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季候差异明显。笔者所在的东北地区,到公历3月中下旬左右冰雪才开始消融,而南方冬季很少结冰,所以气象意义上的春季比北方来的更早。经历了漫长寒冷的冬季过后,随着气温、水温逐渐升高,水中的鱼儿活跃度明显增强。经过冬天蛰伏的鲫鱼,由于长时间冬眠体内的能量基本消耗殆尽,急需补充营养恢复体力。
出钓要注意天气变化。天气因素直接影响鱼情,特别是在早春,冰雪刚刚消融,地温慢慢回升,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天气变化尚不稳定。从农历惊蛰开始到清明这一段时间,气温达到4-14摄氏度,到清明前后,鲫鱼达到摄食的黄金期。由于鲫鱼属于变温动物,对于温差的变化较为敏感,当温度上升的时候,鲫鱼的活动能力增大,当气温下降的时候,鲫鱼受降温影响而直接导致觅食欲望降低。这个时节钓鲫鱼,要选择风和日丽和高温阴雨天气出钓为佳。刮三级以下东风、东南风、西南风的天气,或者多云无风、温度高的天气比较适合垂钓。刮西北风、北风的天气,由于骤然降温,鲫鱼会游动到深水区钓效较差。
钓点要注意深浅兼顾。早春的时候,在大水面,像大江大河、水库湖泊等由于水深温度还是比较低的,在小河汊、坑塘、水浅的地方升温较快。在北方冬季河流枯涸,小河流向大河,水位下降,在沟渠纵横的水系里,鱼儿会逆流而上游向水深的地方,在我这里有鲫鱼“归沟”之说,意思是鱼儿会在深水的地方过冬。这样的话,在早春野钓,如果能找到小河沟深水的地方,通常隐匿着大量的鲫鱼且个体还比较大。
钓位要注意寻觅鱼踪。渔谚云“春钓滩、夏钓渊”。鲫鱼有趋温性较强,它总是不停地根据水温的变化来改变活动的场所和地点,以求达到生理上体温和水温的适应。在晴朗升温的天气,由于阳光直射造成浅水区水温迅速增高,鲫鱼通常会游动到浅水区进行活动和觅食。但是由于早晚温差大,白天升温的时候,鲫鱼会到浅水区活动,到了夜晚,由于水温降低,鲫鱼又会游到较深的水域里休息。到中午日照温度高的时候,如果水浅,鲫鱼通常会向上游弋到水层表面晒太阳,这个时候钓底的效果很不明显,这点儿尤为注意。早春钓鲫,如果水中有水草或者杂草,当然是明智之选。可以在水草稀疏和密集的连接区域选择钓位,在近岸有密集水草的地方,可以在其旁边做窝施钓。在东北,水草没有萌发,但是很多高大木本、草本植物,芦苇、枯枝败草等地方,也是理想的钓点儿。
钓组要注意细小轻柔。早春的时候,鱼儿还处于半休眠半活动的时期,吃口还是比较轻,所以线组宜细不宜粗,钩子宜小不宜大,浮漂尽量选用小号的。主线0.8、0.6,子线0.4、0.2的搭配,以适应不同的鱼情。同时,线组的附件如太空豆、八字环也要用小号的,这样可以使钓组更加灵敏。
饵料要注意荤素兼备。由于鲫鱼刚刚从半休眠的状态苏醒,体内能力消耗光了,为了尽快恢复体能,通常会摄入大量的高蛋白食物。用饵要做到荤素兼备,在北方冰面刚刚开化的前几天,用红虫、蚯蚓效果比较好,用海竿或者矶竿串钩挂小虾效果也不错。这个时候小杂鱼不爱闹钩,随着气温上升,用富含各类动物或植物蛋白的饵更受到青睐。素饵要尽量选择腥味浓的饵料,最好做到腥香结合,在水温尚低的时候,以腥为主,温度升高以香为主。饵料切不可太硬太粘,以柔软、松散为宜,提高饵料的入口和适口性,饵料比重以轻不宜重。有的时候,用素饵钓了一段时间,口变慢甚至出现停口,换上红虫或者蚯蚓,马上给口并且连竿。所以,在野钓的时候,可以在双钩上一个钩子挂荤饵,一个钩子挂素饵,看看鲫鱼喜欢吃哪个饵,并且挂素饵的钩子可以起到打窝子的作用,一举两得。
钓法要注意灵活多变。早春钓法主要有长竿短线,钓草洞、戳茬钓等等,由于南北方差异,钓法差异,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运用钓组和选择钓法,灵活施钓。打窝子要尽量多打几个,深水、浅水,远处、近岸多打一打,由于鲫鱼的活动范围还是有限,所以野钓宜走不宜守。装备从简的钓友勤挪挪窝,窝子没鱼了就赶快换钓位。装备多的钓友由于搬家不容易,可以双管齐下,长竿、短竿同时操作,哪个窝子里有鱼就在哪个窝子里钓。技巧上宜动不宜静,多提提竿子、动动饵、逗逗鱼,让饵动起来、活起来,增加诱惑性。要区别不同情况,适时机而动,才能获得好的战绩,不仅仅适用于早春钓鲫,其它的季节也适用。
谢谢,好好看看,为春天实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楼主辛苦了,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为春钓作准备
原创内容,好经验分享
好贴!经验、经验
谢谢楼主,我正在为开竿钓鲫作准备呢。
不错,好经验,学习了
温度上来了一定去过瘾!
谢谢分享 摩拳擦掌急待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