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淡水鱼的口味
鲫鱼:爱吃香甜,冬天带腥香
鲤鱼:喜香、甜、腥、臭的味道。
草鱼:喜草类和植物半生半熟的青味和发酵的味道。
大头鲢鱼:喜香、甜、酸的味道。
白鲢:以食浮游植物为主。
花鲢:以食浮游动物为主。
土鲮鱼:爱吃香、腥、甜。
福寿鱼:爱吃虾腥、昆虫和动物肝腥味(虾是主食)。
鱼饵的使用
不同味道搭配效果更好
既然知道鱼儿的食性以后,就要“对症下药”,根据所钓鱼种不同,来选择不同的饵料。饵料的材料里的主食米糠和胚芽,在未经人工加工炒熟情况下,就是它的本味。比如生的米糠和胚芽本身就带有青甜的味道,但一经过人工的加工,如炒熟、红外线烘干。经过炒熟会使它变香。香味分有清香和浓香,腥味也可加工成浓腥,用作调整味道的香精就应运而生。香精也可当作鱼的菜,作为添加使用,添加到饵料里就能把味道变得更浓。根据鱼的食性规律我们就可以知道,带浓腥浓香的饵料引鱼快,但引来鱼的个体相对较小;带本味、腥味或发酵、酸、臭味能钓个体较大的鱼,但引鱼相对就会慢。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各种鱼的口味,饵料的这些特性来搭配饵料。往往单一种的饵料效果不是最好的,但也能钓到鱼,不过不是很理想。这也是厂家与商家的一个卖点。饵料要搭配效果才能更好,销量就多。饵料的搭配用在竞技钓就很明显。钓罗非:钓手往往用四五包南极虾粉、5瓶蛋奶香精,再加黑鸡膏或黑水浆。为了增加饵料的鲜腥味,还添加冷冻肝味和鲜腥味。他这样做其目的就是要用浓腥浓香鲜味来引鱼快,用臭味来钓大。这种搭配,既能引鱼快,又能钓大,这样胜算就大得多了。
饵料原材料的作用
地瓜粉(雪花粉):雾化好,手感好,易进嘴,引鱼快,调状态。
黄豆粉:青味香甜味,能钓大鱼,但引鱼慢。
浓香型的添剂:传播速度快且远,能刺激鱼的食欲,其香味的分子细 小,穿透力强,传得远。
香麸:调状态,破粘,增加雾化。
面包麸:使其吸水后能膨胀,并能好染色。
五谷类:颗粒状能留窝。
水果味:哈密瓜、草莓、青瓜、葡萄、梨、桃子、山渣等是味道引鱼,促食欲,水果类发酵,玉米类发酵。
鱼饵的状态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状态
钓鱼钓得多,钓得好,除了天气、鱼情、技巧以及钓组的搭配和漂的调整都有很大的关系。实际上,饵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钓鱼的饵料除了口味,还要讲究鱼饵的状态。为什么要讲究饵的状态呢?因为鱼饵太硬,就会难以雾化,引鱼就慢,不易进嘴;反之鱼饵太散,雾化太快,饵料还没有到底就已经化掉。
另外,如果饵料太重,陷到淤泥里去,鱼看不见吃不到,还是钓不上鱼。假如味道太浓,鱼来了也不敢吃,就像我们在家煮汤,盐和味精如果放得太多,太浓也同样喝不下去,所以我们搓鱼饵就要讲究状态了。
何谓鱼饵的状态呢?鱼饵的状态,分为以下7个方面,分别是:形状(水滴形、圆球形、圆柱形、三角棱形等),大小,软硬,粘度,比重,雾化程度以及味道。饵料的状态也要跟水情(深、浅)、鱼情(密度、生口、滑口、开口)、鱼个体的大小和对象鱼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