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传统钓的星漂太远有的时候看不清了,所以我开始使用站漂。
下面,我对我的实验对比实际使用报告如下:
所有调漂,均为调平水,下不重复
1.站浮 朝天钩(单钩):A:在调到浮漂没有露出水面时,钩子未到底,调整浮漂,钩子顶多轻触底,朝天钩的坠子不触底,大坠不触底,鱼线笔直
B:在调到浮漂露出水面后一点点开始,钩子到底,朝天钩的坠子 触底,钩子为躺着的状态,大坠不触底,鱼线笔直,调整浮漂的目数,在很大范围内(目数取决于朝天钩的重量所占目数,一般硬尾漂,基本上是所有的视目都不止),无论浮漂的目数是多少,这个线组水下部分(朝天钩 大坠 线)位置不变。为:钩子到底,朝天钩的坠子 触底,钩子为躺着的状态,大坠不触底,鱼线笔直。
C:继续调整浮漂,基本上,钩子到底,朝天钩的坠子 触底,钩子为躺着的状态,大坠触底,鱼线笔直,此时,浮漂为横躺,此种状态,钓鱼中用不到,就不在继续了。
针对第二种状态,为了模拟鱼在水下吃钩多为送浮的情况,我在钩子上绑上鱼线。轻拉鱼线,使鱼钩上行一小段,发现,钩子上行的距离大约为浮漂上行的距离。
总结:站浮 朝天钩(单钩),调平水的情况下,浮漂信号范围一般=朝天钩的重量,在浮漂没有超过这个范围的情况下,无论钓目是多少,线组水下部分,状态不变。在实际使用中,只要在此范围内,方便自己观漂为准。信号大小取决于钩子上行距离,鱼浮漂的好坏无关。钩子到大坠一段的距离始终为笔直的。
2.站浮 双钩(朝天钩<下钩> 普通无坠钩)
A:在调到浮漂没有露出水面时,钩子未到底,调整浮漂,朝天钩顶多轻触底,朝天钩的坠子不触底,上钩不触底,钩子距离朝天钩位置基本不变,
大坠不触底,鱼线笔直
B:在调到浮漂露出水面后一点点开始,朝天钩到底,朝天钩的坠子 触底,钩子为躺着的状态,上钩不触底,钩子距离朝天钩位置基本不变,大坠不触底,鱼线笔直,调整浮漂的目数,在很大范围内(目数取决于朝天钩的重量 上钩的重量所占目数,一般硬尾漂,基本上是所有的视目都不止),无论浮漂的目数是多少,这个线组水下部分(朝天钩 上钩 大坠 线)位置不变。为:钩子到底,朝天钩的坠子 触底,钩子为躺着的状态,上钩不触底,钩子距离朝天钩位置基本不变,大坠不触底,鱼线笔直。
C:继续调整浮漂,基本上,双钩到底或者大坠触底,鱼线笔直,此时,浮漂为横躺,此种状态,钓鱼中用不到,就不在继续了。
针对第二种状态,为了模拟鱼在水下吃钩送浮的情况,我在朝天钩上绑上鱼线。轻拉鱼线,使鱼钩上行一小段,发现,钩子上行的距离大约为浮漂上行的距离。此时,上钩同时上行,大坠以下线组为笔直状态。上钩的信号的模拟,没有做。
总结:站浮 双钩(朝天钩<下钩> 普通无坠钩),调平水的情况下,浮漂信号范围一般=朝天钩 上钩的重量,在浮漂没有超过这个范围的情况下,无论钓目是多少,线组水下部分,状态不变。在实际使用中,只要在此范围内,方便自己观漂为准。信号大小取决于钩子上行距离,鱼浮漂的好坏无关。朝天钩到大坠一段的距离始终为笔直的,上钩的状态取决于钩距,子线长度,我在静水,无特殊处理的情况下,上钩基本贴着朝天钩的子线。在我实际试验中,双钩到底的情况,基本上是横漂。
3.站浮 双朝天钩
情况与试验2相识,基本上调不到双钩触底。
两个普通钩的情况,我没有试验,所以这边就不说了。
以上就是我做的试验,请大家斧正。
感谢分享.....
很给力的帖子!!
不错不错 谢谢分享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学习了,谢谢分享。
楼主,我理解不错的话站浮应该就是南通地区特有的这种钓法当然,站浮最好配合南通特有的“活窝”一起使用,效果更加明显!
谢谢分享,学习了!
谢谢分享,技术不错。
感谢你的帖子,学习一下!
配上你的实验图,绝对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