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为何神仙难钓午时鱼 钓鱼人必看

午时鱼小蒋2017-11-11 14:51:03

钓鱼人都知道一句渔谚:“神仙难钓午时鱼”。据说是由于以下原因:夏季的早晚,气温逐渐下降,被阳光暴晒了一天的表层水迅速降温,并且密度增大,向底层沉降;而底层水的温度比表层水的温度高,密度也小,会向水面上升。上下层水流进行交换后,水下形成了适宜鱼类活动的富氧区,鱼儿活性增加,所以早晚鱼好钓。而正午时,阳光直射水面,表层水和底层水的温差迅速缩小,水体的垂直水流中止,溶解氧也不会被带到下层水域,鱼儿于是在溶氧量相对高一点的中上层水域栖息,活性下降,这就是中午鱼难钓的原因。

上述说法有理有据,似乎无懈可击,但“神仙难钓午时鱼”的原因真是如此吗?我曾经带着疑问,在中午采用浮钓的方式逐层找鱼,效果并不理想。具体来说,上午10点左右,采取钓“逗”、“飞铅”等方法还能有点儿鱼获,但10点-14点却鲜有鱼儿上钩(鲢鳙除外)。众所周知,鱼类是趋氧趋温的水深动物,从其趋氧习性上来看,午时的上层水域中溶氧量相对来说是最高的(缘由有三:阳光的光合作用;水表面微波产生的吸氧效果;水表层的密度小、分子间隙大、含氧量高),可是从其趋温的习性来看,午时表层水温度已经不适合鱼类栖息(渔谚说的“夏钓潭”也印证了这一点)。奇怪的是,我发现有很多鱼儿在午时水温较高的水体中上层活动,它们不咬钩,又在做什么呢?

试想,若正午时分水底缺氧,鱼儿上浮到温度适宜、溶氧量相对较高的上层水域中栖息,应该有正常的鱼口才对,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午时的鱼儿游进深水了吗?深水不是缺氧吗?如果缺氧,为什么深水也能钓到大鱼呢?这么说来,“午时鱼难钓”就不是水底缺氧这个原因了。

一天中午,我在六峰湖用手竿钓鲢鱼,忽然发现它与黑斑狗鱼的习性及其相似:水温越高越爱咬钩。鲢鱼喜欢在高水温中追食水体表层的浮游生物,而黑班狗鱼在水温升高时消化速度比较快,猎食更加积极。

夏季进入以后,水体温度整体上升。在早晚两段时间里,水体温度达到鱼群适宜进食的温度,鱼群就会整体进食,从而出现咬钩的高峰。由此可知,夏季鱼类的生理循环周期明显缩短,一天即可完成进食-消化-再进食-再消化两个循环,这也是夏季里鱼儿生长速度较快的原因之一。

鲤科鱼是温水性鱼类,相比冷水性鱼类来说,他们不具有攻击性,因而咽齿大都退化成一块凸起的骨头,这块骨头是消化道之前的一道门槛。食物被鱼儿快速吸入后再被快速吐出,一吸一吐之间,鱼儿就已确定了食物的软硬程度,可口的再次被鱼儿吸入口腔,不易消化的东西鱼儿会置之不理。

综上所述,其实是鱼儿进食的最佳时机,所谓的午时不进食只能说鱼儿对食物的要求提高了,所以神仙要想钓到午时鱼就需要更好的鱼饵!

“午时鱼”鱼饵,颠覆传统制饵工艺,添加特殊诱鱼因子结合众多民间钓鱼高手秘方与现代科技精炼而成。极有效刺激鱼饵嗅觉、味觉。调动鱼儿活力,刺激食欲达到诱钓双效的功效。经过多年全国64位民间钓鱼高手反复试钓的论证,即使在神仙难钓的午时,也能获得惊人的鱼获,实为“万能饵”,顾命名为“午时鱼”!

点击关注更多经验分享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这有啥用。钓无定法,别听这些瞎搬瞎抄的

很久以前武汉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