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试水深再投诱饵
到了钓场,不要急于投诱饵。应该多走走看看,通过判断后再确定钓点。就算定了钓点,还是不要急于投饵,还有个问题就是关于水深与浅得确定。有些水面,从表面看水色好,水势也好,还有水草,可一试深浅,不足50厘米,显然水深不够,除特定季节外鱼会很少游到这里来;当然假设水太深,有三五几米深,同样不适合做钓点。
2.少用或不用手抛诱饵
(1)用打窝器投放诱饵
(2)钩或铅皮挂饵打窝
3.一个钓位,多个窝点
之前也有说过,在钓鱼时,特别是野钓时,并不只是在一个窝子垂钓,鱼钩可以抛到多个窝子。基本上就是在钓点的前后左右投放。具体还是要看水中的情况,如钓点处有水草,而水草并不相连,形成了草洞,那么遇到这情环境可以在每个草洞都投诱饵,也就常说的东边不亮西边亮嘛!
不过,试钓不宜多打窝,附近接连一两个窝子都没鱼,附近可能也没太多鱼,可以考虑稍微远点的附近水域投饵做我试试。
4.不要忽略续窝的重要性
首次投放量的诱饵的量较大一些,若窝里有鱼,连连钓起了鱼,说明诱饵对鱼的口味。诱饵可能被鱼吃完,也有剩余饵混入水底淤泥,因此过一段时间续窝投饵,但是量一定要控制。记住要吊住鱼的胃口,没有小鱼闹窝就一粉饵为主;若有小鱼闹窝,应以粗颗粒为主。
5.用网状袋投放诱饵
本着让鱼吃不了,吃不饱,不想离开的用饵原则,就可以用网状袋装诱饵。小眼尼龙纱袋,旧蚊帐缝成袋,把诱饵装进去,端部系根长线,直到留在岸边,随时投到另一个钓点。
6.掌控饵料的用量
原则是水面大用量大,水深用量大,如湖泊、水库、大河中垂钓,诱饵量大。若在小溪,小水面,用量就小。
7.窝外窝
鱼发现饵料的过程是由远及近。首先是闻到某种自己喜欢的气味才游过来的,有时发现零散的饵料就会吞食,继而发现更多的饵料。窝外窝就是在主窝外投放少量的饵料,以扩大饵料的影响范围。
8.投了诱饵别急下竿
投了诱饵后应稍微等片刻在下钩。有经验的钓鱼人就是这样做的,投诱饵后整理渔具,不慌不忙的下竿。春秋两季,半小时以上,夏天和早秋也要20分钟,早春和冬季往往要1小时。
9.根据气温投放诱饵
鱼的食欲与气温有着密切关系。当气温在20~25摄氏度时,鱼最为活跃,食欲旺盛,需食量增加,若在这种气温下,投放量要大一些,以满足鱼的需求。若气温在37摄氏度以上或15摄氏度以下,鱼基本停食,这时投放量可少一些。按季节讲。春秋量宜大,夏冬量宜小。不过,早春和晚秋气温也不高,用量也不宜太大。
10.根据水质投诱饵
水有肥瘦之分。肥水中微生物多,瘦水则相反,水一般显碱性,肥水则酸性。在偏酸性的水域里,鱼儿喜食腥、酸味鱼饵,在偏碱性的水域的鱼儿则喜欢香甜的鱼饵。如是探钓未知水域,最好两类诱饵都带上,待查探水质后用合适的饵料。
11.根据鱼的密度投诱饵
不同水域鱼的密度肯定不一样。鱼的密度跟水面大小有关。水面大则鱼密度小,反之,水面小鱼密度就会大一些。鱼密度小泽投放量大,以扩大诱饵影响力。 最后祝大家:天天爆护!大鲫大鲤!
学习了!
知我者 兄弟也!我正犯愁呢 第五条我现在就能派上用场,非常感谢!找网袋去 哈哈 江钓经典打窝方法
第五条,鱼的心理阴影得有多大啊,原来你们一直是忽悠我的!!
试过发个感想出来
都做好了 等下分享一下
第十条水质,上海市内的河流水质都是重污染,应该都是肥水偏酸性吧
拿去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