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竞技钓混养鱼诱钓结合有技巧

开心一钓2013-11-10 07:44:42

休闲钓鱼都是先诱后钓,鱼进了窝才有可能咬钩,否则就钓死了。竞技钓鱼规定:不准手抛或用工具打窝,这是为了体现公平。可是事实是不打窝引不来鱼,所以竞技钓鱼允许钩上搓饵,诱钓结合,边诱边钓。这样就形成开赛后连续搓大饵抛钩,以类似钓的形式实施打窝。然而项目不同,鱼种有别,怎么诱、用什么饵、诱哪些鱼、以及怎样把鱼留住就成了钓好鱼的第一个环节。之后,还会出现换了钓位要不要诱、怎么诱、以及钓着钓着鱼口少了要补窝等等,可以说诱鱼是贯穿钓赛始终的一项技术。诱鱼要尊重鱼的行为规律。如鱼是嗜腥还是贪香,沉底还是离底,吃颗粒还是吸食碎屑,要顺其自然,不要因为诱鱼而改变它们的行为。比如鲫鱼和以鲤鱼为主的混养鱼都有底摄习惯,但在雾化饵的引导下,不足1龄、尾重50克以下的鲫鱼会改变泳层和吃口,大鲫鱼和鲤鱼则坚持底摄,是不会轻易上浮的,所以诱鱼还要考虑钓法的变化。钓混养鱼,从第一次抛钩开始,前十竿之内都是诱鱼兼顾找底,一边诱一边找底,所以不能用黏的饵,要搓散饵,状态维持在钩触底饵重散失五分之四。在此过程中即使有鱼咬钩也不要放弃诱鱼,不要因为有鱼讯了就改用软而黏的钓饵,要继续诱。诱饵的原则是松散,然而边诱边钓中也能中鱼,但只说明少量鱼进窝,如果急着钓会对后面的鱼继续进窝产生影响,并一直影响到后半程。钓赛中最先上鱼的未必就能笑到最后,那么诱到什么程度才算基本完成了诱鱼呢?有一个标志:浮标到位后就出现左右晃动。这有三个原因,一是饵形不对口,诱饵大了,即使下沉中溶散了五分之四的体积,鱼仍然不能顺利吸入;二是诱饵松散,鱼触及饵就散了,形不成有效鱼讯:三是鱼达到一定密度后,撞钩擦线或多尾鱼争抢诱饵引起的。出现这些情况后还得判断是什么鱼,因为混养鱼还包括了鲢鱼,所以改搓软而黏的钓饵,如果换饵后能钓上鱼来才说明诱鱼成功。除了诱鱼中钓上鱼后停止诱鱼,急着钓之外,钓手经常犯的另一个错误是只从状态上区分诱饵和钓饵,忽视味型的一贯性。例如诱饵松散是腥味,钓饵软黏却是香的。诱的目的是为了钓,可是鱼不咬钩不是钓饵的错,要耐心等待,只有改用软黏的钓饵还要等的时候才考虑换饵,但不是换钓饵,而是换诱饵。钓饵是跟着诱饵的,诱饵什么味,钓饵就用什么味,因为诱不来鱼就换钓饵就本末倒置了。对于窝里鱼少的积极措施是用同一种味型的诱饵和钓饵轮换着钓,一场鱼就是一种味型,不能一会儿用腥,一会儿用香。诚然,不上鱼的时候换一种钓饵也有成功的,但除了说明鱼认这个昧,而正对鱼口外,不说明诱鱼成功。针对可能出现的鱼情变化,竞技钓手应该怎样准备钓饵?我的看法是饵不在多而在于精。无论南北,攻混养都是以鲤鱼为主。为了节省比赛成本,承办单位多选择养了1~2年,或从附近养殖单位临时采购尾重500克左右,极端重量不超过1500克的鲤鱼。由于这一规格的鲤鱼普遍处于长身体时期,需要补充蛋白质。就鱼塘来说,则既要维持鱼的生命,又不让鱼落瘦的办法就是适当喂一些颗粒饲料,因此养成了鱼嗜腥,贪吃颗粒饲料的特点。尽管混养鱼不会是清一色鲤鱼,还会有鲫鱼、草鱼、鲢鱼,不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吃颗粒饲料、嗜腥,所以不管诱饵、钓饵都应该以偏腥的颗粒饲料为主。过去,钓混养鱼要刻意寻找原塘颗粒,现在则用赭黑色鱼粉为主的“开口料”作诱饵,就是抓住了鱼嗜腥这个特点。不过,鱼的嗜腥是有程度区别的。例如钓了几尾鲤鱼后鱼不咬钩了,就是有口也变得轻了,由下挫1~2目变为半目、1/3目、1/4目,甚至更小。有人以为鱼口变轻是回锅鱼造成的,理由是鱼嘴受了伤,吸不进饵了。这是想当然,以人度鱼。鱼口变轻说明鱼情变了,进窝的已不是鲤鱼,而是鲫鱼,鲤鱼即使是回了锅也不会有轻口。如果连续如此,则要改变战略,主钓鲫鱼兼顾鲤鱼。办法是改搓为拉,同时调整钓饵,在颗粒饲料基础上添加腥味的“红鲫”和麸香型鱼饵,并加入约30%的细目拉丝粉。为什么是细目而不是60目或者80目的拉丝粉?这是由成丝的长短、粗细和它的凝胶状残留决定的。粗目形成的丝长、粗,凝胶残留大,不利于鲫鱼吸入,挡嘴:细目形成的丝短、细,容易形成网络,凝胶残留小。对于吸入浅、吸吐反复的鲫鱼来说,后者在下沉中溶散了三分之二重量后堆积在钩口的是一个小球状残饵,相比于长丝形成的鼻涕状残饵,鱼吸入球状残饵就便利得多了。尽管有腥香型商品饵,但拉饵攻混养不能完全用商品饵,因为主攻对象依然是鲤鱼,所以主料不能变,仍然是颗粒饲料。有人担心改用拉饵后饵轻了,两钩会到不了底,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颗粒饲料的比重是商品饵的两倍,拉饵即使溶散了三分之二重量,其剩余的三分之一也足以保证两钩触底。如果心里没底,那么保险一点,浮标调3目,钓3目一线。其实钓底与浮标的关系不大,只要找到了底,平时用惯了的浮标都可以钓底攻混养。钓鱼比赛中经常会遇到边位鱼多,中间钓位口少鱼稀的现象,这是无法避免的。处于钓位不利的情况下首先要注意:开始时不要抛满线,坚持搓溶散性饵,抛八成线。这是因为水线都是自前向后摆动,你开始就抛足线,到了后半程鱼往中间去了,再要往前伸就难了。混养鱼有个规律,哪里有饵就往哪里聚,见饵就抢,随着同伴不断被钓起,剩余的鱼会变得越来越谨慎,并出现鱼口变异,同时受钩起钩落影响,机警的鱼会扩大索饵范围,由饵区中央转向外围索饵。随着抛竿频率的增加,溶散的残饵不断积聚,在水底形成了一条自远及近的饵带,于是避闹趋静,鱼就不再聚在一个点上了。所以攻混养不能局限于一个点,要随着鱼的扩散不断往前伸,从抛钩八成线、九成线到抛足线,越钓越远。其实,中间钓位鱼口少不是没有鱼,而是鱼往中间去了,抛钩近了够不着。如果抛钩不能为后程钓远留足空间,那么中间要胜出就很难了。钓赛中经常遇到的另一个情况是:进入第二轮后鱼咬钩不像前一轮那么爽了,鱼口少了,就是有口也非常轻。这不是鱼少,更不是鱼上浮,是鱼受惊后不敢大口吸食了。对此,除改用轻、软、黏的钓饵增强鱼讯的真实性,减少虚口、假口外,还要继续诱鱼。具体操作则可归纳为“两诱三钓”,就是两竿诱饵、三竿钓饵,轮番轰炸;诱饵轻、散、松,钓饵轻、软、黏。轻是共同的,目的有两个:雾化诱鱼和迎合鱼口。如果钓饵重了、硬了则鱼口依旧。但不要以为这样一来鱼口会立马改观,要坚持这么做,就是孤注一掷也要坚持下去,而且不管有口没口、口多口少,用一个味型的饵坚持抛钩不停。有人以为鱼不咬钩或鱼口变轻的时候应该换一下钓饵,或者改变钓法,我认为攻混养就是诱钓结合,坚持钓底,即使有鱼抬头接钩也不要放弃钓底。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我靠没有人啊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学习一下,以后会有用的

很久以前

拜读

很久以前

发错地方了 楼主 不能发渔获战报 要处分的

很久以前

学习 学习。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学习咯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学习下

很久以前

钓鱼这门艺术,活到老学到老,受教了!

很久以前

很好的知识,值得学习

很久以前

不错不错,比较写实

很久以前

学习了,文章很不错!

很久以前

学习学习 发错版块了

很久以前

不错 学习了

很久以前

学习学习 发错版块了

很久以前

学习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学习咯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楼主辛苦

很久以前

感谢分享!

很久以前

呵呵,有用,而且还要活学活用哦。

很久以前
1/3下一页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