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野钓,选择的浮漂一般都是巴尔沙木材质的浮漂,这种材质的浮漂偏中性,不灵不顿,很适合野外垂钓,选择的大小一般是0至1号。
我一般选鲫鱼漂,是枣核型,1号的,行程兼钓底,因为鲫鱼口轻,如果是冬春天,我选择芦苇漂,口出的肯定真实些,夏秋季选择孔雀羽或巴尔杉木,
这个问题不能太精确,浮漂是人的眼睛不错,任何浮漂都可以用来钓鲫鱼,只是或多或少罢了。重点还是选择个人喜好,平常我都是野钓,用漂最好是翻身快、能迅速到底、信号稳定的浮漂!至于用什么什么材料做的 当然那也要看个人消费承受能力。
鲫鱼吃饵一般最显著表现为 浮漂轻轻颤动 这时当浮漂上或下半目至一目提竿必中。根据鲫鱼吃饵的特点,钓鲫鱼的浮漂要选轻灵短小的,如果考虑天气及水域的情况可按吃铅比重多买几支,有条件的买高品质的浮漂,条件达不到的其实普通品质浮漂效果也很好。
我钓鲫鱼一般除了野河就是家塘~~野河用长身多目芦苇漂不错,抗风浪,对付走水,吃口清晰;家塘用枣核型短身漂,巴木或芦苇,纳米都是可以的,可以调漂更精细,
鲫鱼吃口轻,漂相也很复杂。早春和深季节鱼口更轻,可以采用芦苇、孔雀羽等材质漂,最好是用短脚、细尾、吃铅量小的长尾漂,提高灵敏度。夏季鱼口乱时,选用巴尔杉木漂,增强浮漂的稳定性。另外在水深处可以用漂尾较长的,水浅就要选择漂尾较短的鱼漂。好了,就说这些吧!
细长一点的漂。其实要求不像竞技那样高,细长一点的就完全可以满足了。野战毕竟不确定性太多了。塘钓的话,我觉得都无所谓。必须漂只是钓鱼装备的一个环节而已。不能保证只要漂选好就一定收获好。
[code][/code]
全国各地都有鲫鱼,而且鲫鱼的繁殖很快,一般网工,电工也不能奈他何,所以钓鲫鱼是全国各地的主流的对象鱼。1、北方钓鲫鱼最好的季节,一般是在春末夏初。第二个比较好的时间段,是在初冬时节。2、钓鲫鱼的漂,一般枣核漂就可以对付。野钓的话,一般选择长尾的漂较为合适,因为春末夏初,初冬的季节,鲫鱼的口相对较小。长尾的漂在下降的行程中,如果鲫鱼吃食,会有明显的顿口或是顶漂。3、若是塘钓的话,根据塘内鲫鱼的反应程度,去选择漂,一般滑口鱼,短尾的漂比较合适。4、关于调漂也很有讲究,一般夏天温度高的时候,漂相顿点最好。若是温度低,还是要钓的灵一些,这样对鱼口的清晰度有帮助。
鲫鱼吃口轻,反映在浮漂上大多是上下一目之间,所以,浮漂选择务必以灵敏为主,加上秋天风大,因此,选用长尾软漂较好,既灵敏又能够抗风。
我一般选择手作的芦苇漂,灵敏,浮力也好,
大家都在说漂的长短问题,我来说一说漂尾粗细吧,因为我喜欢野钓,所以看得清漂尾才是第一的,漂的灵敏度再高也要看得清才行,竞技钓一般都是短杆且水面平稳不会有大的波浪所细尾能看清。大水面的钓场钓得远,有光线的干扰还有风浪等,所以太细了就不行了,也就是春季钓得近的时候可以用一用细尾的小漂,其他的时候钓得远,所以我通常都是选择粗尾的漂,只能选择牺牲灵敏度了。
我认为,钓鲫鱼选择浮漂是有一定规律的。首先要根据鲫鱼个体的大小和鱼口的强弱选择,也要考虑水的深浅。鱼个体大、吃口强、水深时,最好选择长尾、长角、短身的浮漂,这样的浮漂比较稳定,还可以充分抓鱼的接口,鱼口在浮漂上显示的也很明显;如果鱼的个体偏小、水浅,尽量用短尾、短脚、短身的浮漂,这样的浮漂反应灵敏,也克服了水浅的弊端,便于抓住鱼口。在鱼口偏弱时,孔雀羽浮漂、软尾漂还是不错的选择,孔雀羽浮漂、软尾漂反应非常灵敏,可以发现鱼的微小动作。入口强、小鱼闹时,选择芦苇漂还是不错的,芦苇漂反应稍顿,再结合钓法,就可以了。巴尔杉木的浮漂反应介于灵和顿之间,是钓鲫鱼的最佳选择,只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漂型就OK了!
本人对浮漂不是很了解,个人观点;我们钓鲫鱼尽量使用灵敏度比较高的浮漂,鲫鱼一般是吸食反应浮漂是一顿,个人觉得孔雀羽浮漂和芦苇漂会好一点(栆核型的比较好),根据当时垂钓环境来选择,比如如果是风特别大,那肯定是抗风排在第一位(选择长脚长尾),如果是水域里杂鱼超多,那肯定摆第一位的是避开小杂鱼(短尾大漂让饵料快速到底),等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但是钓鲫鱼的原则还是选择尽量灵敏的浮漂。
漂号小的,细尾,软尾的
选择灵敏的鱼漂,一般都采用1#漂,吃铅量小,灵敏度高,再则选漂身比较短的,入水翻身快,带漂尾加粗的最好,轻微的抖动和小口都能明显的表现在漂上。上述是我个人的见证。
选鲫鱼漂,都是枣核型的,材质为孔雀羽或巴尔杉木的都可以,一号漂为佳,
我这钓鱼全是大江大河,水流都很大,我一般选择长尾带漂尾加粗的漂,跑铅钓顿,长尾漂有一定的稳定性在流水中比较好用。
在我野钓中发现,在口正常的情况下,用巴尔沙,和孔雀羽,口滑的情况下就用孔雀羽,口轻的的情况下就有芦苇漂,但也要根据当时的鱼情进行调钓,才有收获。
我个人认为芦苇漂比较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