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原创首发】关于子线在钩柄内侧及外侧原因的讨论

agui19742014-10-17 20:48:00

本帖最后由 w012f633 于 2011-12-2 12:59 编辑

最近无聊,和钓友交流,有人说我的钩子绑的有问题。就是子线绑完后的朝向问题。我的都是随便绑,朝向钩柄内侧的、外侧的都有。有钓友就说:子线朝向钩柄内侧不会摩擦钩柄,不伤线,朝向外侧会摩擦钩柄,伤线。自己有点不明白,就仔细琢磨了下,对于子线朝向钩柄内侧还是外侧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大家分享下,不知道对不对。 具体看图分析。

第一张图,我在纸上画了个长方形,钩子的最低端在长方形2个角上,子线的另一头在另外2个角上,没有受力的状态。左侧的是子线朝向钩柄内侧的钩子,右侧的是子线朝向钩柄外侧的。这种情况下,子线朝向钩柄内侧的会接触到钩柄,会摩擦伤线,而子线朝向钩柄外侧的则不会摩擦钩柄,不会伤线。

第二张图,近距离,看清楚些。

第三张图,这个是模拟受力状态。仔细看下,子线朝向钩柄内侧的钩子,是不是钩柄偏离纸上那条线多一些?而子线朝向钩柄外侧的则少一些?而在线与钩柄的摩擦方面,还是子线朝向钩柄内侧的照样摩擦,而子线朝向钩柄外侧的没有接触钩柄,没有发生摩擦。那真正的原因在哪里呢?其实真正原因了就在于子线朝向钩柄内侧的这种绑法会使钩子的角度发生变化。假如大头针的地方是鱼嘴,子线向上拉的时候,由于子线抵靠了钩柄,造成钩尖穿过鱼嘴更多,更不容易跑鱼。而右侧的子线朝向钩柄外侧的钩子,子线向上拉的时候,由于没有抵靠的东西,力量的传递变化很小,钩子在鱼嘴的角度还维持原来的角度,基本没有变化。 就脱钩跑鱼方面来说,子线朝向钩柄内侧的优于朝向外侧的钩子。所以个人建议无刺钩用这种,减少跑鱼几率。 而就线的磨损来说,子线朝向钩柄外侧的优于朝向内侧的钩子,所以个人建议有刺钩用这种,减少子线磨损,减少断线线跑鱼几率。

第四张图,近距离观察下。 这个我拿鱼缸里的鱼试过了,确实是这样。虽然钩子角度变化不大,但还是可以真实的观察到。由于真鱼比较残忍,也不好拍照,就用了这个图代替说明。 有什么不对的,希望大家多交流,多探讨。谢谢!

可能是我的语文没学好,语言表达有问题,使大家看了有些误解。我始终认为,外侧是容易跑鱼的,而内侧不容易跑。外侧不会磨线,而内侧会。 真正把线绑在内侧的原因并不是线的磨损,而是中鱼、跑鱼的几率。 下面是引用15楼单线双钩 老哥的精彩回复。其实,老哥说出了我的心里话。其实,外侧是容易跑鱼的,而内侧不容易跑。外侧不会磨线,而内侧会。 向老哥致敬,多学习!

我曾经在现实中,跟别人发生过这样的争论,因为大家是朋友,说了几句后就没说下去了。

我的观点是支持内侧。

事后,我求证于山水先生,他支持我的观点,并且只用三个字就说明了理由——

“夹角小”!

你的实验有问题,给出的钩的着力点有偏差。

类似的实验我也作过,但是,我是模拟中鱼的第一瞬间,我用手指压钩刃尖。

我发现:几乎所有的钩,在中鱼第一瞬间,都有"撅屁股“的动作——这将导致钩刃在鱼的口腔中,形成“犁田”似的动作,常常钩刃仅进入浅表组织,从而只划破口腔黏膜,最终脱出。

只有在静止战斗状态和中鱼后钩背后撅——在这两个动作转换之间形成的夹角越小,的前提下,钩刃进肉才够深,跑鱼的概率才会有效降低!

你可以试一下,用手指尖轻轻压钩刃尖,你会发现:伴随着你加力的同时,你图片中的两只钩,都会进行逆时针旋转。

现在你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施加同样的力量时,哪种绑钩法,使钩旋转的角度更小?

其实,“磨线”问题几乎是不用考虑的,要考虑的,是“刺鱼如何有力”的问题。

顺便说一句:世面上唯一不“撅屁股”的钩,是“千秋鲈”——我个人认为是“杰作”。

原创, 多人, 长方形, 在线

本主题由 独钓寒江雪 于 2014-4-11 03:54 移动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这个问题就不用讨论了,应该绑在内侧。什么原因大家都懂的!点评[attach]731162[/attach]w012f633到底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磨线?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1-12-2 00:14

很久以前

自己的楼自己盖点评[attach]731163[/attach]za1961我一直是子线朝向钩柄内侧的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2-2-19 13:59

很久以前

好像很有道理哎!!!我一直是子线朝向钩柄内侧的

很久以前

中鱼率,跑鱼率都是有影响的,看显得颜色,楼主似乎是道系当子系用,有的道系绑钩会缓扣的。点评[attach]731164[/attach]w012f633这个原谅下吧,穷人,都是4、5元100米的那种红狼,更不用说分啥啥道系、子系了,呵呵。另外,个人偏向喜欢这种颜色,近视眼,看透明线费劲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1-12-1 23:19

很久以前

楼主正解,说的不错!

很久以前

化蝶 发表于 2011-12-1 22:52 中鱼率,跑鱼率都是有影响的,看显得颜色,楼主似乎是道系当子系用,有的道系绑钩会缓扣的。这个原谅下吧,穷人,都是4、5元100米的那种红狼,更不用说分啥啥道系、子系了,呵呵。另外,个人偏向喜欢这种颜色,近视眼,看透明线费劲

很久以前

调查研究,钓鱼人的精神!

很久以前

直观 这个你才发现啊

很久以前

空军无名号 发表于 2011-12-2 00:01 [attach]731165[/attach]这个问题就不用讨论了,应该绑在内侧。什么原因大家都懂的!到底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磨线?点评jxl12592是的。鱼中钩后会挣扎;钩内侧是平面、磨损小;外侧是锐口、磨损大。在我们平时钓鱼过程中,经常从钩柄处断线就是这个原因。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1-12-2 10:03

很久以前

有意思 会钻牛角尖啊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了,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鱼咬钩的时候钩子不是这种状态的,如果把子线放在钩子外侧,容易切线!

很久以前

本帖最后由 单线双钩 于 2011-12-2 09:39 编辑 我曾经在现实中,跟别人发生过这样的争论,因为大家是朋友,说了几句后就没说下去了。我的观点是支持内侧。事后,我求证于山水先生,他支持我的观点,并且只用三个字就说明了理由——“夹角小”!你的实验有问题,给出的钩的着力点有偏差。类似的实验我也作过,但是,我是模拟中鱼的第一瞬间,我用手指压钩刃尖。我发现:几乎所有的钩,在中鱼第一瞬间,都有"撅屁股“的动作——这将导致钩刃在鱼的口腔中,形成“犁田”似的动作,常常钩刃仅进入浅表组织,从而只划破口腔黏膜,最终脱出。只有在静止战斗状态和中鱼后钩背后撅——在这两个动作转换之间形成的夹角越小,的前提下,钩刃进肉才够深,跑鱼的概率才会有效降低!你可以试一下,用手指尖轻轻压钩刃尖,你会发现:伴随着你加力的同时,你图片中的两只钩,都会进行逆时针旋转。现在你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施加同样的力量时,哪种绑钩法,使钩旋转的角度更小?其实,“磨线”问题几乎是不用考虑的,要考虑的,是“刺鱼如何有力”的问题。顺便说一句:世面上唯一不“撅屁股”的钩,是“千秋鲈”——我个人认为是“杰作”。[attach]731166[/attach]点评[attach]731167[/attach]w012f633非常感谢您的回复。其实,“磨线”问题几乎是不用考虑的,要考虑的,是“刺鱼如何有力”的问题。这是您最后的总结,其实也是我想说的,不过……语文水平有问题,表达不清楚。呵呵。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1-12-2 12:42

很久以前

w012f633 发表于 2011-12-2 00:14 [attach]731168[/attach]到底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磨线?是的。鱼中钩后会挣扎;钩内侧是平面、磨损小;外侧是锐口、磨损大。在我们平时钓鱼过程中,经常从钩柄处断线就是这个原因。点评[attach]731169[/attach]hzs_内侧磨线但刺鱼有力,外侧不磨线,刺鱼不如前者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2-10-22 18:16w012f633正因为不支持这个说法,才做了这个实验。其实,我也偏向于朝向内侧的绑法,但是原因就不是线的磨损问题了。帖子我重新编辑过了,单线双钩老哥解释的比我清楚。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1-12-2 12:51

很久以前

这个还真没有研究过,谢谢楼主的分享!

很久以前

我也这么理解的,可许多理论介绍都将线放在钩内侧,想不通?点评[attach]731170[/attach]w012f633我也是想不通才自己做实验的,您有机会把自己的钩子上挂条鱼,仔细观察下,呵呵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1-12-2 12:37

很久以前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