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的一个帖子《对新手上路的一些建议》提到置办渔具一个因需购买、量力购买。今天想聊聊关于饵料。
在钓鱼人这个APP大家可能都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技巧”一项里不是谁想发帖就能发的,仔细拜读会发现所有的帖子对技巧都是模棱两可,而真正体现的是广告,各类鱼饵、渔具充斥其中。这不是钓鱼人APP一家的专利,几乎所有的钓鱼类节目、视频甚至所谓的教学视频都是以推广鱼饵及渔具为主。有一句话很流行,说什么什么穷三年,钓鱼穷一生。对于这句话本人不敢苟同。
钓鱼是一项全民都可参与的休闲运动,我们的前辈一根竹竿、一团面也可以有好的鱼获。关于渔具现在流行词叫DIY,关于饵料我认为也可以。现在市面上各种商品饵琳琅满目,不否认他们针对鱼种、季节、水体做了研究,但是也不像他们吹嘘的那么玄乎。我从不玩黑坑,一直专注野钓,所以商品饵对黑坑的魅力我们不谈,只谈野钓。所有的商品饵的基础还是五谷杂粮及动植物蛋白,加味型香精。当然也有无良商家会添加化学制剂在里面。
那么回到原点,我们说野钓是回归自然,饵料其实也是越自然越好,很多人抱怨鱼越来越难钓,究其原因一是自然水域鱼越来越少,二是脱钩跑鱼形成所谓的滑口鱼,三是各类商品饵的应用,一人一套配方把鱼也搞的无所适从。为什么在黑坑竞技中推崇原塘颗粒?这就是回归自然回归习惯。野生鱼类除了我们施钓时投放的饵料它们大部分时间吃到的是什么?一是浮游生物,二是草种水草,三是掉落水中的各类昆虫,四是流入水中的生活垃圾甚至动物尸体。那么什么是最自然的饵料?什么是让鱼最没警惕性的饵料?答案就在以上,各类粮食作物、草种、昆虫就是最好的饵料。为什么推崇小米?是因为小米的形态更像草种。为什么推崇蚯蚓?因为蚯蚓更像大个体的浮游生物。我专注野钓十几年,不敢说不用商品饵,商品饵在我垂钓时永远都是辅助饵。五谷杂粮适当的加工发酵,应季昆虫的应用,鸡肝鸭肠等等才是我用的主体饵料。现在的商品饵动辄十几、几十甚至上百元,一次出钓饵料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你能有多少鱼获?你又有多少经济基础来支撑你的钓鱼爱好?殊不知你的身边有多少经济实惠甚至不花钱的饵料被你忽略。野钓时在等待发窝或休息时我会四周转转收集丰收的草种,回家走在乡村公路上有农民晾晒粮食留下的瘪麦、瘪稻。路灯下乘凉我会捕捉一些灯光招来的昆虫。菜市场买菜我会讨要一些鸡肠鸡血。省钱是一方面,最关键是这些东西更贴近自然,更容易打消鱼的警惕性。
不否认商品饵的优点,但是野钓还是自然点好。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是呀,我曾用一片青草叶子钓上来一条13斤重的大草鱼。
为什么没上首页呢?
顶的人太少了,我顶一目
因为我没做公共
顶起来
楼主说的好。,一个月工资三四千,根本调不起来。
顶起来
我曾经用鼻屎搞到很多白条
说得太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