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着钓着,突然就停口了是每个钓鱼人都遇到过的情况,,大家通常都认为这可能和温度、气压、窝子等都有关系。
可以适当的把漂换小,把线组换小号,钩换小,饵料细致一些,如果还没有口,可以适当的抽一些竿,练练抛竿,如果没扣就当打窝子了,过一会,鱼口可能又开始了,如果一直很长时间没有口,可以重新找个钓位。
接下来从各种钓法为大家解析一下停口这些事。

一、野钓停口,咋回事?
其实,钓鱼圈本来就存在很多解释不清的现象,不一定就是我们自身的原因。比如有很多水域到了夜晚鱼儿就会集体停口。停口只是表面现象,其实是鱼儿的觅食区域发生了变化。所以在遭遇停口时仅仅变换鱼饵是很难打破僵局的。
除了进食区域发生变化,在野钓还存在一种现象:鱼群的进食有着很明显的时间段。比如天刚黑、半夜,有的甚至一直到天亮前才会出现咬口,并且很密集。想要寻找出这种规律就要坚持不懈地摸索,几次空军说明不了什么。
另外,个别水域会因为晚间小杂鱼处于休息状态,对象鱼失去了竞争对手,在晚间进食的漂相会变得很轻微,动作小且慢,这就要求钓组调灵钓灵,否则根本看不出吃口,这也是叫人误会鱼不咬钩的原因之一。

二、黑坑停口,咋回事?
不少钓友在黑坑垂钓中,都遇见过鱼没有吃口,又或者刚开始有鱼口,而突然就停口了。去黑坑垂钓,早上开始的时候有鱼口,可到九、十点的时候,突然就没鱼口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般来说,鱼开始有鱼口,后来突然没有鱼口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你的鱼窝里突然闯进了大鱼,个头特别大的鱼或者甲鱼,中小鱼都被驱赶跑或者不敢吃了。
二、周围钓友的动作,惊扰到窝里的鱼了。
三、窝料过多,鱼吃窝料已经相对饱和,这个时候,鱼会突然集体出现停口并不意外。
四、环境变化,如气压的改变或者温度的变化;人为影响,如塘主撒药、注水、加氧、乃至喂食,以上行为都会导致鱼突然集体停口。

应对措施:
1、改用腥味比较浓郁的饵料,大饵料来诱钓大鱼,如果尝试未果,可考虑弃坑,重新寻找钓点打窝。
2、面对旁边的人频频大动作惊扰的鱼窝的,可考虑远离这样“猪”一样的队友,寻找相对安静点的钓点,重新打窝引鱼。
3、当鱼吃饵相对饱和时,将线组放小一点,饵料味型调整偏清淡一点,状态偏黏软一点。雾化也不要过快,然后耐心守钓。
4、由于气压低,水底发酵原因等环境变化导致停口,鱼起浮不下底就饵时,可选择在出水、入水口垂钓,加之这些地方的酱层堆积较薄,对垂钓的影响较小。或者移动钓点,到浅水处垂钓,浅水处水的交互性好、水溶氧量相对较高,水底溶氧量高,水浅处即使鱼起浮也不会离底太远。

三、竞技钓遭遇停口,咋回事?
1、诱鱼没有做好,窝子里无鱼了:
应对办法:比赛开始的前诱鱼做窝是不可忽视的必要程序,千万不要急于上鱼,要把窝子做实,诱鱼就会到位。
怎么知道你的窝子已做好,鱼也诱得差不多了呢,很好办,在你抛竿入水,漂到钓目时就有鱼吃食的信号,就说明你窝里的鱼数量已不少了,在钓的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频率,不要死等,特别是在有水流的情况下,更要保持窝里的诱饵量,这样才会有稳定的上鱼率,也不会停口了。
鱼情突然发生变化,鱼离底上浮:
应对办法:钓底或钓浮上鱼上的好好的,突然就停口了,这是鱼的泳层发生了变化,怎么才能预见鱼情的变化呢?很简单:在你钓的过程中由于气温的升高鱼会上浮,这时会有一定的接口信号,你可能没留心,还以为鱼在底下,其实鱼已悄悄的上浮了,在钓浮时,由于饵料的不断下降或你的抛竿频率没有保持好,鱼的变化会更快。
应对办法:追鱼而钓,钓底没口就钓离底,钓一漂深没鱼就钓两漂深三漂深。
饵料跟不上鱼情,鱼被其他人抢走了:
应对方法:在你上鱼很好时,鱼又突然停口了,抛开上面两个原因,就只能说是你周围钓友把鱼抢走了。这种情况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遇见过吧,你旁边的钓友钓的越欢,你那里就越来越没口!
在你钓的过程中没有控制好节奏,越等鱼越少,最后就停口了。再有就是你的饵料比不上你邻位钓友的对鱼的口,开始还能上鱼,但鱼也是会挑食的,会去吃它最喜欢的饵料,所以就跑到别人窝里去了
顶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