱼时,我们竟然晒了数量惊人的鱼干,这是后话。 小杨后来回广西老家去了。我再也没有见过他。但是,十几年来,我常常会经意不经意的,想起他。
????、/不懂得什么意思?
板凳,坐等楼主精品帖点评[attach]1261952[/attach]建桥你们不骂我就好了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2-8-15 20:59
兄弟别在这里意淫哈。。。。
地板上坐等楼主精品帖
慢慢写,我等你!点评[attach]1261953[/attach]建桥嗯,我写得慢。请多多抱涵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2-8-15 21:01
下文呢?没了?点评[attach]1261954[/attach]建桥有的,慢慢来,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2-8-15 21:03
怎么,手机没电了?还是电脑死机了?
不懂......
等待你的大作................
我喜欢这样的文字,楼主继续,等着呢,别太监了点评[attach]1261955[/attach]建桥喜欢就好。硬着呢。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2-8-15 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