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浮漂盲区 求老师傅解答

来自远方的你2017-12-01 10:40:40

如网上所说 一支浮漂 调漂越接近漂尾即露出水面目数越少 就越灵敏(6目以下) 那么如大家所说的 一支鲫鱼漂 选取吃铅有1.0到1.5左右就足够了 再调6目 比如单饵压下2目 双饵就是4目 剩两目 钓4目 再由鱼情决定该钓钝还是灵 问题来了 我现在手上有一支狂钓手浮漂 吃铅2.3克 用0.1的新关东 调8目 挂单饵(饵大小刚好包钩 不能再小了) 单饵重就有7目了 即上单饵就剩一目露出水面 我的问题就是 吃铅2.3的漂用0.1新关东单饵都有7目 大家所说的吃铅1.0克浮漂调5-7目单饵只压了2--4目是怎么做到的 我平时开饵都有加20%的轻麸 如果要像网上说的调6目 单饵2-4目 我只能用一支吃铅3.5以上的漂才能做到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拉饵呢?

很久以前佛山

调目越高越灵,钓目越低越灵。你搞反了吧

很久以前上海

饵料比重过大

很久以前天津

灵钝是相对的,单纯浮漂上的调钓是看钩饵在水下的状态来区分灵钝,你说饵料压漂目数的问题和你浮漂的吃铅量没有半毛钱关系(这是很多钓友的误区),是和你浮漂的剩余浮力有关,也就是漂尾露出水面的多少有关,浮力有等同于体积排水量,而圆柱的体积大小又和直径大小有关,所以说饵料压漂和你的漂尾径大小粗细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10克吃铅量的浮漂和3克吃铅量的浮漂,只要漂尾径相同饵料压漂的目数是一样的,换句话说同样重的饵料,在细尾浮漂上压的目数要比粗尾的多,多多少自己算一下体积就知道了

很久以前沈阳

4楼正确。看来你用的漂,漂尾很细

很久以前日照

若饵料相同,确实是跟你的鱼漂浮力有关,而漂的浮力和漂的粗细、剩余目数有关!这个好理解吧?

很久以前佛山

可能你买了个假漂

很久以前佛山

有点复习

很久以前佛山

底没找好!

很久以前金华

有的说调越高越灵 也有说越低越灵 我认为是越低越灵 我认为一支浮漂剩余浮力越小 那么鱼吸食拖动反应就明显 如调高灵 可比例说不加铅或只加少量铅的情况下 剩浮力就大 碰到轻口鱼 吸食过程而产生的轻微拉扯力就会被浮力抵消了 个人见解

背包走天涯

调目越高越灵,钓目越低越灵。你搞反了吧

很久以前佛山

你说的是漂身尾径吗

擎天999

灵钝是相对的,单纯浮漂上的调钓是看钩饵在水下的状态来区分灵钝,你说饵料压漂目数的问题和你浮漂的吃铅量没有半毛钱关系(这是很多钓友的误区),是和你浮漂的剩余浮力有关,也就是漂尾露出水面的多少有关,浮力有等同于体积排水量,而圆柱的体积大小又和直径大小有关,所以说饵料压漂和你的漂尾径大小粗细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10克吃铅量的浮漂和3克吃铅量的浮漂,只要漂尾径相同饵料压漂的目数是一样的,换句话说同样重的饵料,在细尾浮漂上压的目数要比粗尾的多,多多少自己算一下体积就知道了

很久以前佛山

勾大比重重

很久以前佛山

调钓互相对应 也就是说 如调6目 挂双饵剩0目(平水)即单饵3目 同样饵重同一支漂 调10目 单饵可能就是剩8目 即单饵2目了

来自远方的你

有的说调越高越灵 也有说越低越灵 我认为是越低越灵 我认为一支浮漂剩余浮力越小 那么鱼吸食拖动反应就明显 如调高灵 可比例说不加铅或只加少量铅的情况下 剩浮力就大 碰到轻口鱼 吸食过程而产生的轻微拉扯力就会被浮力抵消了 个人见解

很久以前佛山

漂尾就是带目数的那部分

来自远方的你

你说的是漂身尾径吗

很久以前

这是个错误的观点,比如同样的浮漂,调钓出同样的灵钝(钩饵水下状态一样),但钓目不同,一个是2目,一个是5目,当鱼就饵用的力是2目,钓2目的浮漂可能是黑漂或平水,而钓5目的浮漂会是下降到3目,但他俩同样都是2目的下顿,只是视觉不一样,和灵敏度没关系

来自远方的你

有的说调越高越灵 也有说越低越灵 我认为是越低越灵 我认为一支浮漂剩余浮力越小 那么鱼吸食拖动反应就明显 如调高灵 可比例说不加铅或只加少量铅的情况下 剩浮力就大 碰到轻口鱼 吸食过程而产生的轻微拉扯力就会被浮力抵消了 个人见解

很久以前沈阳

错误,漂尾径相同,无论调几目,相同的饵料压漂的目数都是相同的

来自远方的你

调钓互相对应 也就是说 如调6目 挂双饵剩0目(平水)即单饵3目 同样饵重同一支漂 调10目 单饵可能就是剩8目 即单饵2目了

很久以前沈阳

这问题我看到很多大师也没说得清楚

很久以前佛山

你是钓浮么如果是钓底的话一钩离底一钩轻触底,下钩饵料的重量是不记的上钩压几目就是几目

很久以前唐山

不必要追求那么精细,有顿口上鱼就行,钓时候可以微调一下

很久以前开封

就是 没那个必要

游钓江河way

不必要追求那么精细,有顿口上鱼就行,钓时候可以微调一下

很久以前佛山
1/2下一页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