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钓东江(12)—重出江湖

haclb2014-11-02 22:48:26

本帖最后由 ヤo袹生秂oοΟ 于 2012-6-21 16:51 编辑

前 言

自从发帖(钓东江(11)——梦想中的大鲤)以快3个月没发鱼获帖,有钓友问“ヤo袹生秂oοΟ你不钓东江了吗”?作为钓鱼爱好者守着这么好的钓场3个月不钓那还不得让人给憋死,回河南老家了,一回就是2个月左右。本来我是不打算再来广东了,可在家又没地方钓鱼,天天靠打麻将消磨时间。时间已久又想东江了,想东江的水,想东江的鱼,想广东的钓友....。做了好几天的思想斗争,毅然决定又踏上南下的列车。这边一切安排好半个月已过去,天天急呀。

东 江 简 介

东江,原称为循江,南汉改为浈江,宋代更名东江,为珠江流域水系支流之一。该河流发源于江西,流行广东河源、惠州等地区,在东莞与珠江主干流会合。东江河神传说为东河潘大仙。

东江是我省重要的四大水系之一,发源于江西省寻邬县桠髻钵山,源区包括寻乌、安远、定南三县,上游称寻乌水,在广东省的龙川县合河坝与安远水汇合后称东江。自东北向西南流入广东省境,经龙川、河源、紫金、惠阳、博罗、东莞等县市注入狮子洋。

东江干流全长562km,其中在江西省境内长度127km,广东省境内435 km,平均坡降为0.35‰,石龙以上干流长520km,广东省境内393km。流域总面积35340km2,其中广东省境内31840km2,占流域总面积的90%,石龙以上流域总面积27024km2,广东省境内23540km2。东江流域基本情况汇总表 东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干湿季节,流域内多年平均雨量为1500~2400mm之间,平均值为1750 mm。多年平均蒸发量在1000~1400mm之间,平均约为1200mm。多年平均气温为20~22°C。多年平均径流量(博罗站)为237.9 亿m3,最大年径流量为1975年的374.4 亿m3,最小年径流量为1963年的50.5 亿m3。根据1956-2005年径流流量系列分析,东江流域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是331.1亿m3。2005年石龙镇以上水资源总量约260亿m3,东江流域广东省境内约为291亿 m3。东江流域中上游已建成的大型水库有三座,分别为位于支流新丰江的新丰江水库、位于贝岭水和寻邬水汇合口下游枫树坝水库和位于支流西枝江的白盆珠水库,三大水库总的兴利库容为82.3亿立方米,控制面积11736平方公里,占石龙以上流域面积的42.8%。

东江主要支流有贝岭水、利江、新丰江、秋香江、公庄水、西枝江、石马河、曾田河等,东江干流水质尚属良好,流域内的西枝江、淡水河等部分支流和角洲区域水质则相对较差。由于面源污染原因,干流丰水期水质较枯水期差。

东江干流枫树坝以下共布置14个梯级,分别为河源市的龙潭、稔坑、罗营口、苏雷坝、枕头寨、蓝口、白坭塘、黄田、木京、横圳(风光)、沥口(观音阁)电站和惠州市的下矶角(福园)、博罗(剑潭)电站及东莞市的石龙电站。其中,已经建设完成的有枕头寨、木京;正在建设中的有蓝口、黄田、横圳(风光)、博罗(剑潭)四宗。

东江流域内提水、引水工程2万余处,截至2007年7月份,在东江取水的较大取水户主要有: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最大取水流量100m3/s,年规模24.2亿m3/a)、深圳市东江水源工程管理处(最大取水流量26 m3/s,年规模7.2亿m3/a)、广州市自来水公司(最大取水流量12.08 m3/s,年规模3.8亿m3/a)等。2005年流域内各主要城市的用水量为:广州83.7亿m3、深圳16.8亿m3、河源16.6亿m3、惠州21.4亿m3、东莞20.2亿m3。

东江直接肩负着河源、惠州、东莞、广州、深圳以及香港近4000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东江流域五市人口约占广东省总人口的5成,GDP约两万亿,占全省GDP总量的七成,在全省**、**、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江流域是一个关联度高、整体性强的区域,东江水资源已成为香港和东江流域地区的**之水、生命之水、经济之水。

东江鱼种有:鲫鱼,鲤鱼,草鱼,鲢鳙鱼,白条,翘嘴,昂刺,鲶鱼,罗非鱼,鳊鱼,鲮鱼,红眼鱼,甲鱼,乌龟,趴地虎,清道夫....

正 题

时间 :2012.06.17(13:30-18:30)

天气: 多云间阵雨(26-31°)

钓点: 东江石排至石龙段

人物: 楼主 徒弟(舅舅)

鱼竿: 4.5米杂牌竿2把

鱼饵: 大罗非 澡鲤 拉丝粉(8:1:1)

钓组: 4.5米1.5#1.0#主线 子线 3号伊豆钩

钓法:无漂重坠搓饵

今日没什么安排,为钓鱼起了早。10点起床,洗漱,买菜,做饭。吃完早餐12点多了(对你们来说是午餐了,工作原因每天都这样)。

一切收拾完毕出发。钓点(D)离家(A)不远10多分车程。中途去了渔具店买了包鱼饵到钓点1点多了。

我喜欢来这里,离航道比较远,地势最高,不用担心涨潮再搬家。还有免费停车场,公厕。树荫,休闲凉椅。

钓点小景

以上是钓场小景

今年的龙舟锦标设在东江园洲段,有时间的钓友端午当日不要错过吆,钓鱼 观龙舟赛两不误。

今日又逢礼拜日,垂钓的鱼友特多,好位置给占完了。没办法谁让咱来晚了,只好找一水位较浅(4米)地势洼一点的。(运气不错没涨潮还一直在退)活饵,开竿,整理钓位几分钟就搞定了。

钓友还真不少没好钓位了

我的简单装备

今天风大浪高,对我们用无漂重坠钓组来说没多大影响。

在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无漂钓法。

无漂能钓鱼吗?

可以,特简单。

怎么辨别鱼信?(我也不想用无漂钓组呀,没办法 4.5米竿稍直下方水深在4米 ,涨潮退潮水位不停变化。)

鱼信的来源是靠钓线的绷紧,竿稍的弹动。

钓线怎样绷紧?

就是加重钓坠。钓坠的重力能把你所用的钓竿的竿稍拉小幅度的弯曲就可以了。固定竿架找底。找底时鱼竿放在竿架上,竿稍触水,慢慢调整炮台,使其竿稍离水,直到竿稍出现小幅度弯曲就可以了,这时是钓钝。如果想钓灵,根据子线(建议子线不易过长)的长短继续调炮台,凭感觉底钩触底即可。

无漂钓法也适合夜钓,无需钓灯。一手握住竿尾不放,与吃钩时感觉像啄木鸟啄树干的声音,凭经验何时杨竿刺鱼。

其实无漂垂钓挺简单的,线组没什么要求。不过要有一定的自然条件:水深不能大于钓线的长度,大于钓线的长度就不能钓底了。比如钓底:4.5米钓竿,4.5米钓线。固定好鱼竿竿稍直下方的水深在4.3米最好,水平面距离竿稍30公分左右,距离过大,水平面到竿稍钓线会摆动影响鱼信。

我俩的钓竿

钓位前方

左手边

刚抛几竿就见我舅那竿稍有力的下拉,“快拉”立马杨竿刺鱼,一尾罗非请上来了。那鱼还没入护,我这竿又中一非非。我这鱼钩还没取出那竿就上一非。“今日鱼情不错”,我心想

上鱼了开竿鱼 没拍到 手机没抓拍功能精彩瞬间错过了

我也上鱼了还跑拍到了吧

又上一条 小样还挺好看里

第N条还是非非

没到今天能有这么好的鱼情,大鱼护在车上没拿,我返回去拿鱼护。拿鱼护回钓位,远远看到一幕顿时心凉了。

可恶的电工在我钓位旁电鱼,不是他们3人我非干他一顿,哎:手机不给力,不然让他仨在全国人民面前露露脸。

电工过后鱼口就不好了,上鱼速度极慢。直到收竿鱼口还是不好。不过收获还可以过了把鱼瘾,小解毒。

今日鱼获不多目测3斤左右,满足了。

花絮:

为了发表此贴我从编辑到发帖搞了近一个工作日,就整出这个鸟帖,文笔有限大家凑合看吧。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到用时方恨少。”发帖比钓鱼还累。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不错的帖子!钓鱼、上网都开心!

很久以前

抢位置,看精贴!点评[attach]1250395[/attach]ヤo袹生秂oοΟ比大哥您的帖差远了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2-6-21 16:55

很久以前

又见东江···楼主好文采点评[attach]1250396[/attach]ヤo袹生秂oοΟ过奖了 谢谢观看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2-6-21 16:54

很久以前

a30325141 发表于 2012-6-21 16:51 又见东江···楼主好文采过奖了 谢谢观看

很久以前

澍爸爸 发表于 2012-6-21 16:38 抢位置,看精贴!比大哥您的帖差远了

很久以前

很不错!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好收获 电工实在是太可恶了

很久以前

楼主终于诞生精华帖了,恭喜·!点评[attach]1250397[/attach]ヤo袹生秂oοΟ谢谢满版 下次还来精帖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2-6-21 17:16

很久以前

满篓 发表于 2012-6-21 17:10 [attach]1250398[/attach]楼主终于诞生精华帖了,恭喜·!谢谢满版 下次还来精帖点评满篓期待中!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2-6-21 17:27

很久以前

图文并茂 谢谢分享点评[attach]1250399[/attach]ヤo袹生秂oοΟ谢谢您的观看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2-6-21 17:23

很久以前

406543048 发表于 2012-6-21 17:22 图文并茂 谢谢分享谢谢您的观看

很久以前

ヤo袹生秂oοΟ 发表于 2012-6-21 17:16 谢谢满版 下次还来精帖期待中!

很久以前

在这么大条河钓鱼还没试过点评[attach]1250400[/attach]ヤo袹生秂oοΟ有时间来试一下 大物超多 俺人品不好 东江钓上的一草鱼有80+斤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2-6-21 17:36

很久以前

飞扬飞 发表于 2012-6-21 17:31 在这么大条河钓鱼还没试过有时间来试一下 大物超多 俺人品不好 东江钓上的一草鱼有80+斤

很久以前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