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海岛主要分布为五大岛群:以桂山岛为中心的岛群、万山列岛群、外伶仃西南海域岛群、担杆列岛群、高栏岛群。
这些岛屿大部分由花岗岩组成,地表层主要由花岗岩发育成的赤红壤土层组成,大部分为地表露岗岛。例如,万山群岛原来曾经属于广东大陆的一部分,是粤东莲花山脉经香港的西向延伸。在地质历史中,更新世晚期时,万山群岛还是陆地上的一座座山峰,到了全新世中期,由于海面上升,淹没了山间谷地和低洼地区才与大陆分开,形成了重重叠的座座岛屿。在地质构造上,组成万山群岛的地层主要是晚侏罗纪的燕山期花岗岩,只有少量的沉积岩、变质岩和火山岩。构造以断裂为主,发育有两组断裂,一组为北东向,另一组为北西向,但规模都不大。没有规模较大的褶皱构造出现。万山群岛地势高差较大,岛上峰岭逶迤,海岸陡峭,峡湾比比皆是。群岛最高峰大濠岛的大屿山海拔高935米。200米以上的山峰较为普遍,形成万山群岛起伏的低山丘陵。东部岛屿以侵蚀为主,基岩裸露,坡度较大,植被稀少。西部岛屿属堆积地貌,植被茂密,地形较缓。各岛古海蚀阶地和海蚀蘑菇等景观随处可见。
岛屿与岛屿之间的水深一般为20米至30米,大部分为5米以内。海岛周围海域的海水富含营养盐,海产丰富,有鱼类200多种。
NO.1 担杆岛 位置:在香洲东南部,距离香洲73公里。
面积:是担杆列岛的最大岛屿,面积13.2平方公里。
名字来历:因该岛7座山峰连成一线,既窄且长,形似扁担故名。
特征:地质为花岗岩结构,岛中有大小石洞9个,表层为黄沙粘土,东北至西南走向,地势中间高两端低。岛上有港湾码头,有供水供油等设施,并有公路通往各主要港湾,全长11.5公里,每周有定期班船来往于香洲、唐家。担杆水道是大型船只通往香港、广州、汕头之间的必经航道。据当地群众反映,200年前已经有人居住。岛上有担头、担中、担尾三个居民点。现有居民200户,701人,耕地120亩,机动渔船10条,设有小学3所、幼儿园1所、火力发电站3座,有水产站、粮店、供销社、邮电所、卫生所等。岛西南部有野生猕猴,1978年划为广东省濒危动物保护区。
NO.2 细岗洲岛
位置:在香洲东南部,距离香洲72公里,在珠江口外。。
面积:0.2平方公里。
名字来历:因岛似一个小山岗,且细,故名。
特征:花岗岩构成,表层是黄沙黑土。该岛是一个独立岩峰,地势呈长形,南北走向。沿岸多危崖。
NO.3 二洲岛
位置:在香洲东南部,距离香洲69公里。
面积:8.15平方公里。
该岛东北、西南两侧各有一岛,形似二洲,故名。
特征:该岛地势东西呈长形,中间高,东南和西部渐低。主要港湾有油柑湾、北槽湾,各湾有码头。1986年担杆镇与港澳在岛上合办石场,全部外销。岛上有野生猕猴,1978年划为广东省濒危动物保护区。
NO.4 直湾岛
位置:在香洲东南部,距离香洲65公里。
面积:4.5平方公里
名字来历:因与山峰连成一线,较为平直,北岸有一处突出海面岬角,构成一条弧线形平角,故名。
特征:花岗岩构成,呈东西走向,中间高,四周渐低。沿岸多危崖,部分沙石与磊石相间。
NO.5 细担岛
位置:在香洲东南部,距离香洲67公里。
面积:0.84平方公里。
名字来历:因岛细而长,形似扁担,故名。
特征:花岗岩构成,岛上长有稀疏低矮茅草和灌木丛。东西走向。四周多危崖岸。岛西侧沿岸附近海域有干出礁,对航行或作业船只有一定影响。
NO.6 牙鹰洲岛
位置:在香洲东南部,距离香洲64公里。
面积:0.018平方公里。
名字来历:因岛北端宽大,南端尖窄,形似鹰之躯,故以其形而得名。
特征:花岗岩结构,无植被。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岛上多断崖。
NO.7 北尖岛
位置:在香洲东南部,距离64香洲公里。
面积:3.174平方公里。
名字来历:因岛主峰顶有一巨石矗立,形状如剑尖,向北倾斜,故名。
特征:有5个山头,主峰北尖顶部有一巨石向北倾斜,突出于岛的西南部。岛岸线曲折,多为陡岩岸。有港湾和码头。岛有云母、水银等矿藏,抗日战争有人开采过。
NO.8 大鸡头岛
位置:在香洲东南部,距离香洲67公里,是独立岩峰。
面积:0.006平方公里。
名字来历:因岛形似鸡头,比相隔20米的小岛大,故大的叫大鸡头岛,小的叫小鸡头岛。
特征:岛略呈菱形,多断崖,为石质陡岸。
NO.9 小鸡头岛
位置:在香洲东南部,距离香67公里。
面积:0.0036平方公里。
名字来历:因岛比大鸡头岛小,故名。
特征:岛略呈圆形,多断崖,为石质陡岸。
NO.10 海参岛
位置:在香洲东南部,距离香洲66公里。
面积:0.004平方公里。
名字来历:因岛形状似海参卧于海鳅口内,故名。
特征:花岗岩构成。岛呈不规则长形,为石质岸。
NO.11 北尖岛东岛(无资料)
NO.12 高排礁岛(无资料)
NO.13 细岗岛
位置:在香洲东南部,距离香洲65公里。
面积:0.013平方公里。
名字来历:因该岛比北尖岛小,故名。
特征:地势西高东低,西为石质陡岸,其余为石质岸。
NO.14 庙湾岛
位置:在香洲东南部,距离香洲64公里
面积:1.437平方公里
名字来历:该岛原为两个岛,即本岛和下风湾北侧的无名小岛组成,1970年,当地居民修建一条长30米,宽4.5米的石堤,使两岛相连成一体。一百年前该岛原称“ 崖”,后因岛上渔民在下风湾北侧建有天后庙、北帝庙,从此改为今名。
特征:东北部主峰“ 崖”顶可望全岛。岛岸线曲折,多为危崖岸。主要港湾有下风湾,并有码头。岛上原有居民65户,319人(渔民37户、119人)。设有邮电所、供销社、水产站、医疗站、小学、发电站等单位。现居民已外迁。
NO.15 墨洲尾岛
位置:在香洲东南部,距离香洲66公里
面积:0.0408平方公里
名字来历:因岛附近海域多产墨鱼而得名。
特征:无植被,岛形呈龟背状,有多处断崖,断崖最高为12米。
NO.16 钳虫尾岛
位置:在香洲东南部,距离香洲65公里
面积:0.15平方公里
名字来历:该岛原叫穷穷尾,因与雁兜底岛和墨洲尾岛连在一起看时,形似钳虫,雁兜底岛和墨洲尾岛像钳虫之脚,该岛则像钳虫之躯,故在普查时改为此名。
特征:岛呈南北走向,地势南北高,中间稍低,呈不规则长形,有三座山头,岛岸线曲折,多为陡岩岸。
NO.17 葫芦颈岛
位置:在香洲东南部,距离香洲65公里
面积:约0.0119平方公里。
名字来历:因与雁兜底岛连在一起,形似葫芦身,而该岛则像葫芦颈,故名。
特征:东西至南北走向,呈龟背状,沿岸四周陡峭。其南侧有一干出礁。
NO.18 白排岛
位置:在香洲东南部,距离香洲62公里,是独立岩峰。
面积:0.0196平方公里。
名字来历:因岛崖石显露,呈白色,故称白排。
特征:岛上地势险要,环岛多为陡岩岸,沿岸多礁,一般不宜上岛。
NO.19 杉洲岛
位置:在香洲东南部,距离香洲64公里。
面积:0.16平方公里
名字来历:该岛因有木参树,原名叫铲洲,后取同音“杉”字,故改今名。
特征:30米以上有薄土覆盖。岛顶部地势平坦,四周坡度较陡。
NO.20 湾洲岛
位置:在香洲东南部,距离64香洲公里,是一座比较大的独立岩峰。
面积:0.16平方公里。
名字来历:该岛因呈窄长形横卧海面,原名为横洲,后因与别的岛重名,故改此名。
特征:西侧山脊30米以上有土层覆盖和生长茅草,呈东南至西北走向。有三个相连的小山头,主峰位于岛南。东部为陡崖岸,岸高15-50米,西部为磊石岸。
NO.21 小湾洲岛
位置:在香洲东南部,距离香洲64公里
面积:0.004平方公里
名字来历:因岛在湾洲岛附近,且比湾洲岛小,故名。
特征:无土层和植被。岛略呈长形,四周多岩缝,为危崖岸。
NO.22 石洲岛
位置:在香洲东南部,。
面积:0.005平方公里。
名字来历:该岛全是石头构成,故名。
特征: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四周陡峭,沿岸多礁。
NO.23 红泥洲岛
位置:在香洲东南部,距离香洲65公里
面积:0.117平方公里。
名字来历:因岛表层岩石和泥土呈红色,故名。
特征:东西走向,地势东高西低。岛北沿岸为岩岸,其他地段为危岩岸。北和西北距岸25米处各有一处暗礁。岛西北侧临岸处有天然积水坑,可供十余人饮用。
NO.24 黄茅洲岛
位置:在香洲东南部,距离香洲64公里。
面积:0.112平方公里。
名字来历:因岛上长有茂密的黄茅草而得名。
特征:岛略呈椭圆形,顶部平坦,四周陡峭难登,沿岸为岩岸。东北和西侧各有一处礁石,船只不能沿岸航行。岛东北部岸边石缝中有一小股泉水,可供20人饮用。
NO.25 平洲岛
位置:在香洲东南部,距离香洲66公里。
面积:0.144平方公里。
名字来历:因岛地势平坦,故名。
特征:无植被。岛地势平坦,东北、西南端各有一个小山头。岛沿岸陡峭,仅沙湾、平洲湾可勉强上岛。岛西南部石缝中常年有水,略带咸味,尚可饮用。
NO.26 蚊尾洲岛
位置:在香洲东南部,距离香洲64公里,是珠江口外最南端的岛屿。
面积:0.022平方公里。
名字来历:因该岛是佳蓬列岛中排列最尾的小岛,故名。
特征:无植被。地势南高北低,岛南高地建有灯塔,是个独立岩峰,可为进出广州、香港船只导航。
NO.27 外伶仃岛
位置:在香洲东南部,距离香洲51公里。
面积:4.23平方公里。
名字来历:因该岛伶仃孤立,且在内伶仃之外,故名。
特征:地势东西高,北和中间低,东部沿岸较陡,倾斜角为35度。岛中央主峰伶仃峰高311.8米,天晴时可看到香港、桂山等岛及各岛沿线以内整个海面。岛上有港湾、码头,其中有两个港湾可避6-7级东北风。有简易公路两条,有定期运输船只来往香洲、担杆等地。岛东北和西北各有一处暗礁,对船只航行妨碍较大。岛上5-12月淡水资源充足,3-5月份稍缺。该岛约在250年前就有居民,现岛上共有居民265人,另有流动渔民60多人,以捕鱼为主,兼网箱养鱼。有耕地10亩,种植蔬菜。该岛是担杆镇政府驻地。
NO.28 竹湾头岛
位置:在香洲东南部,距离香洲53公里。
面积:0.33平方公里。
名字来历:因该岛北半部大且有湾形,形似一棵竹头,故名。
特征:岛岸曲折,坡度为60度以上的岩石陡岸,北部较平坦,主要港湾有沙湾和细湾,均为沙底,适宜中小船只靠岸,可避5-6级东北和东南风。岛上水源较少。
NO.29 三门洲岛
位置:在香洲东南部,距离香洲52公里。
面积:0.04平方公里。
名字来历:因该岛属三门水道范围,三门岛在南,它在北偏东,比三门岛小,且两岛同在三门水道水域,因此得名。
特征:地势南北走向,无港湾,无居民。
NO.30 横岗岛
位置:在香洲东南部,距离香洲53公里
面积:0.74平方公里。
名字来历:因该岛横排在竹湾头岛和三门岛中间,故名。
特征:岛上有码头、公路,有一处泉水。
NO.31 三门岛
位置:在香洲东南部,距离香洲50公里,是三门列岛中最大的核心岛。
面积:0.98平方公里。
特征:主要港湾有三门湾,可泊渔船30余艘,可避7级以下北风和东南风,岛东北离岸约250米处有干出礁,对航行船只影响较大。1981年担杆区与港商合办石矿场。
好详细啊,收藏了
楼主辛苦了!!!
楼主辛苦了,谢谢分享
路过。。顶一下,谢谢分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