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56.com/deux_100447204.swf
《辞海·梁山泊》:“泊,一作泺(泺是泊的古体)。在今山东梁山、郓城等县间。南部梁山以南,本系大野泽的一部分,五代时,泽面北移,环梁山皆成巨浸,始称梁山泊。从五代到北宋,多次被溃决的黄河水灌入,面积逐渐扩大,熙宁以后,周围达八百里。入金后河徒水退,渐涸为平地。元末一度为黄河决入,又成大泊。不久又涸。北宋以来,常为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相传宣和初宋江起义,曾屯聚于此。”远古时代,梁山一带及其周边地区处于鲁中南山地和华北平原的交接地带,那时,黄河尚无固定的入海流经,洪水到来,遍地横流,用现在的说法实际上就是沼泽湿地。根据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大禹治水只能根据各河渠自然流势,力所能及地予以疏通。入海路径疏通了,但排洪能力很低,沿途多余的积水只有疏通导流到自然洼地,大野泽即是其中之一。《尚书‘禹贡》中“大野既潴,东原底平”就是说的这个事。据清初胡渭的注释:“东原乃汶水下流,禹陂大野,使水得所停,而下流之患以纾,又竣东原之吠浍,注之汶济,然后其地致平,可发耕作也”(《禹贡锥指》)。意思是通过大禹治水,由于黄河入海路已通,水源减少,又开挖了排水沟,将剩余的积水导蓄人大野泽,东原地区(这里指的是梁山一带及其周边地区)今日的梁山、东平、嘉祥、汶上、郓城、巨野、济宁一带,都是大野泽波及之地。
从五代到北宋,由于长期战乱,黄河因失治而频繁决口。据史料记载,宋初从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到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的25年间,黄河只有九年没有明显的决溢记载,其余年份都是多处溃决。此后黄河下游河道越来越不稳定,一直到北宋末年向南大改道的140年间,有记载的主要决溢年份就有35年,并有一年数决和多年不能堵复的记载。
在五代以后的决溢中,于滑、澶、濮、魏等州河段南决,黄河水一般都要沿济水、濮水故道流人大野泽,携带大量泥沙的黄河水使大野泽底涸高,水面北移,逐步形成了一个以梁山为中心的大湖泊。这就是《水浒传》上描写的“周围港汊数千条,四方周围八百里”,“山排巨浪,水接遥天”的梁山泊。 ,
。《宋史·杨戬传》载:“梁山泊,古巨野泽,绵亘数百里,济郓数州,赖其蒲鱼之利。”元代于钦著《齐乘》云:“泽即梁山泊也。”
据史志和有关资料记载,宋时的梁山泊南到今巨野县城北lQ公里处,东南到嘉祥梁宝寺一带,东到梁山东北10公里处,北到梁山北35公里的斑鸠店一带,西到今黄河十公里,方圆(周长)约200公里,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左右。清初寿张旧志中关于当时梁山泊有如下记载:“黄河环山夹流,巨浸汇山足,即桃花之谭,因以泊名,险不在山而在水也。”这是对梁山泊当时形势的真实写照。
梁山湿地不错!能重复水泊该多好啊!
好地方呀,让钓鱼吗??嘿嘿 有机会找“梁山人”陪去那里钓鱼就爽爽爽喽
好一个水泊梁山。
能在此处垂钓,其乐无穷啊
的确是个作案的好地方
楼主幸福啊,呆在这么个好地方,摄影水平不错啊,有机会教教俺吧。
这地儿好!羡慕啊!
真是一处不错的野钓战场
终于看到了水泊梁山湿地滴美景,忒好咧.
别羡慕,出门就是湿地,一看十几年,原来这是水泊湿地啊
赞一个,赞两个 good
哦呢 感谢前辈分享
分享渔乐,分享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