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原创]广州南沙8涌,3小时上鱼32条。[已拜读]

vios818882011-09-29 11:58:01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一直到十九涌,沿途的小河沟里到处都是罗非鱼泛滥。

很久以前

这鱼确实不好吃,我好几年都没吃过了。

很久以前

鱼塘中钓的吧?这算啥本事?

很久以前

你想在马路上钓??

很久以前

这罗非鱼用来烤着吃还可以!

很久以前

汗死 钓罗非鱼又不是什么技术活,就虾米做饵就可以,我今年五一的时候去广州玩,在沙埔广州武警边防大队的后勤基地的鱼塘里边钓罗非鱼,就光用虾米做饵 一下午就能钓七八斤斤。

很久以前

哈哈

很久以前

另加清道夫

很久以前

其实呢,我觉得这种鱼的肉质蛮好的。我在海南的时候,这种鱼大一点的都卖得好贵。

很久以前

身处多水地区就是好,我羡慕。

很久以前

是在小河涌里面钓的,小弟只是玩玩,确实没啥本事。

很久以前

手杆,河涌不足3米宽...

很久以前

下面有刀的图就是

很久以前

说凶狠罗非鱼绝对不够行街鱼,行街鱼咬钩都是一口咬住,直拖水底。

很久以前

属攀鲈科,攀鲈属(非洲有14种,亚洲属有2种,中国只有一种),所以叫攀鲈不完全正确。其实这种鱼的学名有很多个(同物异名)。首次被记载并命名叫龟壳花鳍。后来又被记载并命名用别的学名。有几十个之多。所以现在认可的学名是叫龟壳攀鲈在1792年,德国博物学家布洛赫(Marcus Elieser Bloch,1723-1799)在外地鱼类的自然史(Naturgeschichte der auslandischen Fische)第6卷中,采自亚洲的标本,以「龟壳花鮨(Anthias testudineus)」之学名首次被记载。地理分布 「攀鲈属(Anabas)」分布於亚洲,西达印支半岛,南至越南,全球仅有2个种,产於中国东南部至印度,为亚洲特有属(endemic genus)。属中国原生鱼类。海南省野生攀鲈鱼分布区域逐步缩小,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成为濒危品种。当生活的环境被污染,水质变质发臭,其它鱼类都无法生存相继死亡时。这种小鱼依然顽强的活着,但它并不喜欢生活在受污染的水里,每当大雨过后,水位上涨后,鱼儿们就会集体爬上岸,去寻找良好的新环境里生活。   龟壳攀鲈分布在东南亚,中国南方,云南双西版纳州,广东(注:在广州常有人误把过山鲫当成外来物种,当地人认为是从人工养殖场进入当地江河的;就像云南把中国四大家鱼列为外来物种一样。其实在广东其它城市就是土生土长的原生鱼。),广西,台湾省,福建省,海南省,澳门,香港等地,多水草的河口、湖泊、沼泽等地区,属中国原生鱼。 龟壳攀鲈[1]本文内容于2011/10/816:27:22被牛牛313846编辑

很久以前

其实罗非鱼才算是外来物种:罗非鱼(Tilapia),俗称非洲鲫鱼,隶属于鲈形目、鲈形亚目、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亦称丽鲷科,丽鲷属)。该属原产于非洲,有600多种,目前被养殖的有15种。罗非鱼是一群中小型鱼类,它的外形、个体大小有点类似鲫鱼,鳍条多荆似鳜鱼。广盐性鱼类,海淡水中皆可生存;耐低氧,一般栖息于水的下层,但随水温变化或鱼体大小改变栖息水层。   罗非鱼食性广泛,大多为植物性为主的杂食性,甚贪食,摄食量大;生长迅速,尤以幼鱼期生长更快。罗非鱼生长与温度有密切关系,生长温度16~38℃,适温22~35℃。   罗非鱼最早于1946年由吴振辉、郭启鄣从新加坡引进台湾省,为纪念这两个人,先称“吴郭鱼”。1957年从越南引进我国内地,又名“越南鱼”。因其原产于非洲,形似本地鲫鱼,故又有人叫它“非洲鲫鱼”。   引进湖北英山温泉的罗非鱼有两种:一种叫莫桑比克罗非鱼,是1972年从京山县接到英山温泉的;另一种叫尼罗罗非鱼,是1979年由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引进来的。它们安家落户后,都生活得很好。   印度Modadugu Vijay Gupta博士发展并散布清水养殖(使用罗非鱼)的廉价技术, 获得2005年世界粮食奖。

很久以前

小时候在家边上池塘里钓过鱼。傍晚30分钟钓上来四五十条2个手指大小的鱼,人还太小,也不认得是什么鱼。很高兴的回家了。到晚上了,有人找上门来了,说这些都是下午刚放的鱼苗,还没喂过食呢,让赶紧放回去。被骂了一顿。

很久以前

为什么要捅死?不吃就放回去么。其他人也可以钓啊,什么心态……

很久以前

不是我吹牛啊 以前在海口钓的罗非鱼半小时钓的都比楼主多

很久以前

刚来广东的时候第一次钓鱼钓上来不知道是罗非鱼,还以为是老家的那些鱼,一把抓去,靠手上全是血

很久以前
上一页2/3下一页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