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如何选择一支好的鱼竿?---“调性”与“硬度”的误区

老鲍钓鱼2014-11-03 18:14:30

前几日在论坛看到很多朋友在选择杆子上纠结万分,大家纷纷献计献策。在感悟吧友之间热心的同时,又发现一些大家都经常犯的一些错误或是走进了同一个误区,就是竿子的“硬度”和“调性”之间的关系。那么如何走出这个误区和如何选择一只好的鱼竿呢?那么我们就开门见山--------竿子的“调性”与“硬度无关”。 什么是调性,就是通常大家说的“三七调”、“二八调”,也就是一支竿子的主要受力弯曲点,与竿子的整体硬度可以说完全无关,是两件事情,很多很多钓友们往往容易将“调性”与“硬度”混为一谈。 什么是硬度,是指一支竿子的整体抗弯曲能力,又与“三七”、“二八”调性无关。 什么是腰力,是指一支竿子受力弯曲后的反弹力,也就是弯曲后为恢复本来的状态而发出的反弹力。 什么是强度,指的是一支竿子抗折能力,它和钓竿的“硬度”无关,但受“调性”影响。 说了这些,很多朋友可能会有些糊涂,那么我们举几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1、某些国内大牌子的超硬鲤竿,在抖动、手拉竿尖的时候,看似28钓,但实际中鱼后,马上一弓到底,这只杆子是28调,但是不够硬。这种杆子的销量在国内很好,美其名曰有韧性。 2、某个比较畅销牌子鲤竿特点:小鱼上钩2-8调、大鱼来了还是2-8调!俗话称“点头不哈腰”式的2-8调。全竿弹性、硬度分配不均!前边软,后边硬。前后节之间传力脱节!整竿受力完全集中到了前面,大鱼上钩,已全凭前部一二节的局部“韧性”在与鱼抗同样硬度的两支钓竿,后果就不用说了。对于断杆,操作手法的失误远远小于竿子的质量。而往往这种杆子的价格都不便宜,甚至有赶超大品牌的势头。这里面原因很多,有经销商的误导,有咱们中国钓友对鱼竿本身的误解,还有很多很多托,包括我们的论坛。(跑题了) 咱们继续啊!那么一支竿子的主要属性通常就是上述四项。有的朋友会说,一支竿子的重要属性不是长度、重量、先、元径、碳布吨位等等吗?那些只是表面参数,其实上述四项就是把这些参数分析之后得出的一支竿子具体的性能诸元。就比如碳布吨位说的是材料,先、元径说的是竿身直径及锥度,重量参照竿身直径又可以得出大约壁薄还是壁厚。而根据这几个因素最终可以分析出一支竿子的调性、硬度、反弹力和强度大小,大家在选择入手竿子的时候,就会心中有谱了,但是大家在对比两支或多支钓竿时,首先要确认其长度相同才有可比性,A的12尺和B的18尺不具可比性。 首先说调性,这大家对一支竿子最关心的,也是议论最多的话题。其实它作为一个概念很简单,仅仅指一支竿子中鱼以后会在哪里弯曲,日本提出的“先调”、“本调”和“胴调”概念,无非是说明竿子的主受力点在靠近竿梢,竿身,还是手把的位置。(明明是咱中国人最先领悟来的,可是现在却都又走进误区了,哎。)。影响钓竿这一属性的因素主要就是竿身的锥度,与碳布本身抗拉强度无关,因为一般来讲一支钓竿从前到后所采用的材料通常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材料是无论前后没有区别。与壁厚也无关,甚至与钓竿整体的粗细无关,仅仅是锥度,也就是竿子前后的外径之比。我们知道通常钓竿都是前细后粗的(但是达亿瓦株理论的竿子并不是靠近竿梢的部分一定细于靠近手把的部分,玩过枯法师、胡弓、天成之类竿子的朋友会发现,它们靠近手把的部分并不是最粗的,反而比第一节的前半部分稍微细一点点,或者完全没有锥度,类似一根“碳管”,不过总体来讲它终究还是一支前细后粗的钓竿),所以造成一般情况下钓竿中鱼以后是竿稍比较容易弯曲。 举个例子(为避免广告嫌疑,选择已经停产的顶级杆子):拿武圣天和六华仙举例子,武圣天是越长越软,但是受力点却越靠前。8~11尺的武圣天硬度甚至稍微高于六华仙,12~15尺的武圣天硬度则低于六华仙,受力点大约相同,都是胴偏本的调性,16~18尺的武圣天是本调竿,但是硬度却大大降低了。再举一例:拿玄武人同烈火S相比,玄武人的硬度更高,也就是说更不容易弯曲,但烈火S虽然硬度并不突出,可是调性却是先调竿,也就是说它的受力弯曲基本点比较靠前,俗话说的“挺”。如果大家真正能够看懂各大厂商的这种“调性图”,就算是真正理解和分辨了“硬度”同“调性”之间的区别,也就能更好的选择出适合的杆子和这只杆子符合你习惯的黄金尺寸了。比如,看图都说13尺胡弓是黄金尺,但我就是用12尺的最舒服,因为适合我的手法。(又跑了)六华仙武圣天。 接着是说钓竿的另一重要属性:硬度。影响一支钓竿硬度的因素大约有材料,也就是碳布本身的抗拉强度、钓竿总体的直径大小。可以说碳布等级高,直径较大的钓竿硬度相对会高,相对的,碳布等级低,直径又较小的钓竿硬度相对就会低。在这里,特别提醒一下大家:虽然说碳布等级有高低,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确切,准确说应该是碳布的抗拉强度高低。并不是人为的把碳布档次分个高低,因为并不是碳布的吨位越高做出的钓竿就越好!!大家千万别被商家给忽悠了!尤其是还多少了解一点杆子的大师们!!说出去让人笑话啊。 点支烟,咱说说腰力。大家都知道,同样重量和长度的一根钢管和一根钢筋相比,结果会是钢管不易弯曲但易折,钢筋易弯曲但不易折。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引深一下我们会知道,同样重量同样材料和长度的两支钓竿,较粗的一支壁会薄,假设其为A;相反较细的一支壁就厚,假设其为B。相比之下,A竿的硬度较大,但脆,易折;同时B竿比较软,但韧性强,不易折断,简单吧!!!那么所谓“腰”力,字面意义上理解,会体会成每支钓竿大约中间部分的力量大小。其实又是一个误区,所谓“腰力”大小指的其实是一支竿子受力弯曲后要恢复原状时所发出的反弹力。决定这一性能属性的主要因素是材料,是材料!!!(刨去爱国,岛国在鱼竿的材质、设计理念、技术、做工等方面是我们天朝真的无法比拟的,一分钱一分货,大家在购车上应该有明显的感觉。成本高,相应价格就高,即使同样的成本,我天朝价格更高!!)可以说材料本身弹性越大腰力就会越突出。窃以为之所以S钓竿无论软硬死活做不出G竿的手感来,关键就在于“腰力”不足,其根本就是差在了材料。同时腰力和钓竿本身的硬度还有一定关系,毕竟越硬的竿受力弯曲以后发出的趋向通直的力就越大;可是反过来说硬度对腰力的作用并不是呈直线状,竿子越硬腰力就越大的,这就是把大家选竿最大的问题。举个例子,一支非常硬的钓竿,比如说8H战斗竿,又是28调,中鱼之后它根本不怎么会弯曲,即使弯也只是靠近竿梢的一小部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弯曲后的腰力完全来自已经弯曲的部分,也就仅仅是靠近竿梢的一小部分,而不象比他钓性低的37钓竿,会整条竿子同时发力反弹,那么,哪一支杆子更硬?一句话概括:硬到根本不会弯曲,那它的腰力就等于零,既“不弯曲则无腰力”。那么高品质的鱼竿,在实际运用中,应该体现出来的是什么样的呢?那就是钓小鱼不硬、钓大鱼不软的高品内涵!人遛鱼和竿遛鱼,谁更快?不好说吧。最后咱们说抗折性,也就是俗话说的抗不抗艹,这本身与钓竿的“硬度”无关,但被“调性”影响着,非常硬的钓竿比如高标号的战斗竿反而容易折,那是因为他们通常是“先调”竿,受力点集中在竿稍一点上,没有缓冲余地,可以说完全是竿梢在同鱼较量。 大家一开始钓鱼的时候,对于钓竿的强度这一属性最感兴趣,常常会问:这把竿子最大能钓到多大的鱼不会折?等到有了一定知识和实战基础以后会问:这把竿子最高能搭配多粗的子线?其实这就是该竿的抗折强度问题。决定钓竿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材料、壁厚和调性,材料不用说了,当然是质量越好的材料做出的竿子越不爱折。同材的两支竿子,壁越厚的越不易折,这是大家都能理解的常识了。再有就是调性:同样硬度的两支钓竿,一支是先调竿A,另一支是胴调竿B,可以肯定的说B竿抗折能力比A竿强,因为它受力之后通体弯曲,可以把力分散到竿身的每个部分,对于这支钓竿来讲,全身都已经投入战斗。目前市面上常见手竿当中大家公认强度非常高的一款钓竿“X伽玛鲤”,就是小崔用的那支,但是飞鱼的性能甚至不如国产的某些牌子,因为它既不是先调竿也不是以硬度高而著称。这就足以说明强度大的钓竿不一定硬度就高。另外钓竿是否抗折还要看它的长度,如果拿一支12尺的钓竿和一支15尺的钓竿比单尾最大可钓上多大鱼体,那是非常不公平的。因为竿身越长,其缓冲余地也就越大,可弯曲的部分也就越长,所以我们通常钓到大鱼之后的溜鱼动作中,辅助手的扶竿动作最好不要超过两倍手把的距离,否则会人为的减少钓竿弯曲时的缓冲余地,增加折竿的危险。华老师有几个断杆的视频,大家可以留意一下是不是这个原因。这也是老江湖们常说“会钓的人折竿把,不会钓的折竿尖”的道理。 既然说杆子,那就不得不顺便提两句钓线,因为我发现好多人不管去哪里,只要钓个体稍大的鱼,上去就是3+2,甚至5+4的组合,这个问题,我多说一句,我们买的钓竿上面有时会标称适合子线的号数,其言外之意不用我说大家也明白,那就是,超过了这个范围,竿子折了不属于质量问题,呵呵。原因在于每支钓竿都有其强度极限,钓线也是同样。切线和折竿,不用我说大家也都会知道哪个更惨。所以我建议大家配线的原则是“够用就好”,绝不能让线的强度大于竿的强度,否则钓到小鱼就不说了,如果遇到大家伙,率先挺不住的会是您心爱的钓竿而不会是纤纤细丝。还有一部分在使用并继竿的朋友为了防止拔节现象而不敢用线,甚至根本不上0。8#以上子线的,可是您其实大可放心,(我已经更新了四代装备,除了搞巨物,不是大物哟,现在基本以并继竿为主),夸张一点说:目前市面上任何一支崭新的并继式鲫竿(包括国产)都可以轻易的拔河拔断1。2#或以上的子线,只要你不溜号,别让杆子被鱼偷走就行。 那么大家如何选择一只好的战斗伙伴呢?这里我不推荐品牌,虽然玩过上百只杆子,并且一直在给几个渔具店做杆子测试(朋友代理的牌子都让我先玩玩),但是就选择钓竿上讲,现在的品种太多,价格高低、品质优劣参差不齐,可以说没有任何一支钓竿能够在所有鱼情水情下完全优于其对手。除了品牌,价格和网评之外,清楚自己的用途,这是第一位的。程宁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钓鱼人应该一切从“鱼”出发。也就是说我们要清楚对象鱼是什么。可以说,钓鱼不一定是越快越好,竿更不一定是越硬越好。钓小鱼用鲤竿累,钓大鱼用鲫竿轻则更累,重则折竿。大家先走出选竿基本的误区,基本就能判断出什么是好竿,什么是骗钱的竿。至于具体选竿细节,因品牌太多,大家选择多样,容我稍作休息一日,整理一下自己用过、试过的一些竿的心得,在与大家细细切磋。这里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望各位大师见谅。也欢迎批评指正,共同学习进步!!!最后拿出心爱之物镇楼,虽不是手里最贵的,但是最能陪我战斗的。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学习了,真的很棒

很久以前

坐沙发学习!!!

很久以前

学习了

很久以前

好好学习啊

很久以前

学习了谢谢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来学习

很久以前

满分支持

很久以前

好好学习、为了钓鱼、

很久以前

不错,学习了,满分支持一个!

很久以前

这里面的学问还真的很深奥,似懂非懂。

很久以前

不愧是教授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了哈

很久以前

支持鲍老师

很久以前

支持鲍老师

很久以前

原来如此,谢谢指导

很久以前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