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次写作文还是2004年高考吧,距今已有13年之久,今日中午,吃过午饭,突发奇想想写点什么东西,缓解近段时间工作中带来的各种纷扰,换换脑子吧,哈哈!
工作中,大事小事,事事都需关心,整天搞的筋疲力尽,近段时间,质量事故频发,都需应急处理,更是火上浇油,昨日难得休息,近午,拿上刚刚置办的钓具去离家不远的天健湖垂钓,权当放松一下神经。
到达钓点,放眼望去,甚是壮观,天健湖四周,全是钓鱼人,看了有10分钟,偶尔有人上条小鲫鱼,甚是欢喜,不上鱼者,神态悠然自得,看起来大家的目的和我差不多,只为休闲放松而已。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钓位,找了一根5.4米的鱼竿,挂线绑钩,调鱼漂,和鱼饵......我算是钓鱼新手,所以钓鱼的准备阶段,持续有半个小时,好不容易弄好了,终于可以抛竿了,鱼钩进入水中五秒钟,见鱼漂动了一下,赶紧提竿,好重!怎么也拉不动,不会运气如此好吧。此时,旁边一位钓鱼人悠悠的说道:挂底了,老弟。我一想,可不是,就慢慢的往上拉,最后子线断了,出师不利啊!重新绑钩,上饵,继续,两分钟后,鱼漂一动,我提!,一条鲫鱼浮出水面,还不小!嘻嘻,运气不错,还没有到岸边,鱼挣扎了一下,扑通一声,上钩的鱼儿游游走了,哎!“我刚才跑的和你这个大小差不多”,旁边的钓鱼人又悠然道。我这次注意到了这位钓者,估计有四十多岁,为啥说估计那,皮肤太过黝黑,应该是个资深钓鱼者,同时下了三根鱼竿,聚精会神的享受垂钓的过程。我笑了笑,继续钓鱼。哎又挂底了,在一个地方,半个小时挂了两次底,真是倒霉啊,没办法,拉断子线,又重新绑钩,这次汲取经验教训,往右边移动了半米的距离,结果虽然依旧不上鱼,还好不会挂底了,呵呵。
天健湖是个新建的公园,时值仲夏,草木皆郁郁葱葱,河边垂柳在微风中悠扬自得,湖边前来纳凉散步的人,三五成群,男女老少,好不自在。这时从左手边走来一个少年,白衣黑裤,手拿钓竿,在我左边五米左右停住了,准备在那里钓鱼。我看了两眼,少年显然比我的水平还要菜,一直调不好鱼漂,良久,少年来到我跟前,不好意思的问道:“哥哥,有有,有没有铅皮,我的鱼漂下不去”,我指了指鱼漂盒,说道,拿吧,里面有。少年拿了铅皮,回去摆弄了半天,还是不行。这时他拿了鱼竿径直从我身边走过,直奔旁边那位黝黑的钓者走去。“能不能帮我看看是怎么回事”,少年依然不好意思的问道。黝黑的钓者接过鱼竿,开始帮少年调试,动作相当熟练,我也情不自禁的观看着,也想学习一下,嘿嘿!调鱼漂,试水。。。。。反复操作,约两分钟,黝黑的钓友给少年说道:你这鱼漂太大了,多加点铅皮可以,但是那至少二斤的鱼吃钩,你的鱼漂才会有动静,这地方大鱼不多啊,我给你换个鱼漂试试吧。少年听了很是感动。换完鱼漂,去了大部分铅皮后很快调好了。然后黝黑的钓者很耐心的给少年讲如何调漂,很是专业,少年听的是津津有味,认真的很,估计在学校也没这么认真过,嘿嘿。少年认真的学习完后,很激动的说了几声谢谢,并且要买下老师的鱼漂,老师说不行,他又不是做生意的,最后少年说把自己的鱼漂和“老师”的鱼漂换一下,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心想,少年啊,少年,你老师的一个鱼漂至少20大洋,刚才听你说,你的鱼漂是刚刚买鱼竿时,硬要别人送的,你可。。。。。。,可能刚才那20分钟的沟通,让黝黑的钓者和少年有了师生情,老师说,鱼漂送你了,你的鱼漂我不要,我的漂盒也装不下,太大了。少年不理会,连说了几声谢谢大爷,谢谢大爷,往东走了;我差点没笑出声来,和黝黑的钓者搭讪:大哥,你都成大爷了哦。少年的老师嘿嘿道:小孩子,难得出来钓鱼,教教他,能钓一条小鱼,肯定美里很,他那鱼漂在这里估计一天也钓不到一条小鱼。说完,他又悠然的钓了起来,刚才为了教少年,他的三根鱼竿都没有管,小鱼早已经把鱼饵蚕食光了。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两个又时不时聊几句,他是从新乡来郑州的,刚来一个多月,家在附近住,经常来天健湖钓鱼,后来时间到了,下午两点半管理员来了,就不让钓了。我收拾了一下东西,和少年的老师道别,回去了。
晚上回到家里,吃完饭,好不容易把孩子哄睡着,躺在床上休息,回想哪位黝黑的钓者,少年的老师,也挺好,虽然他今天拿了三根手竿,也没钓到什么鱼,但是他教会了少年最基本的钓鱼技巧,这也是另外一种“授之以渔”吧!调鱼漂对于一名资深的钓鱼人来说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讲也很不易,这一教一学之间,便产生了共鸣,共鸣的结果是黝黑的钓者会觉得虽然没钓到什么鱼,但是教会了别人钓鱼的入门知识,而且这个知识对于少年来讲,是迫不及待想要学的;对于少年来说,黝黑的钓者就是及时雨啊,并且还赠送了自己一支合适的鱼漂,好不感激,激动的把大叔都叫做大爷了,呵呵。
现在抒发一下个人感慨:
1、人与人之间就应该像黝黑的钓者与少年一样,多些沟通,多些交流,如果少年不去求救老师,那么他今天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不会调整鱼漂,如果黝黑的钓者不去帮助少年,他的内心相信也不会收获那种感觉不错的喜悦。
2、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当别人需要我们用我们擅长的知识或者技能帮忙的时候,我们理应出手相助,哪怕帮忙的同时,我们又搭上了一支“鱼漂”,也无所谓,谁也不可能一辈子不求别人帮忙办事,帮助别人,即为自己积福,亦为子孙造福。
3、我所从事的行业,属于中药生产行业,这个行业,业外看来,很神奇,因为中药的特殊属性所在。所以当别人需要我这个中药人帮忙的时候,我会尽全力,让别人花最少的钱,拿最对的药,与同行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